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时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PICC维护的6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2例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生发生率中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维护依从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其患者满意率为95.35%,较对照组的78.57%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术后恢复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7年4月起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前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地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及CV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肿瘤患者40例,均通过PICC或CVC导管化疗,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0例,采取集束化护理维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PICC、CV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7 7,P=0.000 1)。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及CVC导管维护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静脉穿刺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PICC和PORT的不同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并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9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95)与对照组(n=95),观察组患者予以PORT护理,对照组予以PICC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管理、导管舒适度、基础护理、导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PORT护理可有效减少置管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88例.应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乳腺癌化疗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并且研究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实施PICC置管干预;所有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分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完成;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置管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出现率以及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在实施PICC置管过程中配合给予置管护理干预,可以确保留置时间获得有效延长,获得显著置管护理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焦虑、疼痛情况、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焦虑、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PICC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置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PICC置管的应用以及护理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脑外科收住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行外周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技术(PICC)处理,留置PICC管道期间,开展针对于PICC置管的专科项目护理。对导管放置情况以及两个月后的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例患者中,成功行PICC置管的有197例,3例患者由于血管老化等原因而穿刺失败,经过开展PICC置管专项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可行性,对行PICC置管的患者开展专项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入住层流病房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13例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7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CVC组。对比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CVC置管组为71.4%(P0.05);PICC组患者满意度100%,CVC组57.1%,PICC组高于CVC组。结论 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导管流速不同对造血重建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36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ICC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科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20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并对PICC的应用以及护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例危重患者治疗中,一次插管成功的19例,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5%;总计出现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接受PICC置管的呼吸重症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较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PICC置管在呼吸危重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PICC置管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预后效果,并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式。方法以2015年4月—2017年1月血液透析患者84例进行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个体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平均置管时间、置管依从性评分;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个体化护理组患者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个体化护理组平均置管时间、置管依从性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个体化护理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置管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干预模式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于大冶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使用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FMEA理论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置管效果,住院期间非计划拔管率,并发症及护理前后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和导管移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干预模式,能改善患者的置管效果,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8月应用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结果静脉炎、导管异位、血肿等为常见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在乳腺癌化疗期的受益性比较。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2018年5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分为PICC组(n=40)及PORT组(n=40),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维护时间、维护次数、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 PORT组的并发症低于PICC组,维护次数、时间少于PICC组。PORT组生活质量优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ORT患者受益性明显高于PICC组。PORT可推荐为乳腺癌化疗期深静脉置管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热敷、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水胶体敷贴、赛肤润液体敷料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湿热敷)、B组(多磺酸黏多糖乳膏)、C组(水胶体敷贴)与D组(赛肤润)液体敷料,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PICC置管2周内四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四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严重程度由重至轻依次为C组、B组、D组、A组(P<0.05),平均轶次分别为68.74、70.12、82.54、69.87。结论湿热敷、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水胶体敷贴、赛肤润液体敷料均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但湿热敷能更有效地减轻机械性静脉炎的症状,是PICC置管后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肿瘤疾病患者PICC置管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以促进肿瘤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肿瘤行PICC置管的患者,总计80例。予以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以及研究组40例肿瘤疾病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PICC置管依从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肿瘤患者PICC置管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P 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置管依从性、延长置管时间、稳定情绪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5日至2020年5月25日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PICC置管.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三向瓣膜导管置入PICC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观察组给予三向瓣膜导管置入PICC,对照组给予中心静脉(CVC)导管置管,并施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中度疼痛率及穿刺点渗血、肢体肿胀、管腔堵塞、静脉炎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采用经三向瓣膜导管置入PICC并配合相应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