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3)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或正感染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近年来,我国在慢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33)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采取协同护理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涉及区间,研究样本选择时间区间内我院诊治的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患者数量为90例,随意选取其中45例患者给予协同护理作为协同组,剩余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结果协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常规组高,且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也比常规组高,P 0.05。结论对临床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来辅助治疗,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进行,并使得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评分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依从性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从性得分为(36.34±6.72)分,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医嘱执行性因素、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期间,应严格执行医嘱,提高对疾病正确认识度,同时给予患者饮食与运动方面的指导,增强社会与家庭关怀,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研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DI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7例DILI合并CHB患者作为DILI+CHB组,将其中单纯存在DILI的50例患者作为DILI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DILI合并CH...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归纳健康教育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文章挑选医院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健康组,每组30例患者,分组方式选择计算机表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健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经过1个月的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况。结果护理后,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的健康组在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方面,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中,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其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
目的分析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段为2016年10月—2018年8月,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给与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给与优质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82.3±4.1)分,心理功能评分为(85.2±4.1)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6.8±3.9)分,情感功能评分为(83.6±4.6)分,其各项数据高于普通组(P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2.5%(37例),普通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75.0%(30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让患者配合治疗,提升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7)
目的分析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实施乙肝五项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乙肝五项检查,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对100例受试者实施乙肝五项检查,HBsAg阳性率最高,抗-HBs阳性率最低,在乙肝患者中,大三阳比率显著比小三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实施乙肝五项检查,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在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护理干预对行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0例,行动态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91....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约1/3的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慢性感染者约3.5亿,每年至少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我国1992年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国内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75%[1],属于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后,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明显下降[2]。 相似文献
10.
王芳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7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在我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5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血清胆醇(CHO)、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IT、AST、ALP、GGT、CHE、ALB、CHO、TBA水平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结果表明,AIT、AST、ALP、GGT、CHE、ALB、CHO、TBA水平均出现异常,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唐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5)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并对比阳性和阴性AFP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同时对阳性AFP患者的AFP变化和肝功能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阳性AFP患者的49例、阴性71例,阳阳性AFP患者ALT指标,与阴性AFP患者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ALP以及GGT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1)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将2 200例健康体检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传统预防措施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综合防治措施教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1年后,观察组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0.18%)优于对照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防治措施应用于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
现阶段在儿童乙肝免疫接种工作中,会出现部分儿童在接种后弱反应的现象,因此,需对儿童接种疫苗的剂量和流程实行优化;成人乙肝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也同样重要,研究表明,我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全世界还未出现可根治乙肝的药物,对于成人乙肝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只能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针对我国的乙肝预防和控制的现状,需加强对儿童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率,降低其接种弱反应,同时还需加大对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好处的宣传,提升成人的免疫接种率。本文查阅目前国内外关于乙肝预防控制的现状和研究进展的文献,对儿童和成人乙肝免疫疫苗的接种详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
目的探讨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对策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68名人员临床资料,对所有对象实施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1年内及3年内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68例患者中1年内发病者1例,1年发病率为0.60%,3年内发病者3例,3年内发病率为1.79%。结论采用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24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n=120)和乙组(n=120).... 相似文献
17.
《中外医学研究》2015,(34)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2-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描述性的统计,以及二分类的Logistic分析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35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7.5%,其中28例为低危,占80.0%;6例为中危,占17.1%;1例为重危,占2.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肝功能的损害程度、脾脏大、肝硬化、合并有丙型病毒肝炎、乙肝病毒的DNA水平等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分析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概率高,且与多因素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中外医学研究》2015,(1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进行抗感染、消炎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进行对症口服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进行抗焦虑和抑郁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0%(126/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67%(9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2.6819,P=0.0000)。同时,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选择合理药物治疗,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会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临床实践意义广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