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脑卒中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的年龄分布特点,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天津市地区50岁以上长住人口,以问卷方式筛选出脑卒中患者1 083人,其中男性568例(52.4%),女性515(47.6%),平均年龄为(66.03±9.05)岁。按年龄进行分组,所有入选人群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及血脂、血糖测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年龄分布情况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51~60岁、61~70岁及70岁以上组IMT分别为(0.85±0.18)、(0.95±0.44)及(1.10±0.41)mm;斑块积分为(5.88±3.77)、(6.77±4.99)及(8.44±6.49)mm。均呈70岁以上组61~70岁组51~6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清甘油三酯(TG)为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TG,为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的超声检测及危险因素的预防对脑卒中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3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62例T2DM患者、49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纳入合并组、T2DM组、高血压组。另选取本院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纳入对照组。检测四组受试者ANGPTL4、Hcy和血脂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ANGPTL4、Hcy和血脂水平对Crouse积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T2DM组和合并组患者ANGPTL4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更低(均P <0.05),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更高(均P <0.05);与高血压组和T2DM组相比,合并组患者ANGPTL4水平更低(均P <0.05),Hcy、TC、TG、LDL-C水平、IMT、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更高(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NGPTL4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均呈负相关(均P <0.05),Hcy、TC、TG、LDL-C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并伴血脂异常,上述病理生理变化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视各项指标的早期干预,有望降低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彩超在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A组,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B组,均经超声颈动脉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A组颈总动脉内径、IMT及斑块检出率较B组高,PSV、EDV、Vmean较B组低,RI、PI较B组高,P0.05。结论彩超可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B组(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测定两组患者血清RBP4、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水平及血压等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新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RBP4、FPG、Hb Ac1、TG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劲动脉IMT显著大于B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与年龄、FPG、Hb A1c、TG、TC、LDL-C、IM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8,0.426,0.455,0.533,0.492,0.346,0.870)(P<0.05),与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FPG、Hb A1c、TG、TC、RBP4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344,0.449,0.382,0.397、0.870)(P<0.05),与HDL-C、LDL-C、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新诊断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且血清RBP4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提示RBP4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非脑梗死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数量和性质,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样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BG)、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软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C、LDL、BG、Fbg等血液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检出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患者的TC(β=0.325)、LDL(β=0.351)、BG(β=0.297)、Fbg(β=0.413)水平均与其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不稳定增加可能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较高的TC、LDL、BG、Fbg水平是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H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能够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7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与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二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斑块面积与颈动脉IMT,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选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血脂指标、Hcy、IMT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高尿酸血症共148例,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正常16例,占10.81%,颈动脉粥样硬化132例,发生率为89.19%,其中单纯颈动脉内膜增厚20例,颈动脉斑块形成66例(其中单发斑块24例,多发斑块42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46例(其中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或闭塞16例)。结论高尿酸血症可以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给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IMT,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性质。结果脑梗死异常检出率为78.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和C三组,分别接受松龄血脉康、阿托伐他汀、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和颈动脉形态、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C组TC、LDL-C的数值较A、B两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三组颈动脉IMT均缩减,斑块检出率降低,斑块积分减少,且治疗后C组IMT、斑块检出率及斑块积分的减少较A、B两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控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间到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50例进行试验研究,并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该期间段内健康体检人员5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脂检查,对比相关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体检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有、无斑块组血脂检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不稳定型斑块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关系使用高频彩超进行评价的效果开展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脑梗死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颈动脉硬化和斑块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和MRI检查,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斑块产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IMT值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63例检测出斑块,占78.75%;对照组中,24例检测出斑块,占31.58%,两组检出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多普勒检查价格低,无创伤,可重复,在临床中具有较多的营养,对预防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早期不稳定性斑块和脑梗死的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态血压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2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H型高血压组(60例)、老年非H型高血压组(6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H型高血压组Hcy、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老年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与动态血压、夜间收缩压水平、夜间脉压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脉压在40~60 mm Hg设为对照组(45例),脉压60 mm Hg的设为观察组(51例),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空腹血糖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大于观察组,平均收缩压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值与斑块检出率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24 h平均舒张压呈现负相关,与平均脉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呈现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值与其颈动脉IMT值有密切关联,会影响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内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斑块性质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动脉粥样化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均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统计本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超声检查指标[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斑块最厚径、长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并有外周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平均年龄(47±5.9)岁,糖尿病病程在2~14年,平均病程(6±1.2)年;其中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60例为观察组A,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者60例为观察组B,取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外周动脉膜的厚度检查并统计结果。结果:观察组A的左、右侧颈动脉IMT值对照组高,观察组B左、右股动脉IMT值较对照组高;观察组B下肢血管狭窄率、血管闭塞率,硬化斑块发生率、踝肱指数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A左、右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左、右侧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与对照组。结论:超声诊断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对临床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针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国亚临床靶器官受损与肥胖的关系进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伴肥胖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110例,为对照组,以评估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肥胖、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为23.77%与74.59%,大于对照组的13.64%与71.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MI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β=0.159,P0.0001)和颈动脉粥样硬化(β=0.129,P0.01)的主要因素。结论伴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更高,临床上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