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前侧入路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74%, 36/38)高于对照组(78.95%, 30/38), 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观察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16%, 5/38)和对照组(7.89%, 3/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磨臼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这类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一次磨臼技术”策略,直接用术前影像学资料测定的最大号直径磨钻,研磨髋臼至软骨完全去除。对照组采取常规策略,用髋臼锉从最小42号开始逐号换大号(传统42、44、46、48号……)打磨,直至软骨下骨均匀渗血。之后两组均安装股骨假体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杯位于安全区域比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患肢缩短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平均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在正常安全范围内,术后1周,观察组外展角大于对照组,前倾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予以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health survey-36,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SF-36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SF-36量表除一般健康状况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莆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DAA组和PLA组,各33例。DAA组给予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给予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 d、3 d、5 d的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DAA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LA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量均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3 d、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PLA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PLA,侧卧位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手术指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髋关节置换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前入路治疗,观察组55例行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7.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治疗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行前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观察组,n=19)和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对照组,n=23)。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1个月。观察组在切口长度(6.21±1.03)mm、手术时间(66.05±10.35)min、失血量(91.05±16.29)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48例与B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适宜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及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的患者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法,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治疗疗效更加,Harris评分也更高,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入路后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给予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操作时间、引流管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上腺微创治疗中,后入路后腹腔镜治疗模式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和恢复时间,降低对患者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方式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侧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即刻、术后12 h、24 h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后入路组患者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侧入路组(P <0.05),两组患者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侧入路和后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术后镇痛方面没有差异,但后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会引起对应下肢肌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与股骨头置换组。股骨头置换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全髋关节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平均引流量、住院天数、出血情况和手术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引流量、住院天数跟股骨头置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髋关节置换组出血量多于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长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头置换组患者(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相对来说,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湘桥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5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外侧组(n=50)和后外侧组(n=100),两组分别采用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V...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11月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30例,根据手术差异分为两组均1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踝关节不稳定、敏捷性、下肢功能、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腹腔镜手术入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全乳晕组和胸乳组,各45例。全乳晕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乳晕入路手术切除,胸乳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胸乳入路手术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全乳晕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胸乳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7/45)(P 0.05)。全乳晕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胸乳组患者(P 0.05)。全乳晕组总满意度为93.33%(42/45),高于胸乳组总满意度为77.78%(35/45)(P 0.05)。结论与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相比,经全乳晕入路手术能够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美容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手术联合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应用Rasmussem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优良率为73.5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17%,对照组优良率为67.65%,研究组优良率较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明显,且创伤小,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成两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观察组)和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JOA评分、改善率以及临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总费用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90.4%)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可靠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7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47例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并获得完整回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过肱三头肌双侧入路手术治疗25例(A组),经过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22例(B组);对两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优于B组,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X线暴露时间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于关节面的显露优于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致使经肱三头肌双侧入路手术的X线暴露时间长于对照组,对于肱骨远端C3型骨折推荐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骨盆髋臼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等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