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手术病理检查。统计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肝血管瘤患者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结果:102例疑似肝血管瘤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为肝血管瘤患者共40例,其他患者共6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5例,其他49例,诊断准确率为82.35%(84/102);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正确肝血管瘤患者36例,其他50例,诊断准确率为84.31(86/102)。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9.03%;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80.6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在动脉期检出病灶30例,其中14例病灶均匀强化,16例病灶不均匀强化,表现不规则形或边... 相似文献
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0)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长期饮酒患者肝脏CT增强扫描结果与化验室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例男性患者肝/脾CT比值1,肝功能正常,6例肝脏实质密度均匀,肝内管状系统显示较清晰,肝/脾CT比值≤1.0但0.7者为轻度脂肪肝,22例肝左叶、右叶或局灶肝组织密度减低,肝内管状系统显示模糊或不清肝/脾CT比值≤0.7但0.5者为中度脂肪肝;6例患者肝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肝内胆管系统湮没在肝实质内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脂肪肝。结论 VCT增强扫描为酒精肝患者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姚志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
目的研究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经我院诊治的早期肝癌患者100例,给予患者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动脉期的患者肿瘤血管清晰,出现高密度强化71.4%(30/42),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螺旋CT可以反映早期肝癌的图像特征,为早期肝癌诊断提供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以小肝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总结其双源CT动脉三期扫描结果,统计不同分期检查结果中的病灶数量。结果 40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病灶数量48个,平均直径(2.1±0.4)cm,平扫结果均表现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同时动脉中期、动脉晚期检查强化值与动脉早期相比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中期、动脉晚期病灶检出率与动脉早期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患者的病灶诊断有积极帮助,但患者对动脉期的选择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肾嫌色细胞癌、20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比较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种肿瘤病灶强化百分比、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3)
目的探讨在急性肾梗死临床诊断中实施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诊治,且诊断资料齐全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肾脏无异常,5例双侧肾脏影明显增大;单侧、双侧肾梗死分别为6例、7例;累及肾脏共为16侧。结论在急性肾梗死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4)
目的评价非增强多排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38例,均给予采用非增强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和诊断,分析对比最终诊断结果。结果与实际病理相比较后发现,诊断准确的为36例,诊断准确率为94.7%,误诊2例,误诊率为5.3%,漏诊为0例,漏诊率为0。所有患者中,阑尾脓肿8例,阑尾穿孔9例,单纯性阑尾炎12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增强多排螺旋CT扫描对于急性阑尾炎疾病的诊断价值极高,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正确指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郭晓睿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1):86-8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检查均给予CT扫描。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实验组给予低剂量CT扫描。对比相关数据。结果实验组图像优良率92.0%,对照组优良率94.0%,两组图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扫描征象对比,各表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90.0%,对照组的早期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2.0%,两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诊断价值明显,且对患者所造成的辐射伤害和辐射剂量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3)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疑似肺癌患者,先行胸部X线或常规CT扫描,再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6.36%,误诊率为3.64%。对比肺结核、肺炎与肺癌患者CT灌注参数发现,肺癌患者血流量、表面渗透性显著高于肺结核、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容量、通过时间低于肺结核、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肺癌诊断准确性较高,通过CT灌注参数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6)
目的研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4例,左肾16例,20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病灶出现钙化点;6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其中1例瘤体同时见钙化和囊变。其中13例瘤体实性成分均轻至轻中度强化,5例瘤体呈明显边缘强化,5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瘢痕,2例可见中心轮辐状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双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188-189
目的研究利用CT设备为患有骨巨细胞瘤的患者实施增强扫检的具体作用。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11月到本医院接受诊查的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并列入研究组,同时再于相同时期抽出另外2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列为对照组。同样通过CT设备给不同病症的2组患者实施增强性扫检,记录扫检取得的数据同时和手术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在实施普通扫检以及增强性的扫检下,二组得到的CT数值均反映出明显的区别,P0.05,同时利用CT设备实施增强性扫检取得的诊断数据和手术观察相同。结论由于在CT设备中开展增强性扫检可能得到较为可靠的骨巨细胞瘤诊查数据,所以这种成像诊查方案值得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提高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认识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结合既往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手术前行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特点。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大多为大于40岁的成年男性,伴有血尿、腰痛、腹部占位的“三联征”表现中的一项或几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大多数为实性肿块,伴有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增强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增强呈富血供“快进快出”的特点。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此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5)
目的 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0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增强延时扫描。分析CT影像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 53例患者CT增强延时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肝脏转移性肿瘤15例,肝血管瘤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诊断准确率96.36%,与病理诊断准确率(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肝脏肿瘤,其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与MRI增强扫描应用于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诊治的84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CT)与MRI增强扫描(MRI),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采用CT检验中,存在12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采用MRI检验中,存在10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验方法主要病变部位为股骨位置,形态则主要为叶状;两种检验方法的钙化类型以点状钙化为主,骨质破坏程度以溶骨性破坏为主,MRI中有8例不均匀分隔状强化,CT中则有7例。结论 MRI与CT增强扫描均可有效诊断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可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以提升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月,医院共收治不典型肝脓肿56例(115个病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诊断的肝癌消融后复发、肝转移瘤患者20例合计35个病灶纳入对照组,均进行了CT增强扫描。结果胆源性脓肿(n=60)、门静脉源性炎性水肿(n=50)、肝动脉源性与临近组织器官蔓延炎性水肿(n=5)表现为相应部位的CT扫描特征。对照组肿瘤病患者的囊腔及周围肿瘤组织面积倍数为(2.75±1.75)、簇状与融合表现占14.3%(5/35),低于观察组肝脓肿囊腔及周围水肿组织面积倍数(11.5±7.4)、82.6%(9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肝实质平扫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壁完整、环内低密度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向心性延迟强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定性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同时还能分析病因,指导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2)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IC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ICC患者(腹腔镜组)和3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的ICC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镇痛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镇痛时间、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χ~2=5.27,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ICC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肺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肺类癌的螺旋CT表现及特征。结果 25例肺类癌患者中,CT表现中央型18例,周围型7例,4例纵膈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钙化11例,增强后9例见中等或明显强化,本组16例呈较典型"冰山征"。结论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软组织肿块与支气管之间的关系,软组织肿块内特征性钙化,可提高肺类癌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7)
目的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使用增强CT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头颅CT和增强CT检查、MRI、CSF等检查。结果 CT结果显示:软脑膜病理性强化占62.5%,脑室系统的扩张及积水占81.7%,脑梗死占11.7%,脑膜结核瘤或脑实质内结核瘤占10.8%,脑萎缩占35.0%。MRI结果显示:检查有效率为95.8%。CSF检查结果中,阳性率为98.3%,同头颅CT增强检查所得的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使用增强CT诊断能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了解,和原有的检查方式进行配合,诊断结果比较客观全面,给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影像特征及纹理分析对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病理学诊断为ACCP、胰腺导管腺癌(PDCA)、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情况、CT表现及纹理特征参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例增强CT影像显示,ACCP病变多呈囊实性密度影,体积较大且实性成分居多;12例PDCA病变CT影像多呈实性密度影,且体积多数较小;12例SPN病变CT影像多呈囊实性密度影,病变体积常大于ACCP,实性成分较少,可出现“浮云征”。8个纹理特征参数对ACCP与PDCA鉴别诊断具有价值(Z=2.015~2.530,P<0.05),4个纹理特征参数对ACCP与SPN鉴别诊断具有价值(Z=2.108~2.864,P<0.05)。结论 ACCP的诊断相对困难,CT影像特征及纹理分析有助于诊断并与PDCA及SPN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