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借鉴作用。方法筛选2018年10月—2019年12月科室收治的累及后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内侧倒"L"型后入路联合前内侧或者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分析临床X线检查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以及胫骨平台内翻角。结果数据分析结果 :X线检查愈合时间为13~23周,平均愈合时间(14.5±3.2)周,膝关节的活动度在105~135°,平均活动度为(119.0±3.9)°,术后3个月膝关节评分为(80.2±1.1)分,术后4个月膝关节评分为(81.2±1.1)分,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4.9±1.6)°,术后4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5.3±1.5)°。结论在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采用内侧倒"L"型后入路联合前内侧或者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愈合时间较短,胫骨平台内翻角恢复良好,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进行治疗,术后进行X线检查并记录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并进行随访,评定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60~140 min,平均手术时间(85.5±10.5)min;术后X线检查骨折复位成功14例;术后未出现血管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7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现切口裂开,经适当处理后痊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1.5±2.8)周;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89%。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位骨折,临床疗效明显,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0例,进行关节镜下治疗,并采取综合性的护理策略,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7.84±6.25)分,护理后评分为(91.23±6.54)分,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取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叉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并进行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后内侧入路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4例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44例后Pilon骨折患者均行后内侧切口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其随访2年;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8±15.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8±2.1)天。4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解剖复位率为93.2%(41/44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6.1±2.1)周,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例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前外侧入路治疗,随访1年,分析20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3.96±2.67)周,且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骨不愈合、钢板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20例患者治疗1年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更优,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术,比较2组康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HSS评分、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手术联合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应用Rasmussem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优良率为73.5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17%,对照组优良率为67.65%,研究组优良率较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明显,且创伤小,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带线缝合锚钉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对20例(20个膝,试验组)的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为单纯脱位,不合并骨软骨骨折、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进行镜下诊断、关节腔清理、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小切口髌内侧支持带及关节囊带线锚钉缝合修补紧缩术,观察早期临床疗效,以Lysholm评分评价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与既往使用传统缝合修复方法对照组(20例,20个膝)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膝关节活动度时间、术后恢复负重屈膝深蹲时间、术后恢复正常跑步锻炼时间及术后2、4、6、8周Lysholm平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20个膝)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1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膝前疼痛、弹响,无复发性脱位,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正常膝关节活动度时间、术后恢复负重屈膝深蹲时间、术后恢复正常跑步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ysholm平均评分(96.7±2.0)分,与对照组的(85.9±2.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X线片或CT片,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带线锚钉均无松动、松脱、断裂。结论:使用带线缝合锚钉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由于关节镜手术创伤小,且复位固定更牢固,早期加强膝关节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康复期,取得了良好的可靠的早期临床疗效,恢复了日常工作、体育锻炼、学习,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锁定接骨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和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骨伤科在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闭合性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共57例,其中采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31例,髓内钉治疗26例,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对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结果接骨板组有1例出现延迟愈合,但1年后随访,骨折达到骨性愈合,髓内钉组全部愈合,接骨板组术后1例出现内踝处切口局部皮肤坏死,约4周后愈合,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病例,髓内钉组1例出现膝关节伸直活动受限,1年后取出髓内钉后,经功能锻炼膝关节伸直功能恢复,接骨板组和髓内钉组功能评估,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9%、91.4%,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是97.3%、78.6%。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口愈合情况髓内钉组优于接骨板组,功能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功能评分接骨板组优于髓内钉组(主要表现在髓内钉组对膝关节功能有影响,而接骨板组对膝关节无任何影响)。结论微创锁定接骨板和髓内钉治疗胫骨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各有优缺点,但均取得满意疗效,选择何种方法治疗,取决于术者习惯及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醚醚酮(PEEK)材料内外排锚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急性髌骨下极骨折患者9例, 采用PEEK材料内外排锚钉固定治疗骨折, 术后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 采用Bostman评分体系及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髌骨骨折术后疗效, 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1、3、6个月, 患者的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分别是(21.89±1.83)、(27.33±2.69)、(29.56±1.01)分;术后6个月时Bostman评分情况:优秀8例, 良好1例, 优良比例为9/9, 膝关节屈曲角度为135.9°±3.26°, 伸直角度为-1.11°±2.5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PEEK材料内外排锚钉治疗急性髌骨下极骨折临床效果优良, 而且可以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 无需行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 是临床治疗急性髌骨下极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后侧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能够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三柱固定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三柱固定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6例,经过CT评估均为三柱骨折,手术采用漂浮体位,前外侧联合后侧倒L切口入路,微创三柱固定,评估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总优良率88.5%。结论微创三柱固定方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波及后柱的骨折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治疗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微创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为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为(14±0.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0.0±1.4)min,手术切口均为多个小切口共8~10 cm,术中无输血,出血量平均150 ml。骨折全部愈合,现已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应用微创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迅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诊治的41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实施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和外侧平台后倾角明显改善(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2%。结论后侧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实验组应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骨折基本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比例分别为92.5%、85.0%,高于对照组的75.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层入路治疗方法,对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有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8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组选择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分析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结果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组视觉模拟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失血、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双侧切口双侧解剖钢板内固定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后外侧髁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固定方法及手术入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单纯后外侧髁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根据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实现对桡骨远端"T"型钢板的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0"100 min,平均85.3 min;患者12例经过12~24个月的随机访问,骨折得以愈合的时间为16~24周,平均18周。末次随访DR片均示关节面平整,膝关节无明显内、外翻畸形,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如骨折不愈合、复位位置的丢失等。术后1年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0~96分,平均92、3分,均为优。结论 MFB胫骨平台分型可以很好的指导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固定的方式,便于直视下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度、内侧平台后倾角以及外侧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分优良率为9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观察组,n=19)和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对照组,n=23)。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1个月。观察组在切口长度(6.21±1.03)mm、手术时间(66.05±10.35)min、失血量(91.05±16.29)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8例胫骨后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A组实施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方式处理,B组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术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B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伸屈活动度(ROM)均高于B组(P<0.05)。A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较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X线辅助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处愈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