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颈静脉球瘤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疗效,提高该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2例,女8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6例,听力下降8例,耳痛及眩晕3例,耳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4例,因体检发现耳道肿物就诊1例。6例因肿物突入外耳道,鼓膜不能窥及,4例可透过鼓膜看见鼓室内红色搏动,鼓膜稍向外膨隆。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4例,混合性聋5例,感音神经性聋1例。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MRI检查,鼓室球瘤可见鼓室、外耳道内充填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颈静脉孔区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呈“蚕蚀样”骨质破坏,肿物突向鼓室及外耳道,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3例颈静脉球体瘤行DSA检查可见颈静脉孔区浓密肿瘤染色,2例由咽升动脉供血,1例由咽升动脉和枕动脉供血。6例鼓室球瘤患者均行耳道乳突径路鼓室球瘤切除术,3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颞下窝A型径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1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至5.5年,均无复发,未出现影响生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静脉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最为多见,结合仔细的专科查体和完善的影响学检查不难诊断。鼓室球瘤患者通过中耳显微手术能达到良好疗效,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因解剖位置特殊,对术者及围手术期的规范化处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诊疗团队具有侧颅底外科手术的知识及经验,否则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因"右侧耳痛伴听力下降、周围性面瘫1天"于2018年4月入院,耳内镜下见鼓膜膨出、形态不清,外耳道未见明显分泌物。颞骨CT(图1A)示:右侧中耳鼓窦、鼓室内软组织影填充突入外耳道,听小骨显示欠清,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缺损,颈静脉孔未见扩大或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3.
颞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临床少见,约占颞骨恶性肿瘤不到5%].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极易误诊而错失治疗良机.我科收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出现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中风”,经抗炎等治疗无效.2个月后,因右耳间断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进行性耳痛,于2005-05-31收入院.无耳流脓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7.0℃.右侧周围性面瘫V级.右鼻咽侧饱满,外耳道深部有充满肉芽样组织.颞骨CT示颞骨占位病变,岩骨及颈静脉孔区骨质破坏明显(图1).MRI示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向内下经颈静脉孔区达右侧咽旁间隙,向上累及中颅底硬脑膜,伴有右耳乳突炎.术前于外耳道活检两次,均为炎性肉芽组织.面肌电图示面神经受损.肝脾超声、胸片及肝肾功正常.于全麻下经颅颈联合入路(Y形切口),行颞骨次全切除及肿瘤减灭术.术中见鼓室及乳突腔充满息肉样瘤体和黏液,外耳道后壁、鼓部、岩部骨质及鼓室天盖被破坏,中颅窝硬脑膜受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术中的静脉窦回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例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其中颈静脉球体瘤5例;侵犯颈静脉球的颞骨鳞癌1例;后颅窝脑膜瘤1例。手术方式采用颞下窝入路,以填塞法或者结扎法控制乙状窦,于颈部结扎颈内静脉。切开颈静脉球,填塞汇入的静脉窦开口,并连同受累静脉壁一起切除肿瘤。结果颈静脉球内静脉窦汇入关系如下:单口汇入4例;双口汇入者2例;数个小口汇入者1例。颈静脉球体瘤完整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后组颅神经麻痹者1例;中耳癌1例完整切除;脑膜瘤1例完整切除。结论了解颈静脉球及邻近血管腔的静脉窦回流关系,并予以填塞,对于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手术切除和出血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法,颈静脉球体瘤是位于侧颅底少见的良性肿瘤,常侵犯中耳、后组颅神经及硬脑膜,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诊断与治疗临床上尚有争议,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3例鼓室、乳突、外耳道外伤后发生胆脂瘤的病例,并对其发病原理进行了讨论。例1:枪伤,子弹穿过右中耳射入对侧颊部皮下。一个月后出现右耳堵、耳聋及耳鸣。检查见外耳道重度狭窄,纯音测听为60dB的传导性聋,X线示外耳道软骨部狭窄。6周后行鼓室成形术,发现中耳和咽鼓管口有胆脂瘤。例2:因交通事故头部严重外伤,X线示右枕骨与顶骨部位有骨折线并延至颅底,颞骨岩部自外耳道后上有一纵行骨折线。检查发现右鼓膜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球体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水平,研究其误诊因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临床、术前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资料。结果47例中34例首诊时误诊(72.3%),误诊疾病分别为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外耳道肿物、神经性耳鸣、Bell麻痹、慢性咽喉炎、神经性耳聋、眩晕、突聋、声带麻痹。术前,影像误诊8例(17.0%),分别为慢性中耳炎及血管瘤;病理检查10例,误诊8例(80.0%),分别为外耳道炎性肉芽组织、血管瘤、炎性息肉、鳞状上皮及角化物。结论颈静脉球体瘤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CT及MRI为重要的诊断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小的中耳颈静脉体瘤与外耳道癌可完全切除。对颅底大颈静脉体瘤与侵犯中耳、乳突和周围骨质的鳞癌的治疗选择则有较多争论。广泛的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罕见 ,通常发现时肿瘤较大 ,如能早期诊断 ,在患者出现脑神经损害前就给予彻底切除 ,将获得较好疗效。我科近年发现 2例早期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1例已随访 3年以上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53岁。右耳持续性耳鸣 5年 ,1年前加重 ,有闷塞感 ,听力轻度下降 ,伴耳部阵发性刺痛。耳鸣无搏动性 ,耳无流脓、流血性液史 ,无脑神经功能异常 ;左耳无异常。入院检查 :右耳鼓膜完整、内陷 ,下半部呈暗红色。右耳气骨导差 1 5d BHL ,鼓膜穿刺出少量血性液。 CT显示右耳中下鼓室有密度增高病灶 ,右颈静…  相似文献   

10.
恶性外耳炎是指由绿脓杆菌引起的以外耳为中心,于耳郭周围或颞骨以及颅底部发生的进行性坏死性炎症。多见于高龄糖尿病患者,发生于小儿者少见。作者报告一例,2岁9个月女婴。于2个月前开始持续咳嗽。12天前右外耳道疼痛、肿胀及耳漏,渐发展形成外耳道周围的坏死性炎症,以后发生面瘫、张口障碍及高烧(39℃)。检见右外耳道极度肿胀,鼓膜无法窥见。外耳道入口部,  相似文献   

11.
头颈外科     
981985侧颅底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刘良发一//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8,33(2)一91一93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外科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健康成人和10例侧颅底病变患者(包括颈静脉球瘤3例,听神经瘤2例,颗骨骨折、颖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颖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在PhilipST。-moscan SR7。。。全身CT机上按骨窗条件以1.smm层厚连续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颗骨岩部上面或病变上缘到侧颅底下面骨性标志或病变最下缘。将扫描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输入Easy Viewing三维图像工作站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一家系4例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预后情况。先证者为左侧颈静脉球体瘤伴左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亲妹妹为右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堂妹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右侧颈静脉球体瘤,先证者堂哥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左侧颈静脉球体瘤。4例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CT或CT血管造影(CTA)、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例术前行血管栓塞。结果: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肢体偏瘫或死亡病例。随访24~29个月,无复发。术后半年堂哥声嘶消失,堂妹声嘶无明显好转。术后1年堂妹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颞骨CT示右侧颈静脉球体瘤。结论:颈部超声、CT、CTA、MRI及DSA是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指导治疗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进行血管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使用显微镜可提高术野清晰度,避免大血管及神经损伤,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276例颈静脉球体瘤中的231例(女198,男33,年龄20~88岁)进行随访,做回顾性分析。根据Alford和Guiford法分期,0期24例(球体瘤局限于中耳腔内,鼓膜完整,仅有耳鸣及听觉障碍),其中19例在鼓室后方可见蓝色肿物,8 例Brown氏征阳性,电测听检查22耳呈传导性聋。Ⅰ期80例(球体瘤已穿破鼓膜,并伴有流脓及传导性聋)乳突平片未见骨质破坏。Ⅱ期46例(肿瘤除出现Ⅰ期症状外,并有面瘫,乳突平片显示有骨质破坏)。Ⅲ期39例(瘤体已超出中耳腔范围,有0~Ⅱ期症状,伴有眩晕和声嘶),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右耳闷胀不适感1月,伴疼痛1 d”入院。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闷胀感,伴瘙痒,偶有疼痛,自觉听力下降,当时未行检查及治疗。入院前1天,出现右耳剧烈疼痛,并放射至右侧面颊部及颞部,疼痛难忍。患者感右耳闷堵感较前明显加重,伴耳鸣。在我院门诊行耳内镜检查后(图1A),以“外耳道肿物(右)”收住入院。入院查体:右侧外耳道中部可见巨大肿物,肿物与上前壁相连,表面尚光滑,色红,质中,触痛明显,外耳道下部1/4尚通畅,可窥见少部分鼓膜,未见脓性分泌物及鼓膜穿孔。入院后经右耳点抗炎药、全身抗炎、止痛及对症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右耳道肿物继续增大,堵塞整个外耳道。故在局麻下行右侧外耳道肿物取活检术,诊断为(右外耳道)炎性坏死物。行颞骨CT检查提示:右侧乳突硬化,乳突蜂房内、乳突窦、中耳腔内充满低密度影,骨质吸收硬化,鼓室盖未见破坏,中耳腔内病变延及外耳道内(图1B)。术前诊断: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在局麻下行“乳突根治术(右)”,术中见鼓室内充满肉芽组织,渗血明显;扩大鼓窦见大部分骨质破坏,乙状窦外露;上从鼓室天盖开始,后从鼓窦入口开始,自上而下,从后向前用钝头弯钩形细探针沿其外侧壁轻轻向内滑行清理病变组织,患者疼痛剧烈。术中见砧骨长脚及砧镫骨之间的骨性关节已呈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取下砧骨及残余的锤骨头。在外半规管处见骨质已吸收破坏,清理病变组织时患者眩晕症状明显,面神经水平段无骨质破坏,术毕患者无面瘫体征。术后我院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右侧中耳恶性肿瘤。外院免疫组化结果为:右外耳道及乳突腔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瘤组织侵犯真皮间质,并累及黏膜鳞状上皮,表面有溃疡病变。术后诊断:中耳神经内分泌肿瘤(右)(T1N0M0)。给予抗炎、止血、术耳换药治疗,于术后第9天拆除右耳后切口缝线,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个月更换右侧乳突腔碘仿纱条,1周后再次复诊,抽取乳突腔碘纺纱条,见右侧乳突腔光滑。术后建议患者行放射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颈静脉鼓室球瘤诊治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研究病理证实的 10例颈静脉鼓室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静脉球瘤 3例 ,鼓室球瘤 7例。功能性颈静脉球瘤 1例。家族性副节瘤 1例。主要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 ,其他症状包括面瘫、眩晕、耳痛、吞咽困难、声嘶、咽部疼痛、阵发性高血压伴剧烈头痛、心悸。主要体征为鼓室内樱桃红肿物影和外耳道红色新生物 ,其他体征包括Brown征、上颈部包块、咽侧壁饱满隆起、Collet Sicard综合征、Horner征和三叉神经受损。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薄层CT检查 9例 ,颈动脉血管造影 4例 ,MRI检查 1例。耳鼻咽喉科 8例 ,首诊其他科室 2例。治疗 :术前栓塞 2例 ,单纯手术 6例 ,手术 术后放射治疗 4例。10例中随访 9例 ,随访时间 2~ 19年 ,中位随访期 12年。 6例肿瘤全切的鼓室球瘤患者无复发 ,3例次全切 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局部控制。 1例失访。结论 颈静脉鼓室球瘤容易误诊 ,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要注意功能性和家族性颈静脉鼓室球瘤。鼓室球瘤应首选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补充放射治疗。颈静脉球瘤 ,应该手术和放射治疗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和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性,手术要点。方法:单纯颈动脉体瘤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颈静脉球体瘤及同侧同时患有颈动脉体瘤者,一律采用大“S”形切口,显露颈静脉孔和岩尖的颞下进路。结果: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瘤体均彻底切除且完好保留了颈内动脉。5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3例肿瘤切除彻底,2例有意姑息切除瘤体,经1~3年随访,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化学感受器瘤具有一定的家族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咽纤维血管瘤一般仅侵犯鼻咽部及鼻腔 ,特别巨大者可侵犯到前颅窝、鼻窦以及翼腭窝、眶内等 ,但较少见。我们曾治疗 2例范围广泛的鼻咽纤维血管瘤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例 1:男 ,14岁。右鼻阻 3年 ,伴反复间断性鼻出血 ,近期一次出血约 2 0 0ml。入院后检查 :全身情况无特殊。鼻科检查见右鼻腔充满新生物 ,质硬、色淡红、易出血。鼻中隔被肿物推向左侧。后鼻镜见肿物来自鼻咽部右侧。CT示新生物侵及鼻咽部、右鼻腔、筛窦、蝶窦、翼腭窝及颞下窝 ,右侧翼板及颅底骨质有部分破坏。数字减影见瘤体供血丰富 ,主要为右咽升动脉、颌内动…  相似文献   

18.
耳内镜辅助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耳内镜在侧颅底和桥小脑角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2008年对6例患者联合应用耳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其中2例听神经瘤、1例梅尼埃病患者采用迷路后人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1例岩尖部炎性肉芽经颅中凹入路;1例岩尖胆脂瘤采用迷路人路;1例颈静脉球体瘤经外耳道入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听力及面神经功能.纯音听闻取0.5、1、2、4 kHz的气导听阈均值,面神经功能的评估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肿瘤、1例患者炎性肉芽及1例患者岩尖胆脂瘤均全切.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眩晕、耳鸣均消失;颈静脉球体瘤患者术后搏动性耳鸣消失,听阈轻度上升;2例听神经瘤患者1例保存了术前听力,另1例术后患耳听力丧失;岩尖胆脂瘤、岩尖炎性肉芽患者术后听力无明显改善.1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1个月为Ⅰ级;另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Ⅱ级,术后6个月仍为Ⅱ级.岩尖胆脂瘤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为Ⅵ级,术后6个月仍为Ⅵ级,术后4年为Ⅲ级;其余3例术后面神经功能均为Ⅰ级.结论 耳内镜辅助显微镜完成侧颈的及桥小脑角手术有利于拓宽视野.避免损伤正常结构和颅神经,尽可能保存听、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侧颅底恶性肿瘤侵犯颞骨内段颈内动脉行手术切除后血管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4例侧颅底恶性肿瘤侵犯颈内动脉岩骨段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底MRI、CT及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骨管骨质破坏,管壁受肿瘤侵犯,管腔狭窄明显.术中彻底切除侧颅底肿瘤及受侵犯的颈内动脉岩骨垂直段后,采用大隐静脉一期重建切除的颈内动脉,同时采用组织瓣覆盖,修复侧颅底缺损,保护重建的颈内动脉.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3例行颞骨扩大全切除术,1例行次全切除术;面神经后移1例,面神经切除后修复3例;受侵乙状窦、颈静脉孔区切除3例;受侵硬脑膜切除并修补3例;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侧颅底缺损3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1例.结果 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局部及颅脑并发症,组织瓣存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4个月行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重建的颈内动脉通畅.本组4例患者中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术后3年肿瘤复发,带瘤生存至今,2例无瘤生存超过5年.结论 运用大隐静脉重建颈内动脉岩骨段的技术为彻底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侧颅底恶性肿瘤提供可能,可避免因颈内动脉切除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切除较小的颈静脉球体瘤和中耳的鼓室球体瘤及其至颈动脉和岩尖的扩展,经前下鼓室途径可直接接近肿瘤,常可完全切除肿瘤并保留中耳结构和听力。除去乳突尖,游离面神经可使术野扩大以切除颈静脉球和向后扩展的球体瘤。手术途径:经前下鼓室进路至颞下窝的手术用于处理小至中等大的球体瘤或范围尚未确定的肿瘤。作耳后皮肤切口向下扩展至上颈部,从后面切开外耳道骨部和软骨部结合处以内的皮肤,耳郭折向前。右耳在2点和10点处从鼓环向外作2个直切口,在鼓环外下2 mm处作外耳道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