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与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362例短阵VT进行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分类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短阵VT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最多见;心动过缓较心动过速、夜间较白天更易发生;RonP型较RonT型多见;发作阵次及伴发多种复杂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呈正比。结论对短阵VT的处理,应根据其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不同作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3.
我院于1991年-1993年12月对550例受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本就其结果作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用动态心电图 (DCG)对 170例病人进行检测 ,其中男 111例 ,女 5 9例 ,平均年龄 (5 6 85± 11 8)岁。其中冠心病69例 ,可疑冠心病 42例 ,高血压 8例 ,病毒性心肌炎 10例 ,病窦综合症 4例 ,病因未明 3 7例。采用Biosesor双通道固态记录仪 ,采用CM5和CM1 导联。心绞痛患者采用CM5和CMF导联组合。全部病人均先记录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ECG)作对照。受检者日常自由活动下记录 2 4h的心电图后 ,将其记录的信号立即输入回放系统。由检查者将病人的 2 4h心电图扫描 ,清除各种伪差 ,对照病人的生活日志 ,编…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1年—1993年12月对550例受检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本文就其结果作总结分析。1 一般资料 550例中男性393例,女性157例。年龄27~81岁。20~29岁7例,30~39岁77例,40~49岁78例,50~59岁196例,60~69岁168例,70岁以上24例。其中,冠心病226例,其他心血管病92例,(主要为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等)。非心血管病232例。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近2年148例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48例中男性92例,女性56例。年龄14~84岁,平均51岁。按病种分,冠心病56例,心肌炎10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肺心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病窦综合症6例,心律失常4例,其它27例。2结果148例中24小时最高心率85~187次/min,平均为128±11.5次/min,最高心率多发生在白天工作,体力活动时,部分见于药物影响。24小时最低心率平均为58±11.2次/min,多发生于凌晨3~5时。除7例正常外,其他141例(95.2%)均见到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多发生在凌晨l~5时,6例病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健康中年人窦性心率的昼夜变化和期前收缩的检出率,并做男女之间比较。方法 分析256例(男112,女144)40-59岁健康人动态心电图(HM)资料。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昼夜平均心率、最低心率和最快心率男性分别为72.62、48.25和125.07次/min;女性为70.90、48.69与128.14次/min。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期前收缩检出率:男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分别为15.18%和16.97%;女性为9.72%与18.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成对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男性分别为27.68%与11.6%,比女性2.78%和2.08%显著增高(P<0.001);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100次以上者女性(8.33%)比男性(1.79%)明显增多。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健康中年男女DCG记录中窦性心率的昼夜变化和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总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然而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频度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8.
9.
心血管内科一年来对门诊、住院者以心悸为主诉,临床体检和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以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来确定其是否有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本文对200例门诊和394例住院者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病例中,符合全国冠心病诊断标准的87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7例,女性2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15.4岁。87例冠心病中,检出有各种异位节律者75例,占86%。64例有心肌缺血发作,共672阵,最少发作3阵,最高21阵,每例平均10.5阵。心肌缺血发作时有典型症状者8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老年期最主要的疾病 ,发病率也逐年有增加的趋势。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 1996年 1月~ 1999年12月随机对 3 5 0例 4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了DCG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3 5 0例中最大年龄 82岁 ,最小年龄40岁 ,平均年龄 61岁 ,其中男性 2 41例(68 86% ) ,女性 10 9例 (3 1 14% ) ,不稳定心绞痛者 2 1例 (6% ) ,心肌梗死者 2 7例 (7 71% )。采用美国MarquetteHolter心电监测仪检查。选用CM1、CM5及CMF 3通道同步记录 ,从而对额面心电图变化 (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539例进行24hDCG的资料做回顾分析,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分析每组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老年组(231例)复杂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8.9%,16.0%)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4.5%,9.1%,P均〈0.01),而心肌缺血老年组与中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心肌缺血中年组心肌缺血不低于老年组。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重视DCG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心悸的病因,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本人自1991年起至今,对心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共317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203例,年龄16~74(平均40.9±12.07)岁。全部病例均为因阵发性心悸就诊的门诊病人,且在作DCG检 相似文献
14.
本组334例中,男性252例,女性82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52.49岁,其中住院患者218例。本组334例中,78例既往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因病情变化而予动态心电图监测。102例因有自觉症状、以冠心病待除外而行动态监测。其中56例径24小时动态监测,其ST段的改变符合缺血性ST段的诊断标准:该56例中有23例ST段缺血性改变发生在清晨登山、散步或 相似文献
15.
薛文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5,3(3):47-48
我们对504例老年人及400例老年前期患者进行24小时DCG监测。重点分析了老年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和ST段变化。以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的检出率及有关因素。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504例均系住院病人,男性313例,女性291例,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68岁);老年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DCG)由于监测时间长。故对持续、阵发、快速或缓慢的各型心律失常均能检出。并能观察其过程与规律,对心肌缺血或一过性心肌缺血也能做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本文对1996年~2002年在我院就诊的50例房颤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524例心悸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心悸的病因,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我们自1983年起,对心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共524例,其中男216例,女308例,年龄13—72(平均41.8)岁.全部病例均为因阵发性心悸就诊的门诊病人,且在作DCG检查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发作.除外因发热或使用氨茶碱、麻黄素、阿托品等药物所致者.2.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Brentwood 相似文献
18.
19.
500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来自我院1995年3月至1998年3月间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年龄在55岁以上,平均年龄68岁,且部分有心悸、胸闷、头晕等内科症状及部分无明显症状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使用美国DMS-300型动态分折系统,3导连续记录24h心电活动。 2 结果 500例检测患者动态心电图完全正常者为4例(占0.8%),大致正常12例(占2.4%),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者484例(占96.8%)。在异常患者中,心律失常为其主要表现,其中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最高,包括房性、室性、结性期前收缩共计458例(占91.6%),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85例(占57%),心房颤动58例(占11.6%),短阵室速52例(占10.4%)。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42例(占8.4%),缺血性S-T段及T波改变为382例(占7.64%)。窦性停搏5例(占0.1%)。 相似文献
20.
本院近几年来 ,对 1 1 9例心电图 (ECG)检查正常或可疑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 ,并作对照分析。现结合临床资料 ,综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 1 9例 ,其中男 91例 ,女 2 8例 ;年龄 1 4~ 56(平均 35)岁 ;患高血压 31例 ,糖尿病者 33例 ,冠心病者 58例。1 .2 方法采用西德 MEOPORTC型 DCGM 5M1双极胸导作 2 4小时连续记录 ,此前均行常规 ECG检查。2 结 果2 .1 心律失常ECG检出 :窦性心动过速 4例 (3.46% ) ,窦性心动过缓 3例 (2 .37% ) ,房性早搏 2例 (1 .82 % ) ,偶发室性早搏 3例 (2 .37%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