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6个月病死率可高达50%〔1〕。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手术治疗等。由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自身条件限制,导致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2〕。本文旨在探讨细孔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病人的21%~48%,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其中≥60岁老年人脑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40%左右〔2〕,是脑出血发病的主体。对于Ⅱ~Ⅳ级高血压脑出血〔3〕的患者,手术治疗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状态〔4〕。本研究回顾分析采用小骨瓣开颅及传统额颞开颅血肿清除老年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因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救治后常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高血压的发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高血压脑出血也正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1,2〕。脑出血对脑的损害主要是是血肿的占位效应以及继发的脑水肿和脑缺血,因此对脑出血尽早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3〕。研究已证实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减  相似文献   

4.
<正>脑出血患者多合并多年高血压病史〔1〕。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由于高致残、致死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脑出血急性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患者的脑部微循环及缺血区的氧供有重要影响〔3〕。血供、氧供是决定神经功能恢复的权重因素,极大程度决定患者预后〔4〕。本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HICH患者发病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其预后,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并降低致残率,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清除术具有创伤大、神经损伤严重等缺点,治疗效果欠佳〔2〕。近年来,在神经内镜直视下进行脑内血管清除已成为目前治疗HICH的主要方法〔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HICH患者采取软通道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年龄增长是影响血压晨峰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与≤80岁高血压患者预后相比,高龄老年高血压属于高危患者,具有更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2〕。≤80岁高血压经降压治疗能有效抑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常用高血压治疗指南一线降压药有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等〔3〕,但对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极具破坏性,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极高,而由其引起的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时重点清除血肿,控制脑水肿进展〔1〕。以往对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复发,预后效果不佳〔2〕。本研究观察高血压所致的中小量基底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68例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正>老年患者血压升高可引起心脑肾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因高血压导致心、脑、肾脏疾病而死亡人数约1 200万〔1〕。而影响老年人血压的因素很多,如精神因素〔2〕、环境因素〔2〕、拔牙〔3〕、开髓〔2〕、根管治疗〔4〕等。本文旨在研究口腔治疗操作时间对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病例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来我科需要接受多颗牙根管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者各30例,  相似文献   

9.
<正>调查发现,年龄>60岁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比例高达50%以上〔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选择合理且疗效显著的降压药物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依从性以及其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文通过治疗我院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旨在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EISH)是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药物治疗EISH可明显降低其所致的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和残疾率〔2〕。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 ,内环境稳定性差 ,对药物耐受性、敏感性下降 ,使得EISH患者在抗高血压药物选择上受到诸多限制〔3〕。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 ,收缩期高血压又是高血压中常见的类型 ,它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与经典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时升高有所不同 ,已成为当前老年高血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4〕。1 EISH的有效治疗药物老年人可能对不同的药物都有效 ,但目前研…  相似文献   

11.
秦翠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75-3576
长期的血流动力学负荷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发生的诱发因素之一〔1〕。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引发的左心室重构(LVR)常会诱发一系列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患者左心室的不同重构类型给予对症治疗〔2〕。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类型的左心室重构特点,运用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脏的结构和心功能特点,为临床对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邓超  代志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26-4028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1〕,股骨头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身体机能退化,导致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降低。而麻醉效果对手术成功与否,乃至术后患者的恢复均有重要的影响〔3〕。因此,选择适合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对降低患者的麻醉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有重大的意义〔3〕。本文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各项指标,以期选择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长春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73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春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分为(3.16±0.70)分,其中遵医服药依从性得分最高〔(3.29±0.01)分〕、日常生活管理依从性得分最低〔(3.04±1.02)分〕,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经济来源、退休前职业、住院次数、医疗费来源。结论长春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日常生活管理依从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社区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活动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正>高血压是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会造成患者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容易诱发脑卒中、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身体自律性纠正的能力较弱〔2〕,从笔者所在的社区来看普遍预后较差,且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为了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方法,本中心选取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6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8.2%57.0%〔1,2〕,其中继发性高血压(SH)约占老年高血压19.6%〔3〕。老年SH(SSH)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易掩盖病情,且血压升高往往是最早出现、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导致久治不愈、病情反复、费用高。对SSH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并发症、肢残率及病死率〔4〕。本文对近年来SSH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以便为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随着脉压(PP)升高,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也随着上升,PP能更可靠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研究显示,PP与脑卒中和各种原因的死亡相关〔2〕,改善动脉弹性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和PP〔3〕。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中有协同降压作用〔4〕。为进一步验证他汀类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及其血流动力学机制,本文观察了血脂正常的老年ISH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PP与动脉弹性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门诊或住院的老年ISH患者67例,男37例,女30例,年龄60~75岁,平均(68…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性高血压死率及致残率增加,各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临床预后〔1〕。因此,老年人更应该重视,及早控制高血压情变化。对于药物的选择,目前尚无最优方案。但研究已证明〔2〕,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发展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能否普遍有效的控制,主要是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关〔1〕。依从性是指病人的行为在药物、饮食、生活方式改变的方面与医学指引的意见相一致的程序〔2〕。原发性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即高血压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3〕。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控制血压,还影响到高血压的转归和进程及相关靶器官受损的程度。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严重的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1〕。8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于急性高血压〔2,3〕。血压是脑卒中持续的风险,独立于其他血管风险因素存在〔4〕。研究证明高血压治疗适当可降低35%40%的脑卒中风险〔5〕,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战略目标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已知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6,7〕。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Arima等〔8〕提示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人,降压治疗可以减少致命性及非致命性  相似文献   

20.
<正>基底节区脑出血为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约占所有脑出血的半数以上〔1〕,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的重要死因。外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术中准确找到出血责任血管并确切止血,避免术后再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对13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确切处理责任血管,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