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纳入44例诊断为RA合并EH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仅诊断为EH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随机抽取27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入组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检查。24 h血压水平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BPV参数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 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n DBP-SD)。根据d SBP和d DBP的差值与d SBP的比值判定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血压昼夜节律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n SBP、n DBP、n SBP-SD和n DBPSD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正常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n SBP-SD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n SBP-S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存在昼夜节律异常者占95%(42/44),其中反杓型及浅杓型发生率分别为55%(24/44)、41%(18/44);对照组中昼夜节律异常占57%(24/42),均为浅杓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A合并EH的老年患者夜间SBP及DBP的BPV较EH患者明显增大,同时该组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更易出现异常,提示自身调节功能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单一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同时根据超声中IMT的数值,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另外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结果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IMT值,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24 h ABPM检测,记录各项动态血压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分组IMT值和动态血压参数及IMT值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单一斑块组相比,多发斑块组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水平明显升高(P<0.05);杓型组明显低于非杓型组(P<0.05);IMT增厚组各动态血压参数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白昼SBP(d SBP)、夜间SBP(n SBP)、d DBP、n DBP及24 h平均脉压(PP)呈正相关(r=0.723、0.694、0.731、0.689、0.703、0.711、0.756,P=0.028、0.038、0.025、0.040、0.035、0.032、0.018)。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多发性斑块及非杓型均是造成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数值升高的原因;同时,IMT增厚也是诱发动态血压参数升高的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心内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异性,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BP昼夜差值、DBP昼夜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 SBP标准差、24h日间SBP标准差、日间SBP变异系数、夜间SBP标准差、夜间SBP变异系数、夜间DBP标准差、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性较观察组增高,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对患者的血压昼夜调节影响较大,可能与血糖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治疗12 w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收缩压均数(d SBP)、日间舒张压均数(d DBP)、夜间收缩压均数(n SBP)、夜间舒张压均数(n DBP)、24 h SBP、24 h DBP、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24 h SSD、24 h DSD、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d SBP、d DBP、n SBP、n DBP、24 h SBP、24 h DBP、d SSD、d DSD、n SSD、n DSD、24 h SSD、24 h DSD、TC、TG、LDL-C、ET-1显著降低,HDL-C、NO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且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变异性,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60~80岁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n=75)和单纯高血压组(n=75),对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两组的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靶器官损伤组的血压负荷值(BPL)尤其是夜间的血压负荷值(63.31±13.26)%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2.32±11.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器官损伤组的昼夜节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重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重视夜间血压负荷值,以最大限度降低对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参数诊断高血压与颈动脉病变及高龄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交互关系。方法 选取3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成内膜正常组(n=96)、内膜增厚组(n=139)及颈动脉斑块组(n=86),检测3组血脂、血压、血压变异性,并收集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人口学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颈动脉病变组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d)SBP、dDBP、夜间(n)SBP、nDBP、24 h SBP变异性(SBPV)、24 h DBP变异性(DBPV)、dSBPV、dDBPV、nSBPV和nDB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颈动脉病变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年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和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平均值为(1.14±0.22)mm, IMT分别与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2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莉玲 《内科》2007,2(4):491-49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单纯血压升高11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伴靶器官损害128例为伴靶器官损害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靶器官损害数目累及3个器官组与累及1个器官组相比,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检查是否伴有冠心病分为单纯H型高血压组83例、伴有冠脉病变的97例(冠心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 SBP、d DBP、n SBP、n DBP、24h SCV、24 h DCV均高于单纯H型高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 SBP、d DBP、n SBP、n DBP、24 h SCV、24 h DCV均随着冠脉病程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回归逐步进入法进行分析,Gensini评分=2.269+1.770(24 h SCV)+1.224(24 h DCV)。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患者冠脉病变具有密切联系,24 h SCV、24 h DCV是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E/Ea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E/Ea15为对照组(n=73),E/Ea≥15为观察组(n=47)。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心室舒张功能各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4 h平均舒张压(m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m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及心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呈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非那雄胺联合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血压晨峰的改善效果。方法 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试验组108例;对照组予以替米沙坦治疗,试验组予以替米沙坦+非那雄胺治疗;比较两组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d SBP、d DBP、d PP);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24 h SBP、24 h DBP、24 h PP;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n SBP、n DBP、n PP;治疗前后血压节律变化、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6、12个月d SBP、d DBP、d PP、24 h SBP、24 h DBP、24 h PP、n SBP、n DBP、n 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晨峰值、夜尿次数、前列腺体积低于对照组,血压节律改善(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非那雄胺联合应用于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晨峰值,改善血压节律,明显减少夜间排尿次数及前列腺体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入选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单纯高血压组97例与高血压伴MS组8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分析两组的BPV和血压晨峰指标。结果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BPSD)、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结论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BPV以及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24h动态血压、24h脉压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92例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单纯老年MS患者和117例伴靶器官损害的老年MS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MS组与单纯老年高血压组比较:M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24h平均脉压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或P0.05),昼夜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伴靶器官损害MS组与单纯MS组比较:伴靶器官损害MS组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nMSP、24h平均脉压较单纯MS组增高(P0.05或P0.01),24hMDP、dMDP、nMDP较单纯MS组降低(P0.05)。结论血压的昼夜差值与MS,脉压与MS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价值。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n=125)与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组,n=125)作为研究对象,两组都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造影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肾病组的24 h SBP、24 h DBP和24 h P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病组的达峰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曲线尖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中,24 h SBP、24 h DBP和24 h PP均与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93,0.413,0.433, P<0.05);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24 h DBP、达峰时间对高血压肾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肾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为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将57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记为A组,将43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记为B组,两组患者入院后72 h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的变异系数。结果 A组24 h SBP、24 h DBP、夜间SBP变异系数均低于B组(P0.05);两组日间SBP、日间DBP、夜间DBP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及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 SBP、n SBP、n DBP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d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 SBP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 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 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 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V、24 h DBPV、d SBPV、d DBPV、n SBPV、n DBP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2例。结论与单用氨氯地平相比,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分级与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baPWV 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252例 EH 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血生化指标,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患者 baPWV,进行不同血压水平和 baPWV 之间比较。结果 1)高血压3级组的 baP-WV 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3级组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高于1级、2级高血压组(P<0.05)。2)baPWV 与24 h 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白昼 SBP、白昼 PP、白昼及夜间 SBP 负荷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5)。3)baPWV 增高者的年龄、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5)。4)baPWV 与年龄、SBP、PP、FPG、2 h PG 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年龄与 FPG 是影响 baPWV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动脉僵硬程度显著增加;24 h 平均 SBP 及 P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脂联合降压治疗对动态血压、脉压指数(PPI)及降压平稳性的影响。方法 22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调脂降压治疗组,调脂降压治疗组在降压基础上加用血脂康60 mg,2次/d,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后月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 h 平均收缩压(24 hSBP)及24 h 平均舒张压(24 hDBP),计算24 h 动态脉压(24 hPP)、PPI和收缩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_(SBP)和 SI_(DBP)),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6月后调脂降压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1),PP 及 PPI 低于单纯降压组(P<0.05),调脂降压治疗组 SI 较单纯降压组升高(SI_(SBP) P<0.01,SI_(DBP) P<0.05)。结论降压协同血脂康降脂治疗能降低动态血压的 PP 和 PPI,并且能提高降压药物的 S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指数(LAD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LADi,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左房增大,22例)和对照组(左房正常,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各项血压指标,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 wsdSBP)、24 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24h wsdDBP)、晨峰血压(MBPS)、LA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SBP)下降率、舒张压(DBP)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病程、24h SBP、24h DBP、24h SSD、24h wsdSBP、24h wsdDBP、MBPS均与LADi呈正相关(P0.05),SBP下降率和DBP下降率均与LADi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ADi与BPV密切相关,检测BPV对于早期发现左房重构,减少房颤、卒中等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对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0例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分别在治疗6周、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血压变异性、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6周、12周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 SBP)、日间舒张压(d DBP)、夜间收缩压(n SBP)、夜间舒张压(n DB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12周后,试验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T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29%vs.80.00%,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效果相近,但是能够更好的减低血压变异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20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EH+CHD组)及单纯高血压组(EH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评估血压变异性。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24 h尿蛋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EH组相比,EH+CHD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白昼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明显增高(P<0.05)。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两组无差异(P>0.05)。EH+CHD患者24 h尿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但LVMI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CHD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有更大的BPV,靶器官损害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