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随机抽选于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0例纳入研究组,均接受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并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讨论该项技术所存在问题,并制定出对应干预对策。再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未应用EKG辅助技术。对比两组的不良现象、对定位技术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不良现象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对定位技术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可有效防止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同时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18年7月10例患者采用EKG辅助PICC置管,通过P波波型的改变来判断PICC尖端的位置。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最佳位置准确率为100%,其中7例处于T7–T8之间位置,3例在T8位置,置管后不必对导管头端位置进行重新调整。结论 EKG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实时、安全、方便而且容易操作,能够有效促进PICC置管成功率以及尖端到位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 在置管前接心电监护, 调心电监护仪至Ⅱ导联, 所显示的心律为正常心电图。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的注射器接5.5号头皮针并连接肝素帽, 排尽空气后, 与PICC的导管体外末端连接待用, PICC导管送至预订长度后, 将右胸导联夹与PICC的导管连接处头皮针相连接, 根据心电监护仪P波的变化, 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在上腔静脉, 并以胸部X线片结果作为判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PICC的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度。结果: 40例中32例心电图有P波及P波特征性改变, 胸部X线片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中或下段;4例不在位, 胸部X线片显示不在位;4例不确定, 胸部X线片显示3例不在位, 位于右心房下部1例。心电监护仪判断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度92.5%。2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心电监护显示有特征性P波时, 可判断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无特征性P波或判断不确定时, 多提示导管头端异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X线胸片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X线...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123-127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减少新生儿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140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送管成功后先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定位,置管结束后再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对照组只在置管结束后行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原发性导管异位率、成功置管率、X线暴露次数、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成功置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导管异位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可及时发现导管异位并及时纠正,降低导管异位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操作简便、动态显示、随时定位,可减少X线暴露。床边超声心动图尖端定位不仅可使用于置管过程中,而且在导管使用过程中也可随时床边跟踪定位,获取尖端位置的实时信息,以便及早发现异位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2种不同尖端定位技术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PICC置管提供更好的思路。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3年6月~11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入选100例,ECG定位组采取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术置入PICC导管,入选病例为49例;X线定位组采取常规方法置管后到放射科做胸部X线定位,入选病例为51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和65%(P<0.05)。结论借助Ⅱ导联P波心电图变化开展PICC尖端定位术,可有效指导临床PICC置管和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可明显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患者个体差异的PICC尖端定位方法。方法:选取32例PICC置管患者,按PICC置管操作规范进行置管,置管后根据胸部X线摄片结果对导管实际置入深度进行适当调整,得出导管置入标准长度。置管后分别按传统定位法、内外结合定位法再次进行测量,列为A、B两组数据。将测得的A、B两组数据与标准长度进行比较,判断不同定位方法测量导管长度的准确率。结果:A组数据准确率59%,B组数据准确率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结合法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因素,针对不同患者进行精确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定位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IC-ECG)辅助定位技术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判断PICC尖端位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55例需行PICC置入的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置入PICC,送管过程根据引出的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的改变,判断PICC尖端的位置,置管后拍摄胸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并比较符合率。结果:心房腔内ECG定位技术置入PICC,符合率为96.2%,一次置管成功率达到92.7%。结论:通过观察心房腔内心电图P波的改变,可以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该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邓志妤  陈敏  黄明毅  张平 《海南医学》2012,23(14):116-117
目的 探讨静脉内心电图(ECG)引导PICC尖端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对照组行常规静脉内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效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深度及置管到位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何骄  郭玲  余启艳  高丽  江群 《四川医学》2020,41(7):740-743
目的探讨单纯盐水电极引导腔内心电图在瓣膜式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可行性,为带管期间患者导管尖端定位方法提供证据。方法选择行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108例,在置管结束后,从导管末端厄尔接头连接10 m L生理盐水注射器和心电装置引出腔内心电图,观察并记录带导丝盐水电极下P波振幅与R波振幅之比值;撤出导丝后模拟带管期间状态,建立腔内心电图连接,观察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分析导管到位时P波振幅增高率、P波振幅增高值、双向P波及双峰P波获得率、P波振幅与R波振幅之比值。结果 108例患者采用单纯盐水电极法均引出稳定心电图,导管尖端到位情况下P波振幅增高104例(96. 30%),P波振幅增高的平均值为(6. 57±4. 03) m V,出现双向P波4例(3. 70%),双峰P波12例(11. 11%);带导丝盐水电极和单纯盐水电极法引导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与R波振幅之比平均值分别为(0. 47±0. 24) m V、(0. 46±0. 21) m 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本研究模拟PICC带管期间采用单纯盐水电极法引导腔内心电图行导管尖端定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带管期间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的波形变化辅助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准确定位的效果.方法 60例ICU接受PICC置管的成年患者,采用NVECG法引导PICC置管,通过特征性的P波变化,辅助PICC准确定位,并与穿刺后X线胸片检查结果比较,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穿刺后床旁X线胸片证实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2例导管尖端易位于颈内静脉.以X线胸片结果为“金标准”,NVECG法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敏感度为98.3%,特异度为100%.结论 NVECG用于辅助PICC尖端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可作为X线胸片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方法辅助定位重症患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PICC导管尖端正位率。方法对60例行PICC置管的重症患儿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置管中心电图P波特征性高尖改变与置管后X线胸片显示的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结果60例PICC置管患儿中49例患儿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45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1例患儿心电图未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10例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结论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可以方便、实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尖端异位者可及时调整,减少患儿X线暴露风险,值得在儿科病人PICC置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33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分别行床旁X线胸片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导管尖端的位置。对于异位入右心房或对侧无名静脉的PICC导管,应用超声测量尖端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处的距离,或尖端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距离,计算需退管的长度。结果 33例患儿中,超声清晰显示导管尖端者30例(90.90%),X线摄片清晰显示导管尖端者17例(5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入右心房及对侧锁骨下静脉的病例,均在超声指导下退管至理想位置,退管成功率10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PICC导管尖端安全简捷的定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199例PICC导管透视定位方法及结果.方法:应用多功能能数字X线机对1199例PICC置管患者行透视定位,记录导管入路及导管头端的位置,同时对发现的异位导管进行校正处理.结果:1199例透视定位的患者中,全部一次定位成功,定位成功率100%,发现异位导管305例,异位导管正位成功280例,正位成功率为91.8%.结论:多功能能数字X线机透视PICC导管,定位清晰、准确,可以做到定位、正位同期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PICC置管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定位;研究组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穿刺点出血量及PICC导管尖端一次到位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P波的形态改变对PICC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及心电稳定性分析.方法 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的80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从P波振幅变高开始,每送入1 cm打印心电图的变化并记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判断4类不同P波,即P波振幅达到QRS波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