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腹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自发性腹腔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25例均行手术治疗,出血部位缝扎11例,出血脏器部分或全部切除5例,单纯腹腔冲洗置放引流9例.2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余痊愈出院.结论 自发性腹腔出血病因尚不清楚,临床少见,诊断困难,早期手术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OLT术后13例腹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出血发生率为7.2%(13/181),病死率为15.4%(2/13)。出血发生在OLT术后24h内7例(53.8%),7d内9例(69.2%),7d后4例(30.8%)。出血部位包括供肝活检部位渗血3例、腹壁出血3例、肝动脉吻合口出血2例、胆总管吻合口出血2例、腹腔渗血2例和下腔静脉壁的分支出血1例。结论OLT术后近期腹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功能紊乱和术中止血不妥;腹腔感染或胆漏引起血管破裂是致使后期腹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控制腹腔感染或胆漏可有效的预防OLT术后的腹腔出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98-2200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9月~2017年4月共5例诊断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在本院脊柱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9.82±10.74)岁,自发性血肿发生的部位:颈段1例,胸段以及胸腰段4例。ASIA分级:3例A级,1例C级,1例D级。按血肿MRI分期:超急性期1例,亚急性早期1例,亚急性晚期3例。3例行椎板减压血肿清除术,2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经至少1年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A级1例,B级1例,E级3例。[结论]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应及早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胃癌急性穿孔的治疗:附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 ,以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其疗效。方法 对镇平县公疗医院收治的 4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方法 :10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 ;2 1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其中 6例于术后 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 ) ,5例行胃癌根治术 ,2例行胃造瘘或空肠营养性造瘘术 ,1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 ,1例非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死亡 4例。术后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 86.1% (3 1/ 3 6)、5 5 .6% (2 0 / 3 6)、3 6.1% (15 / 3 6)。分期手术疗效最佳。结论 早期诊断 ,采取手术切除加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穿孔患者的最佳方案 ,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腹穿在闭合性腹外伤剖腹探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 《浙江创伤外科》2003,8(6):387-387
腹腔穿刺(简称腹穿)是闭合性腹外伤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腹穿的结果是闭合性腹外伤是否剖腹探查最重要的指征之一。笔者对15年来的腹穿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7年以来,本院对收治的闭合性腹外伤伤员常规进行腹穿,阳性463例,其中腹腔内出血210例(抽出0.1ml以上不凝血液),剖腹探查201例;阴性探查19例,分别为骨盆骨折并腹膜后、盆底血肿5例,肠系膜挫伤并系膜根部、腹膜后血肿3例,肝浅表裂伤3例,肾挫伤并腹膜后血肿2例,膀胱挫伤、盆底血肿2例,单纯腹膜后血肿2例,脾浅表裂伤1例,腹壁血肿1例。对腹穿抽出不凝浅淡血液≤0.5m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自发性肾脏破裂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8例自发性肾脏破裂出血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肾包膜下出血10例,肾周血肿8例。其中错构瘤10例,保守治疗3例,肾切除2例,肿瘤剜除术5例;囊肿3例,保守治疗2例,探查血肿清除1例;移植肾破裂2例,均行移植肾切除;肾癌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无明显原因2例,1例保守治疗,1例行血肿清除。结论 自发性肾脏破裂出血的治疗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及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任辉  徐为然  房学东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6):427-428,F0003
患者,男,40岁。因自发性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压进行性下降,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出血量约2000ml,发现胰腺下缘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处有活动性出血,因手术技术及条件等原因,不能彻底止血,仅用大网膜包裹血肿,以使出血相对局限在小网膜囊内。术后止血、输血、补液、对症治疗。为进一步诊治,遂于2007年1月18日急诊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11月至2008年11月6例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患者,1例行肝血肿清除,创面对拢缝合,4例行清除坏死组织,创面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止血,1例行肝移植治疗.结果 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2例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胆瘘2例行腹腔穿刺引流,5例痊愈出院,死亡1例,死因为肝移植失败,腹腔大量渗血.结论 彻底清创及肝动脉栓塞是抢救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相关性胰瘘(CR-POPF)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出血的关系,总结诊治及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7例行PD术后发生出血病人临床资料,包括伴CR-POPF 30例和不伴CR-POPF 17例。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伴CR-POPF的30例PD术后出血病人均为迟发性出血,发生时间为术后13.8(3.0~37.0)d,其中B级胰瘘11例,C级胰瘘19例;消化道出血13例,腹腔出血18例(1例同时存在消化道和腹腔出血);B级出血10例,C级出血20例;4例采取保守治疗,7例接受介入治疗,5例行胃镜检查治疗,11例行开放手术治疗,3例采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伴CR-POPF与不伴CR-POPF的PD术后出血病人在出血时间及分级,腹腔感染、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PD术后出血病人中17例死亡。结论 伴CR-POPF的PD术后出血病程长,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和治疗方式,进一步提高PD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期间15例接受血管腔内支架治疗的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或肠坏死。其中,12例行单层支架释放,3例行重叠支架释放,共释放支架18个(球扩式2个,自膨式16个)。术后及随访过程中,症状改善14例(93.3%),症状无变化1例(6.7%),无死亡,无肠坏死、腹腔出血、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4(2~7)d。平均随访时间11(6~23)个月。15例患者术后6个月均行CTA复查,支架通畅率为100%,支架远端新发夹层1例(6.7%)。结论:对于未合并夹层破裂出血、肠坏死的SIDSMA患者,腔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6例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血原因为阑尾系膜出血 2例 ,胆囊动脉及胃短动脉结扎线滑脱 4例 ,肝、脾创面及胆囊床渗血 7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脐孔出血 1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脓腔出血 1例 ,左侧卵巢出血 1例。再手术治疗 1 3例 ,死亡 1例 ,手术治愈率 92 .3 % (1 2 / 1 3)。非手术治疗 3例 ,死亡 2例。全组总治愈率 81 .3 % (1 3/ 1 6)。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腹腔大出血与技术操作失误 ,凝血功能障碍 ,术式选择不当等原因有关。预防在于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根据出血和凝血功能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腹腔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行PD的2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腹腔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液及血清淀粉酶、血白细胞计数、体温等因素。将术后发生B/C级胰漏,以及腹腔出血、胆漏或多个并发症的病人为严重并发症组(简称并发症组),A级胰漏和无并发症病人为对照组。结果:并发症组65例,占23.4%。其中B级胰漏35例(12.6%),C级胰漏11例(4.0%),胆漏24例(8.6%),腹腔出血8例(2.9%)。围手术期死亡1例(0.3%)。合并多个并发症的18例分别为:1例C级胰漏合并胆漏及腹腔出血,9例B级胰漏合并胆漏,2例胆漏合并腹腔出血,5例胆漏合并A级胰漏,1例腹腔出血合并A级胰漏。对照组包括A级胰漏46例和无并发症167例,共213例。术前和术中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男性、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肿瘤病理性质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为,BMI和手术时间是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35例术后病人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体温和血白细胞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的下降表示术后恢复较好。结论:本研究表明,BMI和手术时间是PD术后发生腹腔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时间代表手术难度和对病人的创伤,BMI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病人的体质。手术创伤和病人基础条件可能是考虑并防治PD术后并发症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8年来收治 13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急诊行肝癌切除术 ,1例行缝扎止血及肝动脉插管术。术后 1h死于出血性休克 1例。术后随访 11例 ,术后生存小于 12月 2例 ,12 -18个月 3例 ,19-3 0个月 2例 ,3 1-4 2个月 3例 ,>4年者 1例 (术后第 3年亚临床复发再切除病例 )。随访患者最终死亡原因 :癌复发和转移、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结论 肝叶切除和肝脏局部切除不但可以彻底有效地止血 ,而且可以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 ,是首选的方法。术后的综合治疗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腹腔化疗交替应用以预防复发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加用免疫治疗 ,以期获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腹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PD 7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腹腔出血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74例患者中,术后出血9例,其中死亡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胆红素(χ2=5.480,P<0.05)、合并胰瘘(χ2=17.06,P<0.05)、腹腔感染(χ2=12.27,P<0.05)与腹腔出血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合并腹腔感染(OR=6.825,95%CI=1.142~40.783)、胰瘘(OR=6.42,95%CI=1.056~39.038)是腹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胰瘘和腹腔感染是腹腔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腹腔感染及胰瘘可有效减少腹腔出血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发病特点,总结ACS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7例ACS患者临床资料,男10例,女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腹部创伤2例,腹腔感染3例(包括车祸致十二指肠破裂1例,车祸致创伤性急性胰腺炎1例,多囊肝开窗引流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例),腹腔内出血1例,结肠癌及直肠癌并发急性低位肠梗阻3例。结果:17例中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腹腔开放减压处理。15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外科重症患者中ACS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腹腔减压措施及多器官功能的支持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消化道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12例术后消化道瘘病人在B超定位局麻下经皮穿刺置管或经原手术切口破渍处放置腹腔冲洗管和引流管,进行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全组病人的消化道瘘均治愈,瘘道愈合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6d。治疗过程中,1例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另1例出现腹腔出血,无腹腔感染、皮肤破溃感染及脓毒症等并发症。结论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开放患者并发肠空气瘘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暨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 收治的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主要为患者的基本信息、原发病、腹腔开放原因、肠空气瘘的瘘口位置及其瘘口管理策略(三套管近端肠管收集肠液, 远端回输;或使用3D打印肠瘘支架进行封堵)、腹腔开放治疗时间、确定性手术(切除瘘段肠管后, 采取腹壁组织层次分离技术并根据缺损大小及腹壁顺应性, 选择放置生物补片行肠道重建和腹壁修补)等待时间及腹壁缺损处理方法、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和总住院时间等。根据腹腔开放创面临时关腹的措施分为创面植皮组和单纯缝合皮肤组, 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共计收治214例腹腔开放并发肠空气瘘的患者, 除去23例死亡(1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5例腹腔出血, 4例肺部感染, 气道出血、坏死性筋膜炎及外伤致颅脑损伤各1例)外, 191例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56例(81.7%), 年龄(46.5±2.5)岁。原发病中外伤89例(4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嘉兴市中医医院普外科1 189例行腹部手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89例腹部手术中28例出现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困难性拔管5例,腹腔出血5例,引流管断裂3例,T管固定线脱落胆漏2例,皮肤瘘管形成3例及大网膜疝10例。困难性拔管经反复尝试均顺利拔出;腹腔出血经再次手术止血治疗痊愈;引流管断裂经再次手术取出残端;胆漏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后康复;皮肤瘘管病程长,治愈缓慢;大网膜疝患者部分可轻轻回纳即可,若合并出血可结扎止血后回纳腹腔;各并发症经处理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 腹腔引流管拔管并发症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一旦出现需及时处理。临床医师需加强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腹腔引流管放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间成功实施的6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常规于左、右肝上和肝下放置多侧孔乳胶引流管各1根,术后通过引流管观察其腹腔出血、漏胆、积液、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3d内发生大出血9例(13.8%),均行再次手术止血;术后7d内发生漏胆3例(4.6%),引流4周~2个月治愈2例,穿刺引流治愈1例;发生膈下积液5例(7.7%),3例未行治疗而自愈,2例经局部冲洗及引流后治愈;下腹部盆腔严重积液1例(1.5%),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技术对肝移植术后出血、漏胆、膈下积液和腹腔感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4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患者共10例,其中6例接受2次探查手术,术中见其出血部位分别为:下腔静脉前壁肝短静脉结扎线脱落出血1例、右侧肾上腺创面出血1例、肝周创面渗血1例、肝动脉吻合口出血1例、腹壁动脉出血1例、未见明确活动性出血1例.结果 6例2次手术止血患者均顺利恢复.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出血停止,顺利恢复,1例出血停止,术后腹腔内感染,经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康复,1例再次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于术后第3日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多由于外科因素所致,外科技术的改进、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