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喉癌患者实施股静脉置管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进行相关的探讨。方法在本次临床研究中,选取我院所收治的60例确诊为喉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置管维护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以及DVT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以及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喉癌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率以及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在住院的第18天,21例发生在瘫痪侧肢体,0~2级瘫痪共20例,22例见于单侧下肢,16例发生在小腿;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2例,平均发生在穿刺置管后第14天;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克/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数(P<0.05)。结论肢体瘫痪、股静脉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应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静脉拔管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一例股静脉长期置管患者拔管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个案分析,总结了拔管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下肢静脉血流恢复通畅。结论股静脉长期置管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拔除后仍需密切观察及护理,有效的预防及发生深静脉血栓后全面的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长时间股静脉置管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时间股静脉置管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以及抗凝治疗联合机械装置在预防DVT中的疗效。方法对213例股静脉置管达14d的患者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29例DVT。排除29例患者余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9例行常规护理,治疗组105例行常规护理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联合机械装置,定时行彩超检查深静脉情况。结果继续观察25d,对照组发生DVT22例,发生率为27.85%,治疗组发生10例,发生率为9.52%,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股静脉置管患者容易形成DVT。抗凝治疗联合机械充气加压装置能预防长时间股静脉置管引发的DV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下的量化踝泵运动在预防肝硬化患者股静脉置管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股静脉置管的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多媒体健康教育下量化踝泵运动干预。统计两组股静脉置管后第7d、14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股静脉置管后第7d、14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3.13%)低于对照组(6.25%、12.50%)(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1.88%)(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股静脉置管期间实施多媒体健康教育下量化踝泵运动,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且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常规方法 +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DVT1例,对照组发生DVT3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对高原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实验组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从患者入院起的第一时间即尽早行术前宣教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医护沟通和严密观察。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后对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只有1名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8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5)。实验组DV 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地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该从术前开始的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甚至会发生肺栓塞造成死亡。通过笔者所在医院1例CVC置管29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例讨论,探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策略,从而提高CVC临床运用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因恶心、呕吐3 d,于2009年9月1日入院。因浅静脉穿刺困难,为患者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失败,遂在右侧股静脉行深静脉穿刺术,患者正常置管29 d后为患者拔出深静脉穿刺导管,2 d后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以膝关节水平以下显著。立即行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示:右侧下肢静脉、左腘静脉内云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行股静脉置管后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1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于手术前1天行股静脉置管,留置管期间,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活动下肢、补足水分,观察置管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变化情况。高危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肠溶阿司匹林片预防血栓;确诊血栓形成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溶栓期间,观察有无胸闷、气促等症状。结果:发生股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1.9%,发生在置管后6~19天,症状为置管下肢肿胀、疼痛、穿刺口周围皮温升高,溶栓3~5天缓解,无肢体坏死及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置管后加强预防护理,预防用药,可降低血栓发生率;血栓形成后及时溶栓、可使血管再通。股静脉置管是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安全、可行的深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置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7例股静脉置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提出必须针对这三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术前正确评估、宣教及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行静脉穿刺,尽量选择上腔静脉置管;必要时采用小肝素药物预防.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做好抗凝、溶栓期间的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分别行置管溶栓及外周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1月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期DVT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置管溶栓组20例,其中行腘静脉置管溶栓18例,股静脉置管溶栓2例;另一组20例患者为外周溶栓组,其中大隐静脉留置针13例,自足...  相似文献   

12.
张劲 《中外医疗》2009,28(18):48-48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DVT形成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0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并与70例同期住院非DVT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平均时间是住院后16d;62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8例在双侧158例发生在小腿,12例累及大腿;肌力0~1级56例,3级以上14例;有下肢静脉穿刺置管38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14d;DVT患者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g/L(P〈0.05)。结论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增高等是发生DVT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情况。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下肢浮肿的发生率,有效地预防了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方法 将92例老年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患者无DVT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1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x2=4.46,P<0.05).结论 早期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下肢浮肿的发生率,有效预防了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被动运动对股动脉穿刺患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DVT)的影响,从而减少DVT的发生。方法将200例股静脉穿刺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 肢体被动运动,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在性别、年龄,留置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性。观察患DVT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DVT发生9例,实验组DVT发生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通过穿刺侧肢体被动运动可减少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侧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8月间,36例下肢DVT患者行经健侧股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侧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6例均成功;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效31例,其中24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症状消失,7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水肿及症状消失;3例下肢水肿减轻但未完全消退;2例疗效不明显。结论采用经皮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患侧股静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期卧床压疮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后,对比其下肢浮肿发生率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与下肢浮肿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地贯彻落实DVF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可大大地减少DVT以及下肢浮肿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35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情况。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下肢浮肿的发生率,有效预防了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秀英 《中国医疗前沿》2011,(24):52+69-52,69
目的探讨预防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办法。方法将156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空气波血液循环治疗仪护理组(实验组,n=78)和普通护理组(对照组,n=78),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手术前后下肢增大周径。结果对照组手术后14例发生DVT,占17.9%,实验组2例发生DVT,占2.6%。周径较术前比较增大,实验组(3.13±1.32)mm,对照组(4.54±1.75)mm。两组比较,对照组发生率和患肢周径差与实验组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波血液循环治疗仪能有效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