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单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比较,评价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选取满足条件的40例存在长段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2周患者跛行距离、足部皮温及ABI变化。结果 A组与B组中共11例患者下肢溃烂,术后经局部换药后2周内全部愈合。 A组成功率为97.0%,而B组成功率为87.1%.A组和B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足部皮温、ABI及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与B组比较,足部皮温、ABI及间歇性跛行距离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造影A组较B组有更丰富的侧枝循环。手术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6.1%,B组并发症发生率19.3%.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比单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重症下肢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2006年5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重症下肢缺血24例共29条肢体,主要临床症状均为静息痛,其中合并溃疡或肢端坏疽12例(50%)。本组29条肢体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其中有4条肢体行单纯球囊扩张,4条肢体术中同时行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膝下胭胫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21条肢体行支架植入。结果股胭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功率为88%,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围手术期膝下截肢1例,截肢率为3.4%。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董敏  段然  谢红峰  黄燕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727-172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62例ASO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55例,采用药物治疗7例.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55例术后患肢疼痛缓解,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皮温变暖,术后踝肱指数明显提高,20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或较术前明显增强;药物治疗的7例中,4例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足趾坏疽行截趾术.结论: ASO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后,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促进血管通畅,改善下肢血流,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4.
王红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56-395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6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根据患者术后病情转归,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 65例患者术后57例治愈,7例行截趾术,1例行膝下截肢术,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介入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护士在围术期与医生密切的配合,缜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可以避免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在促进疾病康复及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睿 《大家健康》2013,(5):80-81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在采用该种治疗手术的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收治的40例患者中(共40下肢),有22条属于髂内动脉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有18条属于单纯性球囊导管扩张。结论对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治疗,一方面具有手术创伤比较小,手术较为安全等特点,另一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小等优势,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在采用该种治疗手术的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收治的40例患者中(共40下肢),有22条属于髂内动脉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有18条属于单纯性球囊导管扩张。结论对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治疗,一方面具有手术创伤比较小,手术较为安全等特点,另一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小等优势,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并探讨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在采用该种治疗手术的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收治的40例患者中(共40下肢),有22条属于髂内动脉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有18条属于单纯性球囊导管扩张.结论 对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治疗,一方面具有手术创伤比较小,手术较为安全等特点,另一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小等优势,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OREM护理模式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下肢动脉闭塞症行支架植入的患者50例,运用OREM护理模式中的支持-教育护理系统进行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除一例出现穿刺点出血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运用OREM护理模式中的支持-教育护理系统进行护理,提高了护士素质,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了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相里伟  刘强  南瑛 《当代医学》2011,17(2):43-44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技术结合下肢动脉重建的杂交手术方式对下肢多阶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短期效果及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选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多阶段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采用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内支架术联合腹股沟韧带下动脉重建术(包括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静脉动脉化)进行治疗。通过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下肢阶段测压变化评价短期疗效,以及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肱指数及踝肱指数由术前的平均0.37及0.74分别提高到术后的0.44及0.85。围手术期死亡2例,一例术后因坏疽行截肢术,一例技术失败为动脉夹层形成,另三例分别为胃肠道出血;肺部和切口感染。结论腔内技术结合传统手术治疗下肢多阶段硬化闭塞症的短期效果满意,围手术期并发症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3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血栓形成患者,病变均累及髂动脉,均行全麻下杂交手术治疗,先尝试患侧股总动脉切开双向取栓,其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39例,股浅动脉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10例,膝下3分叉球囊扩张4例,股浅动脉病变旷置未处理3例。结果:39例患者术后发凉、疼痛症状消失,间歇性跛行缓解,踝肱指数(ABI)值平均升高至0.91±0.10;坏疽趾头截趾10例,一期愈合;出院后随访1-4年,其中死亡5例,股浅动脉血栓复发3例,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2例。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功能康复、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22.45%)(P<0.05)。结论:在腔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促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在该科住院行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进行总结,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18例(25条患肢)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期间,采取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果18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肢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皮温升高,疼痛减轻。6例下肢坏疽患者,5例溃疡面愈合良好。1例行足趾截肢术后疮面愈合。结论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疾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0月以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的6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PTA)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Stent)。手术操作在介入室进行,狭窄为主的病例以球囊扩张为主,若扩张后有夹层形成或不能维持扩张效果的,则植入支架。结果 60例患者中,支架植入34例(均采用自膨式支架),21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PTA),5例因导丝导管无法通过病变段管腔而放弃治疗。总成功率为92%。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血管破例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成功病例中,8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股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13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腘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7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另有23例患者术后踝/肱指数(ABI)明显增加,9例患者(包括手术失败的5例)术后血运无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新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它可与以往传统的血管外科治疗手段优势互补,遵循安全简单有效的原则,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减少了并发症,并为一些治疗困难,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乔江蓉 《四川医学》2017,38(12):1454-1456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对20例布加综合征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强调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改善器官功能以及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其中只有3例患者出现出血、血栓形成、发热反应,余17例无术中及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助于提高布加综合征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CTA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术前采用CTA初步诊断后采用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例(20条肢体)。结果20条肢体均成功进行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1例治疗效果欠佳而行截肢治疗,另1例股动脉支架5月后再次出现支架远端狭窄而再次置入支架。所有病例随访6~12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立  陈新国  张小东  杨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98+19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术前行CTA评估血管情况,术中结合DSA表现,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有8例10患肢(2例为双侧病变)行单纯行球囊扩张术,2例行球囊扩张术加支架置入术,2例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4例行经动脉保留导管灌注尿激酶和扩血管药。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肢体血供得到改善,疼痛症状明显好转,5例糖尿病足患者2例术后溃疡愈合,2例溃疡缩小,1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后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患肢的血供,控制病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病例选择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 19例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 19枚球囊扩张型支架成功植入颅内动脉,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需根据病变血管的形态和路径,严格病例筛选,谨慎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组2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并行截肢手术.结论 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提高了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静脉内瘘狭窄血透患者采取球囊扩张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其QOL评分的影响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02~2017.01)期间,2组患者各为30例,2组均行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在球囊扩张治疗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球囊扩张治疗的基础上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动静脉内瘘狭窄血透患者经围术期护理干预的生存质量评分为(47.70±4.03)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为(36.72±7.31)分、SDS评分为(37.03±6.90)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狭窄血透患者采取球囊扩张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生存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o-aortic balloon pump,IABP)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并总结11例心力衰竭行IABP术患者围手术期所实施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术后7例患者顺利康复,4例死亡.结论 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在保证IABP的效果,纠正IABP的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