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邹清  李林鲜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体位干预与局部按摩联合心理干预用于产后宫缩痛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体位干预与局部按摩联合心理干预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在产后24h对两组产妇数字疼痛评分加以比较,同时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数字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早期体位干预与局部按摩联合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宫缩痛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疼痛为主,该血栓一旦脱落还会引起肺梗塞等。产妇在产褥期易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产后恢复,有研究显示DVT诱发的主要原因也和心理情绪密切相关[1]。因此,对产褥期产妇要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康复。本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产褥期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产妇应用自拟加味生化汤的治疗,配合足底按摩及护理,探讨促进剖宫产妇女产褥期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12年3~12月妊娠39周以上并在我院剖宫产分娩产后6 h的产妇28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予常规护理及缩宫素治疗,治疗组服用加味生化汤,并在分娩后6 h内行新生儿早吸吮/乳房按摩护理每天2次,配合足底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结果加味生化汤配合按摩护理组在泌乳量、恶露量、宫底高度、排气时间、焦虑、抑郁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生化汤配合按摩护理对剖宫产妇女产后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3例住院分娩产妇,产后确诊为产后抑郁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治疗,出院后对产妇进行随访,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本组63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治疗后,EPD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后产妇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观察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绀、血栓形成、肺栓塞等情况。结果除发绀外,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汝州市中医院住院的足月剖宫产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比术后10 d内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护理10 d内,观察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1例肺栓塞,观察组产妇未发现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26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38例,按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1342例,在常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1周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侧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6例(0.45%),肺栓塞1例(0.075%),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1.64%),下肢肿胀、疼痛17例(1.27%),肺栓塞8例(0.60%),两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600例。根据就诊的住院号奇偶性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804例、对照组796例。两组产妇围手术期均采用刮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10d内护理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9.39、6.80,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2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51,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产褥期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8例产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外阴部的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本组产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同时配合全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本组38例病人中,痊愈25例,遗留后遗症13例。结论产后重症病毒性脑炎,通过有效落实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褥期心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产妇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非心理干预组给予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观察其分娩方式、产程及产后出血情况,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产妇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产妇抑郁及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产妇。结论产褥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妇的心理和降低产妇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李飞斐  卫晋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07-150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深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1 140例剖宫产产妇实施术前宣教取得产妇配合,术后给予系统早期肢体活动等。结果经采取有效措施,1138例康复出院,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1例治愈,1例并发肺栓塞死亡。结论产前及早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取得其配合;术后2 h内即进行系列被动运动,6 h后鼓励产妇逐步床上屈膝自主运动,术后1 d下床活动等措施可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精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早产儿母婴分离后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早产产妇不良心理健康因素的意义。方法用非实验设计的描述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早产产妇母婴分离后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变化,应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测评。将早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护理后5d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状态。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产后当天两组产妇身心状态无明显差异;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5d后观察组早产产妇的焦虑症状明显比对照组下降。结论精心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产妇的产后焦虑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明显提高产妇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早产儿及产妇的治疗与康复工作,有利于促进产后子宫收缩、伤口愈合、乳汁分泌,身体状况迅速恢复到产前状态。  相似文献   

14.
毛玉洁 《华夏医学》2013,(5):964-966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乳房护理,干预组给予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发生率、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泌乳始动时间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例数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成功母乳喂养的产妇例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可加快产妇产后的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方法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DVT)护理后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5例剖宫产术后DVT产妇设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同期将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15例剖宫产术后DVT产妇设为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研究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0.983%)和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病率(0.9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06%)和(3.714%)(P0.05),观察组无肺栓塞情况发生,对照组出现了1例患者,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方法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可有效的地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在产后催乳及产后康复中的效果,以期帮助产妇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正常阴道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HBC-2000综合治疗仪于产后早期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干预护理,对照组延用我科传统产后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和量、产后子宫复旧情况、尿潴留发生情况、会阴切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方面的干预护理,有助于产妇泌乳提前、泌乳量增加,早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并能有效预防尿潴留,促进子宫收缩和复旧,减轻产后会阴切口疼痛,促进产妇体力的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探讨产后乳房肿胀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产后乳房肿胀的产妇396例,观察组200例应用乳腺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后再热敷及按摩乳房、对照组196例仅热敷及按摩乳房,观察两组产妇在24h内双侧乳房肿胀的消退情况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临床护理干预后乳房肿胀程度(X~2=81.19,P0.05)及24小时泌乳量(X~2=91.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乳房肿胀明显缓解及24小时泌乳量明显增多;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X~2=116.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应用心理干预、热敷、推揉抓提手法按摩护理、产后康复治疗仪刺激乳房局部等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措施,对消除乳房肿胀,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睿 《中外医疗》2012,31(19):129-129
目的探讨产褥期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9例正常分娩产褥期妇女进行心理、乳房、会阴、并发症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除3例产妇发生急性乳腺炎,所有产妇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5.8±1.4)d。结论积极完善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社会价值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车祸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例车祸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疗效。结果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出院。结论对于急性肺栓塞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