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30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按救治原则分为实验组(损伤控制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病死率、救治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在ICU经过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后,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和手术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救治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救治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 由ICU主导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能明显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教治成功率;ICU主导多科协作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的急救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60例急诊外科接受急救的老年多发伤患者和50例青中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并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措施。结果老年组患者中颅脑损伤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颅脑损伤比例;而青中年组的四肢或脊柱损伤发生比例最高,且明显高于老年组(χ2=3.95、4.02,P<0.05)。老年组致伤原因:交通伤26例(43.33%),跌倒20例(33.33%),坠落伤12例(20.00%),塌方2例(3.33%)。青中年组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56.00%),跌倒5例(10.00%),械斗12例(24.00%),塌方1例(2.00%),坠落伤4例(8.00%)。两组患者的性别、损伤部位数、简明损伤定级与损伤严重度计分(AIS90-ISS)评分及受伤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或t=0.89、0.51、0.42、0.39,P>0.05)。青年组的休克率明显高于老年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老年组(χ2=4.55、5.73,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发生感染、呼吸衰竭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χ2=14.37、4.50、3.98,P<0.05)。老年组的治愈出院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χ2=23.96,P<0.05)。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创伤性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努力缩短急诊滞留时间,防治感染、呼吸衰竭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急救治疗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10-01至2017-09-30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老年严重创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救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综合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间、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及住院时间,满意度,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急救治疗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确诊时间、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严重脓毒症合并高血糖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严重脓毒症呼吸衰竭并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随机血糖控制在4.4~6.1mmol/L之间)和常规治疗组(当随机血糖超过12mmol/L开始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之间)。观察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呼吸机治疗时间和继发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的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和呼吸机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继发性肾损害减少(P<0.05),ICU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虽然均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减少严重脓毒症并发高血糖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缩短呼吸机带机时间,降低继发性肾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09-6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病人的效果,并与2003-6~2006-05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病人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病死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收治的78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组(观察组)以及常规急救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等急救反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结果,主要包括抢救成功、致残及死亡比例,观察并发症情况。随访半年,采用SF-36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均缩短明显,救治成功率升高明显,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明显(P<0.05)。两组存活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随访3、6个月时的PF、RP、RE得分均升高明显(P<0.05,P<0.01)。结论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不仅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及致残率,而且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人严重多发伤致伤原因的构成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5年间收治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80例(老年组),与同期收治的青中年组(18~35岁)422例进行对照分析,用简明损伤定级(AIS90)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主要致伤原因都是交通事故,青中年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分别为14.2%和37.5%,P<0.05),老年组中ISS≥50的患者均死亡.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严重的头部损伤(71.8%和73.3%),老年组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和脓毒血症的病死率为6.3%,青中年组为0.老年组伤前并存症、伤后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病死率分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经我院救治的80例ACI患者,其中40例患者经院前急救直接送至CT室确诊后进入导管室行脑血管再通术治疗(观察组),另40例患者则未经院前急救,由急诊接收经CT确诊后送至神经内科CCU行脑血管再通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救治时间(就诊至CT诊断时间、就诊至脑血管再通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经过救治后,两组均无院内死亡病例,但观察组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普遍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院前急救措施应用于ACI患者的急救程序中,可有效缩短临床诊治时间,提高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68例,其中2005年10月~2007年12月采用传统模式救治122例患者(对照组)、2008年1月~2010年12月开展急诊一体化救治146例患者(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两组早期病死率、早期漏诊率、获得确定性治疗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早期气管插管在严重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严重胸外伤患者的意义。方法58例严重胸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早期气管插管,28例按常规行气管插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和平均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但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早期气管插管在严重胸外伤的治疗中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SU)院前急救模式救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新发急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随机分为SU组98例、传统急救组106例,观察两组现场确诊率、延续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发病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SU组现场确诊率(99.0%)明显高于传统急救组(91.5%)(P<0.05),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SU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 SU院前急救模式能尽快明确诊断,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别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急诊接收的2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41例(应用常规院前急救模式),观察组1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模式),观察两组现场救治、转运和延续抢救情况,比较两组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转运成功率对比无意义(P0.05);对照组现场急救死亡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急诊科延续抢救死亡率、转运死亡率以及进ICU/专科病房2h内死亡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常规院前急救模式能有效抢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争夺宝贵时间,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模式效果更佳,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多发伤354例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对院前急救组213例和非院前急救组14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及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从受创伤至送达急诊室的时间(T1)、病死率、患者到达急诊室至死亡时间(T2)。结果两组患者的T1、病死率、T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降低严重多发伤病死率。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急救绿道APP管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急救绿道APP管理模式建立之前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ASTEMI患者87例为对照组,急救绿道APP管理模式成立之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ASTEMI患者10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救治时间、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入门-球囊(D2B)时间、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长、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期间平均花费。结果两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救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D2B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较对照组降低(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花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急救绿道APP模式管理ASTEMI患者进一步提高了A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缩短了心肌总缺血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长,降低医疗支出,临床实践中简便,易于推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96例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规范组(48例,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研究对比规范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规范组患者住院时间(14.24±2.61)d相比对照组(16.78±2.32)d明显更短,且满意度评分[(92.24±3.61)分]相比对照组[(87.64±4.35)分]明显更高(P0.05);规范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3.75%)相比对照组(79.17%)明显更高(P0.05),且感染发生率(4.17%)相比对照组(22.92%)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更高,抢救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EGVB患者174例,按就诊方式分为院前急救组(观察组)和自行来院组(对照组)。观察组86例:经院前止血、补液等现场急救后,转运入院;对照组88例:未经院前急救,自行或家属护送入院。两组入院后后续用药及治疗均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自救反应时间、平均止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处置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死亡率13.9%,对照组1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GVB患者实施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刘其国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97+1731
目的探讨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在ICU中的救治策略。方法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综合ICU收治的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19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在严重多发伤治疗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以及相关分析。结果在本组救治的198例患者,深静脉置管175例次,行紧急床边气管插管83例次,机械通气142例次,肺部感染、肺不张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6例,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7例;15例腹腔脏器损伤因延迟诊断,于受伤24~132 h后手术;对33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成功174例,死亡24例(12.1%),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原发性损伤过重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于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措施,应采取先救命后诊治,多专业协同救治的方法,在解决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同时,及时地处理患者在ICU治疗中的问题,积极保护脏器的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7,(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70例,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救治;对照组患者65例,进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5.38%,病死率分别为1.43%和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救治,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总体急救时间,使患者更快获得救治,同时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试验组(n=45),对照组给予急救护理并PCI术治疗,试验组实行院前急救护理联合绿色通道并PCI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预后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联合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初始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武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多发伤患者78例,入ICU后立即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动脉乳酸水平分为3组(<2mmol/L组,2~4mmol/l组,>4mmol/L组),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入ICU 24h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器官衰竭数目、24h补液量以及住院病死率;最后按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科时3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3组资料在入科24h APACHEⅡ评分、24h补液量、器官功能衰竭数目、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始收缩压、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始乳酸水平及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是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始血乳酸是老年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