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侧半月板撕裂关节镜术中保留不同半月板层厚对膝关节功能及骨性关节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5-01采用关节镜治疗的50例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19例未保留半月板层厚(未保留组),16例部分保留半月板层厚(部分保留组),15例完全保留半月板层厚(完全保留组).比较3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疼痛VAS评分、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结果 50例均获得平均22.7(17~3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3组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部分保留组、完全保留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未保留组,而部分保留组与完全保留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疼痛VAS评分、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半月板撕裂关节镜术中保留不同半月板层厚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且保留不同层厚半月板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腘肌腱缝合固定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中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经关节镜下腘肌腱缝合固定术治疗的 57 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 35 例,女 22 例,年龄 18~47(32.9±7.9)岁。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 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根据术后 Barrett 标准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并记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腘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57 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 12~58(38.1±14.9)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感染,无腘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情况。IKDC 评分由术前的(49.7±3.6)分增至末次随访的(88.5±4.4)分(P<0.05);Lysholm 评分由术前的(48.8±4.9)分增至末次随访的(91.9±3.9)分(P<0.05)。术后 3、6 个月及 1 年随访,根据 Barrett 评价标准,术后临床愈合 54 例,愈合率94.7%(54/57)。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通过关节镜缝合技术将损伤的外侧腘肌腱区半月板缝合固定于腘肌腱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稳定效果,且术后中期随访未见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合并软骨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连续纳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中心关节镜下确诊为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的患者248例,调取相关资料并记录可能与软骨损伤相关的因素:性别、年龄、创伤史、体重指数(BMI)、病程、盘状半月板类型,并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这些因素与关节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P〈0.01;OR 2.594[1.379-4.880])、年龄(P〈0.01;OR 5.237[2.774-9.885])和BMI(P〈0.01;OR 2.206[1.243-3.918])与关节软骨损伤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关节软骨损伤显著相关(P=0.000;OR 5.089[2.692-9.621]),是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合并软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中,年龄(>36岁)相较于其他因素与关节软骨损伤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合并软骨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连续纳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中心关节镜下确诊为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的患者248例,调取相关资料并记录可能与软骨损伤相关的因素:性别、年龄、创伤史、体重指数(BMI)、病程、盘状半月板类型,并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这些因素与关节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P〈0.01;OR 2.594[1.379-4.880])、年龄(P〈0.01;OR 5.237[2.774-9.885])和BMI(P〈0.01;OR 2.206[1.243-3.918])与关节软骨损伤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关节软骨损伤显著相关(P=0.000;OR 5.089[2.692-9.621]),是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合并软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中,年龄(>36岁)相较于其他因素与关节软骨损伤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38例(42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3例(24膝),女15例(18膝);年龄7~62岁,中位年龄32.8岁。病程7 d~40年,中位病程8.6个月。根据Watanabe盘状半月板分型标准,完全型22膝,不完全型19膝,Wrisberg型1膝。于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术25例(28膝),半月板次全切除术12例(13膝),半月板全切除术1例(1膝)。术后早期开始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练习。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3~4周基本恢复正常活动。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无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未出现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术后3、6个月及1年膝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手术疗效按照Ikeuchi的评价方法,获优22膝,良16膝,可4膝,优良率为90.4%。术前及术后即刻、3、6个月、1年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69.38±4.59)、(88.57±2.95)、(91.02±4.17)、(92.90±3.36)、(94.74±3.52)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能够精确切除或缝合失稳及破裂的半月板,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功能,延缓膝关节退变,术后配合正规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关节镜下观察半月扳损伤的部位、形态及病程与关节软骨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72膝)半月板损伤患者按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Keene时间划分标准)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3组。观察半月板损伤的形态、部位及病程与关节软骨破坏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病损。其中软骨病损处于1~2度的大多为急性损伤患者.亚急性损伤患者的软骨病损多为2~3度,而慢性损伤以3度为主,少数患者伴有4度病损。7例伴有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关节软骨毁损明显重于同期患者。半月板破损的部位、形态及病程与软骨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半月板的破损可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两者可相互促进对方的损伤。关节韧带的损伤也会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对半月板的损伤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关节韧带的损伤也不可忽视,以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延长关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节镜下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温宏孔建中近年来对半月板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肯定了半月板在膝关节功能中的重要性,提出应尽量保留半月板组织。作者做了12例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1~1995年共做了28例膝关...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总结116例患者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其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9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疗效评价:优57例,良2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镜下半月板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半月板,宜为半月板损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22例(24膝),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2.3±5.4)分;术后12个月(93.4±5.6)分(P〈0.05),优良率为95.5%。结论只要手术指证掌握正确,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采取常规膝前外、内侧入路和膝高位前外侧、高位极前内侧入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收治的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单侧发病(Outerbridge分级<3级),无下肢骨折及膝关节其他损伤。依据在术中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26例),采取常规膝前内侧、前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改良组(31例),采取膝高位前外侧入路和高位极前内侧入路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关节腔内积液量,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膝前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MRI复查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5.1±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级愈合。两组患者Watanabe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常规组:t=-19.719,P<0.05;改良组:t=-30.094,P<0.05),且改良组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膝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55,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前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9.603,P<0.05),而改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膝前VAS评分与术前类似(t=-1.139,P>0.05)。常规组手术时间(t=14.434,P<0.05)、术后关节腔积液量明显高于改良组(t=40.989,P<0.05)。MRI复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半月板不愈合情况(χ2=0.035,P>0.05)。 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可完成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处理,并获得良好的的近期疗效。采取膝高位前外侧、高位极前内侧入路,镜下视野大,同时避免对髌下脂肪垫刨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膝前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改良镜下技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囊肿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本科收治的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囊肿共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镜下技术治疗,包括半月板水平撕裂处半月板下表面予以切除,囊液内引流,滑膜囊壁组织彻底切除。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术后3 d内及末次随访的MRI评估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无感染、血栓、关节僵硬发生。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03±6.69)个月。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影像方面,术后3 d内复查MRI显示115例(95.83%)患者半月板囊肿已完全切除,末次随访时,复查MRI示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包括5例患者部分囊肿残留。[结论]改良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囊肿,能最大限度地切除囊肿及囊壁组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囊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李祥  丘志河  廖小青  谢卫勇  黄刚  柳海峰 《骨科》2021,12(3):248-25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胫骨隧道止点重建治疗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胫骨隧道止点重建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19例病人,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为16~45岁,平均32.3岁.11例伴有前交叉韧带断裂.收集并比较19例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内向外联合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外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应用关节镜下联合缝 合技术修复外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27.8岁。使用自内向外缝合技术对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前方区域的撕裂进行缝合,使 用全内缝合技术对半月板后角区域的撕裂进行缝合。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MR检查和二次关节镜探查,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结果 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 间1~5年,平均23.7个月。随访期间症状消失者12例(92.3%,12/13),绞锁复发1例(7.7%,1/13)。MRI证实半月板完全愈合11例(84.6%,11/13),部分 愈合1例(7.7%,1/13),不愈合1例(7.7%,1/13)。12例患者行二次关节镜探查,其中完全愈合10例(83.3%,10/12),部分愈合1例(8.3%,1/12), 未愈合1例(8.3%,1/12)。结论 应用自内向外联合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外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经术后MRI和二次关节镜探查证实半月板愈合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6.
An avulsion of the tibial insertion of the meniscus or a radial tear close to the meniscal insertion is defined as a root tear.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incidence of these lesions is often underestimated. However, several biomecha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effect of a root tear is comparable to a total meniscectomy. Clinical studies documented progredient arthritic changes following root tears, thereby supporting basic science studie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is limited by unspecific symptoms. In addition to the diagnostic arthroscopy, MRI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gold standard of diagnosis of a meniscal root tear. Three different direct MRI signs for the diagnosis of a meniscus root tear have been described: Radial linear defect in the axial plane, vertical linear defect (truncation sign) in the coronal plane, and the so-called ghost meniscus sign in the sagittal plane. Meniscal extrusion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an indirect sign of a root tear, but is less common in lateral root tears. During arthroscopy, the function of the meniscus root must be assessed by probing. However, visualization of the meniscal insertions is challenging. Refixation of the meniscal root can be performed using a transtibial pull-out suture, suture anchors, or side-to-side repair. Several short-term studies reported good clinical results after medial or lateral root repair. Nevertheless, MRI and second-look arthroscopy revealed high rates of incomplete or absent healing, especially for medial root tears. To date, most studies are case series with short-term follow-up and level IV evidence. Outerbridge grade 3 or 4 chondral lesions and varus malalignment of >5° were found to predict an inferior clinical outcome after medial meniscus root repair.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valuate long-term results and to define evident criteria for meniscal root repair.  相似文献   

17.
盘状半月板水平撕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半月板成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水平撕裂的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2002年12月~2006年8月,27人(膝)盘状半月板水平撕裂患者经关节镜行盘状半月板成型术。患者年龄6~42岁,平均32岁,男23例,女4例。关节镜探查后,首先切除半月板中央部约1/3的半月板组织,然后对半月板进行仔细评价。不稳定的一片切除至边缘,稳定的一片保留并且行半月板成型术,不能保留的则完全切除。术前及术后患者随访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观察术后半月板再撕裂的可能性和再次手术的需求。[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术前65~79分,平均(72·48±4·64)分,术后83~98分,平均(92·18±4·52)分。术后患者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没有发现再撕裂和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结论]半月板成型术应用于盘状半月板水平撕裂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作为其手术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年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80例青年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根据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KOO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估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8(26.8±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其中关节绞索及疼痛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成形缝合术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08年9月至2015年3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因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首次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男36例,女49例,年龄17~62岁,平均(32±10)岁,病程(1.5~22)个月,平均(7±4)个月。其中左膝52例,右膝33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按Watanabe分型:完全型49例,不完全型36例。对比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变化,了解术后Ikeuchi膝关节功能等级。其中对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随访时间2.5~8.3年,平均(4.7±1.3)年。手术后Lysholm评分(92±4)及IKDC评分(84±3)均优于手术前Lysholm评分(51±5)及IKDC评分(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4.78,P<0.01)。按照Ikeuchi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优68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94.1%。 结论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取得满意的中长期疗效,是1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