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smad与病理性瘢痕上皮和瘢痕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病理性瘢痕组织标本15份、瘢痕癌组织标本15份,正常皮肤组织标本20份进行研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三组标本平均观密度、阳性面积以及2-ΔΔCT数值的表达。结果 (1)smad的蛋白及mRNA在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及病理性瘢痕组织标本中呈现阴性及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标本呈现强阳性表达。(2)瘢痕癌组织标本表达水平(阳性面积)、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及病理性瘢痕组织标本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3)smad的蛋白及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9.34 P<0.05)。结论 smad与瘢痕癌的表达有关联性,可作为瘢痕癌靶向治疗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M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Smad2/3蛋白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MMC作用下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2/3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MMC对体外培养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的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2.5μg/ml MMC开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2/3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减弱效应(P<0.05)。结论 MMC一方面通过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另一方面通过抑制Smad2/3蛋白的表达而发挥抑制瘢痕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od2基因与中国人小肠CD发病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双气囊小肠镜(DBE)进行病变部位组织取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组织标本小肠CD24份,结肠CD44份,UC40份,健康对照50份。提取组织标本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od2基因全部12对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根据结果分析其突变与CD病变的关系。检测各组突变的Nod2mRNA及其编码的NF.KB表达。结果小肠CD组、结肠CD组、UC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未检出西方人常见的3个Nod2基因多态性位点。小肠CD组的P268S突变率高于结肠CD组。UC组和健康对照组未显示该突变。小肠CD组Nod2突变标本其mRNA和NF—KB蛋白表达增加大于结肠CD突变标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肠和结肠CD组无突变的CD患者与UC和健康者表达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Nod2突变的小肠和结肠CD标本mRNA表达大于任何无突变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小肠和结肠CD患者中存在Nod2基因P268S突变,它可能通过调控NF—KB蛋白表达,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促进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女性患者各50例,分析全部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对照A组与对照B组,分别观察并记录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c-Me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对各组进行年龄、基因突变、基因扩增、自分泌/旁分泌信号和c-Met活化、蛋白的超表达分析发现,观察组在基因突变、自分泌/旁分泌信号和c-Met活化、蛋白的超表达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基因扩增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在基因扩增方面观察组表达水平偏低(P0.05)。结论 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出现变异,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应用MTT方法、Western blot技术结合光密度扫描分析,观察MMC对增生性瘢痕FB增殖活性的影响及Smad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24、48、72 h这3个时间段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MMC浓度为2.5~200 μg/mL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经2.5~200μg/mL不同浓度的MMC作用增生性瘢痕FB24 h,Smad7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 MMC对增生性瘢痕FB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诱导Smad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Smad蛋白(Smad)3、4和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的表达,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 5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40例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肾皮质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Smad3、4和PTEN的表达。结果两组Smad3、4和PTEN表达阳性率差别均显著。观察组Smad3、4和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径、Fuhrman分级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因素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Smad3和PTEN、Smad4和PTEN间表达均呈正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组织中Smad3、4和PTEN低表达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增强子Ⅰ区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乙肝慢性化的机制。方法收集16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HBV-DNA,扩增HBV EnhⅠ基因,PCR产物测序后对HBV进行分型,并分析HBVEnhⅠ突变情况。结果 10例(62.5%)标本HBV EnhⅠ基因PCR扩增阳性,测序标本经在线Genotyping比对后,均属于B型,与参考序列AF100309同源性最高,10份标本的HBV EnhⅠ区共发现12个突变位点。结论 HBVEnhⅠ基因存在多位点突变,此可能为促进病毒复制导致乙肝慢性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增强子I区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乙肝慢性化的机制。方法收集16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HBV—DNA,扩增HBVEnhI基因,PCR产物测序后对HBV进行分型,并分析HBVEnhI突变情况。结果10例(62.5%)标本HBVEnhI基因PCR扩增阳性,测序标本经在线Genotyping比对后,均属于B型,与参考序列AFl00309同源性最高,10份标本的HBVEnhI区共发现12个突变位点。结论HBVEnhI基因存在多位点突变,此可能为促进病毒复制导致乙肝慢性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mad4蛋白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40例外科切除手术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并存组织标本作为对照1组,另选取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作为对照2组,对三组患者标本中Smad4蛋白的表达及研究组各组织学分类患者标本中Smad4蛋白的表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标本中Smad4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而对照1组患者标本中Smad4蛋白表达阳性率又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5);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患者标本中Smad4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患者(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能够帮助临床有效阐述患者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并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病理性瘢痕患者52例,其中瘢痕疙瘩(瘢痕组)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组)各26例,另取正常皮肤组织5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SPARC。将三组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4~6代),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SPARC。结果瘢痕组、增生组中SPARC表达较弱,虽比对照组高,但P〉0.05;在早期增生性瘢痕(3—6个月)中的表达与晚期(9~12个月)近似(P〉0.05)。瘢痕组、增生组成纤维细胞中SPARC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SPARC均呈低表达,其成纤维细胞中的SPARC呈高表达,这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硅酮凝胶喷雾剂对兔耳瘢痕动物模型瘢痕纤维组织的影响,探讨硅酮凝胶喷雾剂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硅酮凝胶喷雾剂组,并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创面建立病理性瘢痕模型。于创口制备术后第28天始在瘢痕部位喷抹硅酮凝胶药物,于术后第56天处死动物,切除耳部瘢痕,HE染色检测瘢痕组织的增生指数(HI)及成纤维细胞数密度(NA),VG染色检测瘢痕组织胶原纤维面积密度(AA),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3表达水平。结果硅酮凝胶喷雾剂组(硅酮凝胶组)的成纤维细胞胞体变小,胶原纤维较稀疏,排列有序;HI、NA和AA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硅酮凝胶组瘢痕组织中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硅酮制剂可抑制Smad3的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形成,避免过量纤维组织形成,进而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16,(1)
目的初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X区基因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39例HBV感染患者的肝(癌)石蜡组织标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14例、肝细胞癌(HCC)25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组织中HBV X区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常见变异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1.HCC组与CHB组相比,在X区发生插入/缺失变异,联合变异的位点及例数增多,并且A1762T与G1764A常发生双突变。2.HBV X区变异频率较高位点依次是C1655T/G、A1605C/G、A1762T、G1764A、A1772B、A1645C、C1687A、G1776T。结论 HBV X区存在点突变、插入/缺失变异及联合变异,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Smad4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mad4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10例正常组织中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Smad4的阳性表达相对含量(PU)值(28.75±8.56)明显低于正常组织(58.76±10.14),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正常大肠黏膜中Smad4蛋白呈高表达: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cks分期相关.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和DucksC/D期的Smad4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关组别.结论Smad4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Smad4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玺  陈卫刚  刘晓燕  康雪  郑勇 《山东医药》2013,53(10):35-36
目的检测胃癌抑癌基因Smad4蛋白在哈萨克族胃癌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胃镜下留取哈萨克族胃癌及正常哈萨克族胃黏膜组织各30份,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Smad4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结论新疆地区哈萨克族胃癌的发生可能与Smad4蛋白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DNA聚合酶β基因启动子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beta,polβ)基因启动子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变标本进行DNA pol β基因启动子序列检测,并利用DNASIS、OMIGA等软件分析测序数据.结果:25例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DNA polβ基因启动子发生突变者分别为8、6、5例,三组问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组标本中共有35个突变点(癌组织包括18个突变点,癌旁组织包括9个突变点,正常黏膜组织8个突变点),25个点在polβ核心启动子区域,其中,-37位C→A突变出现8次;.-5位G→T突变出现7次;29位T→C突变出现2次;-19位出现C的缺失和插入C突变各1次.结论:DNA polβ基因启动子突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hDMSCS)对中老年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成纤维细胞的防治机制。方法中老年增生性瘢痕患者12例,按瘢痕形成时间分为6个月组、1年组、2年组,每组各4例,术中留取瘢痕组织标本,分离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非接触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hDMSCS和瘢痕成纤维细胞21 d,瘢痕成纤维细胞用普通6孔板培养相同时间为对照,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核心蛋白多糖(DCN)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DMSCS经诱导成功向成脂、成软骨、成骨细胞分化,符合间充质干细胞最低鉴定标准。共培养21 d后,6个月组、1年组、2年组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DCN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6个月组)α-SMA、DCN mRNA和蛋白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hDMSCS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DC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对早期成纤维细胞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蛋白磷酸2调节亚基B″家族α亚型(PPP2R3A)基因敲除小鼠,从分子水平及组织水平上研究PPP2R3A缺失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将Cas9 mRNA和两个靶向PPP2R3A第3外显子翻译起始密码子附近区域的单导向RNA微注射到C57BL/6小鼠受精卵中。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以鉴定基因型,鉴定后,基因PPP2R3A缺失型小鼠为KO组,野生型C57BL/6小鼠为WT组(雄性3只,雌性2只)。小鼠心脏组织经甲醛固定并制成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小鼠心脏组织总RNA和蛋白,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基因敲除小鼠的有效性和检测互作蛋白表达。结果 获得F1代PPP2R3A杂合小鼠,PCR和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小鼠的基因型存在113 bp的缺失突变。与WT组相比,KO组心脏组织中PPP2R3A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参与心脏发育的G蛋白信号转导调控因子(RGS)19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PP2R3A蛋白表达受损引起了心脏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基因(cell cycl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4,CDK4)突变及其胃癌组织CDK4表达和血清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的失衡情况。方法应用PCR法扩增25例胃癌患者及62名健康体检者的CDK4基因外显子、启动子和侧翼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不同基因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取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离癌的正常组织做CDK4免疫组化,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同一时期患者及其对照的血清胰蛋白酶和α-抗胰蛋白酶水平,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在胃癌患者中发现CDK4基因3号外显子存在高频突变,其中5例患者为c.110 TA突变,突变造成p.M37T;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高表达CDK4,癌旁组织呈弱表达,远离癌的正常组织呈阴性;胃癌患者的血清胰蛋白酶浓度(33.98±11.2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96±18.23)ng/ml,而血清抗胰蛋白酶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K4基因突变及其高表达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机体内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的失衡可能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和基因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分型方法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并与HBV携带者血清中HBV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在63份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B、C、混合型B C和混合型B D基因型分别占20份(31.8%)、37份(58.7%)、4份(6.3%)和2份(3.2%).与HBV携带者血清相比,两者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国南部地区的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HBV基因型B、C、混合型B C和混合型B D,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分布与当地HBV携带者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何欣蓉  王琼  蔡燕  付茂勇 《山东医药》2012,52(7):10-11,20
目的探讨磷酸化ERK(P-ERK)、TGF-β受体Ⅱ(TβRⅡ)和磷酸化Smad2(P-Smad2)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8份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和12份癌旁组织标本中P-ERK、TβRⅡ、P-Smad2蛋白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TβRⅡ、P-Smad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P-ERK、TβRⅡ、P-Smad2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ERK、TβRⅡ与P-Smad2蛋白表达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P-ERK、TβRⅡ和Smad2蛋白表达异常;此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