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胶囊内镜肠道准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国外一般不主张进行肠道准备,只要求在检查前流体饮食12h后绝对禁食12h,国内大部分的医院是要求进行肠道准备的,其方法大致与结肠镜肠道准备相同。我院自2004年引进胶囊式内镜以来,共进行胶囊内镜检查30例,为了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我们总结对比了以下3种不同的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善胶囊内镜观察效果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拟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实验组(n=46):检查前一天20:00吞服两片酚酞片,检查前15 min口服西甲硅油消泡剂30 ml,吞服胶囊内镜后饮用20%甘露醇溶液250 ml+温开水250 ml。对照组(n=45):检查当日凌晨5:00口服50%硫酸镁溶液100 ml+温开水2 0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清洁程度和胶囊内镜的通过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0 vs11.1%,P=0.026);实验组肠道清洁状况优于对照组(Z=-2.213,P=0.027);实验组与对照组胶囊内镜通过小肠的时间无明显差异[(265.2±70.2)min vs(323.6±77.8)min,P=0.073]。结论联合应用酚酞片、西甲硅油和甘露醇溶液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的死亡率在西方国家的位居第2位,男性中仅次于肺癌,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其死亡率约1/3。早期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结肠癌多数是由结肠腺瘤发展而来的,而结肠腺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40%。当前,常规结肠镜是筛查结肠癌的最佳手段,它能对检出的腺瘤及时行切除术,从而使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了90%。但因结肠镜检查疼痛,经常需麻醉,故其在结肠癌筛查患者中的依从性低于25%。随着小肠胶囊内镜逐渐成为检查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降低,这部分得益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病变切除。目前结直肠癌筛查金标准是结肠镜检查,但此项检查为有创检查,检查舒适度差,部分受检者无法完成检查,有约3‰的并发症发生率,对设备和检查者技术依赖性也较高。因此,结肠镜检查筛查结直肠癌的完成率远低于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准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于胶囊内镜检查,不良反应小且能提高病变发现率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120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分次口服组、聚乙二醇顿服组、磷酸钠盐分次口服组、磷酸钠盐顿服组各30例,观察各组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清洁度、观察效果,记录胶囊内镜在胃及小肠的通过时间。结果磷酸钠组分次口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聚乙二醇顿服组最高(P〈0.05)。各组胃内气泡量、消化液量、清洁度及观察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内气泡量磷酸钠盐分次口服组多于其他各组,消化液量聚乙二醇分次口服组多于其他各组(P均〈0.05),清洁度及观察效果磷酸钠顿服组优于其他各组。各组在胃及小肠的通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磷酸钠盐顿服肠道准备效果好,更适于胶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是消化内科展开诊断、治疗的有效手段.结肠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前必须先清洁肠道排除结肠内粪便,使结肠黏膜充分暴露,以便于操作和观察结肠黏膜的改变.结肠清洁的方法有多种,笔者对该院常用的3种方法进行了观察比较,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硫酸镁为主要清肠剂的肠道准备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270例随机分为A组90例(硫酸镁组)、B组90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C组90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二甲硅油组)。对比观察3种准备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肠道清洁度、肠道中的气泡量、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小肠转运时间。结果 C组在肠道清洁度效果上均明显优于A、B组;A组患者应用泻药后有头晕、恶心、呕吐症状,部分病人耐受差,B、C组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少,耐受程度优于A组(P0.05);C组小肠转运时间最短,优于A、B组。结论综合对比结果,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二甲硅油散应用是最为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前的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特殊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准备的方法.方法:2007-09/2008-06我院收治的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43例,分为A组: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磷酸盐口服液和大量清水),伴有器官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B组(3 d流质饮食,磷酸盐口服液和少量清水)和C组(3 d禁食).观察患者的舒适性、肠道的清晰度以及肠腔充盈度等指标.结果:行特殊肠道准备的B组和C组,患者不适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而B组和C组之间无差异.A、B两组患者小肠检查全程清洁度无差异.C组小肠清洁和较清洁的上半肠段与A、B两组上半小肠段比较无差异,而C组下半段小肠的肠腔清晰度与A、B两组比较有明显下降(12.6±3.6 vs 52.4±13.3,46.6±8.1;21.2±[9]3 vs 46.4±11.2,49.7±9.3,均p<0.01);A、B两组患者肠腔充盈度比较无差异,而C组与A、B组比较,充盈度明显下降(24.4±4.8vs 45.2±8.2,46.5±9.4,均P<0.01).结论:心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时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图像质量及消化道通过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各28例。肠道准备组服用硫酸镁法(50%MgSO4 70ml)进行肠道准备并服用二甲基硅油2ml。对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及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通过情况。结果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的胃内气泡、胃液量、清洁度和观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准备后,小肠内气泡的形成与小肠观察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对肠液量和清洁度无明显的影响(P〉0.05)。两组间在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回盲瓣通过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道准备有助于提高胶囊内镜图像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观察效果;对胶囊内镜通过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对结肠的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节能控制、体位调整及适时进食在胶囊内镜完成小肠检查基础上对结肠检查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内镜室2008-11/2009-05收治的7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所有病例均排除肠梗阻. 将患者分为2组: 第1组常规检查组( n = 39);第2组体位控制组( n = 37), 患者吞服胶囊后, 在胃窦反复拍照过程中通过图文系统发送命令减少拍照频率及灯光亮度以节约电能, 观察进入小肠后让患者离开, 2 h再到内镜室观察, 若胶囊进入结肠则采取平卧且臀部稍高的位体, 同时进食普通食物观察胶囊运行,进入肝曲后采用左侧卧体位, 过脾曲后改用平卧. 所有患者胶囊电源耗尽后取回记录仪, 同时作X光透视, 了解胶囊在患者体内的位置.结果: 对照组39例患者胶囊在结肠内工作时间为4±0.9 h, 4例(10.3%)胶囊到达直肠, 35例胶囊停留于回盲部处. 在回盲部处发现息肉2例(5.1%). 体位控制组胶囊在结肠工作时间5±0.7 h, 进食后结肠运动活跃, 其中19例(51.4%)于工作时间内到达升结肠以外的结肠部位. 检出结肠阳性患者7例(18.9%). 2组胶囊内镜结肠运行时间和疾病检查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结肠检查有效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过程采用节能控制、体位调整及进食刺激方法, 有助于增加胶囊内镜有效工作时间内在结肠的运行, 提高结肠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祛泡剂在胶囊内镜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囊内镜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其主要适应证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和可疑小肠肿瘤等。目前,由于尚未制定出胶囊内镜术前准备的共识方案,而根据经验,肠腔内气泡使得部分病例中小肠黏膜的观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有部分医生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常规使用祛泡剂。该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等尚缺乏数据支持,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图片质量及小肠传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体检客户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甘露醇组患者检查前服甘露醇溶液,聚乙二醇组患者检查前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两组均常规服用祛泡剂西甲硅油。观察两组患者胶囊内镜图片质量和小肠转运时间。结果甘露醇组和聚乙二醇组清洁度评分分别为(1. 1±0. 6)分和(1. 7±0. 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甘露醇组和聚乙二醇组的小肠转运时间分别为(328±33) min、(332±19)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甘露醇溶液联合西甲硅油,可达到较理想的肠道清洁效果,能提高胶囊内镜图片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49岁,于2014-09-21因左中腹胀痛半日伴排便减少入院。既往有反复肠梗阻病史,2013年11月因消化道出血入院治疗,多次胃镜未发现病灶,出院后至外院行胶囊肠镜进一步检查,术后未明确胶囊排出情况。患者入院前半日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左中腹胀痛,疼痛不剧烈,无停止排气、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腰酸、无腰痛及肉眼血尿等不适,于我院门诊查腹部立卧位平片提示小肠不全梗阻(图  相似文献   

14.

结肠胶囊内镜(colon capsule endoscopy,CCE) 是一项新型研发的结肠检查技术,目前研究证实其是安全有效 的,是结肠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在第一代结肠胶囊内镜的基础上,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拥有更广视野、自动调频等 优势。结肠胶囊内镜是常规结肠镜检查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探查结肠息肉与结肠癌、检测炎症性肠病方面敏感度和 特异度高,传统结肠镜检查不完全和传统结肠镜检查高危的患者,均可选择CCE 检查。多项研究发现,胶囊内镜对 结肠病灶诊断的敏感度与肠道准备洁净程度密切相关,多个临床中心为优化胃肠道准备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然 而,CCE 在国内的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尚需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肠道准备是电子肠镜、胶囊内镜检查、钡剂X线摄片及结直肠外科、妇科、泌尿科等多种手术术前准备的关键和必要环节之一.虽然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更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但目前的肠道准备过程中,很多患者仍然存在不耐受,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舒适度体验较差,进一步地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肠道准备结果.本文就肠道准备过程中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张丽君  吴世凤  黄海清 《内科》2010,5(6):626-628
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前、结直肠外科等手术前准备的必要环节和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以往主要采用的清洁灌肠法操作繁琐、护理工作量大,病人舒适度低。增加护士工作量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便和不适。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医护人员为改进肠道准备方法进行了许多探索,有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肠胶囊内镜自2001年上市以来,至今已得到广泛应用。除小肠胶囊内镜外,其他类型胶囊内镜亦得到了广泛发展,如食管胶囊内镜、结肠胶囊内镜、探测压力/pH的胶囊内镜及完成多种治疗任务的智能胶囊内镜。此文对近年来除小肠胶囊内镜外的其他胶囊内镜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对比。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n=23)、实验组B组(n=23)。A组:检查前1天下午及检查当日早晨常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B组:只需检查当日早晨口服PEG。两组均常规服用祛泡剂复方阿嗪米特。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耐受性。结果 A组肠道准备优良率为87.0%,B组为8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恶心的比例为43.5%(B组为30.4%)、呕吐占43.5%(B组为34.8%)、腹胀占65.2%(B组为60.9%)、腹痛占56.5%(B组为43.5%),B组不适反应少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慢性便秘史的患者,检查当日行肠道准备即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西甲硅油的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n=30)、研究组B组(n=30).其中A组患者检查前4 h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检查前30 min一次性服用西甲硅油乳剂30 mL;B组患者检查前4 h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 L,检查前2 d口服西甲硅油乳剂,3次/d,5 mL/次,检查前30 min一次性服用西甲硅油乳剂15 mL.对两组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气泡量、消化液量、清洁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的通过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0.20±0.12)明显少于对照组(0.30±0.21),肠道清洁度(0.36±0.32)优于对照组(0.64±0.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消化液量研究组(0.70±0.30)和对照组(0.86±0.4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胶囊内镜在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2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即可以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检查前2 d分次服用西甲硅油较单次服用具有更好的祛泡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2001年临床应用以来,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病变部位的判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胶囊内镜主要的风险是胶囊滞留,其主要滞留的部位为小肠,少数发生在食管、胃及结肠部位。克罗恩病是小肠胶囊内镜发生滞留的主要原因,小肠肿瘤、既往肠梗阻、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公认的胶囊滞留的危险因素。胶囊滞留的患者多数无症状,但也有并发肠梗阻甚至肠穿孔的报道。近年来临床医师对胶囊内镜并发症逐渐重视,检查前使用影像学、探路胶囊评估肠道的通畅性,胶囊滞留的发生率尤其是高风险患者胶囊滞留率有所降低。探路胶囊在评估肠道通畅性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滞留情况和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对于已经发生胶囊滞留的患者,临床医师应该根据其症状、并发症发生和结合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