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并分析石河子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概率值。方法选择6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4例,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出该患者未来10年主要部位(脊柱、前臂和肱骨近端)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髋部骨折(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的概率。结果石河子地区老年人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分别为:5.8±2.7和2.7±1.8;其中,不同年龄组老年人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整体比较,6个年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比较,女性均大于男性(P<0.05);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概率值比较,7074岁和8074岁和8084岁的女性大于男性(P<0.05);6084岁的女性大于男性(P<0.05);6064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558和0.645,P<0.01,两者存在着正相关,7064岁年龄组平均风险因子个数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558和0.645,P<0.01,两者存在着正相关,7074岁年龄组体质指数与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值和髋部骨折概率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385和-0.597,P<0.01,两者存在负相关。结论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能够有效地预测本地区老年人未来10年骨折发生的概率,石河子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风险概率值与国外老年人群相比,主要部位骨折的概率值和髋部骨折的概率值都偏低。风险因子个数与体质指数和骨折概率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及8年间患病率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社区调查研究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较高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生活在32个社区的全部60岁以上老年人12000名,逐户、逐人调查,包括查询个人医疗档案和门诊病史。漏检率控制<7%,并与8年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97~1998年间,老年人总骨折患病率为15.92%,其中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为20.1%(男15.58%,女23.45%),农村老年人总患病率为8.83%(男7.04%,女9.81%)。与1989~1990年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比较,老年人总骨折患病率较8年前的15.57%仅增加了0.35%,其中市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增加了3.6%(男3.3%,女3.9%),农村地区增加了1.9%(男3.4%,女1%)。骨折患病率在≥75岁时与增龄关系密切。骨折部位在老年期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以前臂远端为多见。老年期男性以髋部骨折略多,女性以前臂远端、髋部和前臂远端为主,在农村男性老人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骨折无专一好发部位,髋部骨折发病率1990~1997年间基本稳定在250/10万左右。结论上海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在8年有明显增高,应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居住海口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群531名,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2~4)正位和髋部骨密度测量,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一年内因摔倒致骨折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骨折的发生部位,进一步分析得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结果 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但在男性65~69岁及75~79岁组反有略下降表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但80岁以上组反而下降,骨折发生部位以髋部为主.同龄男性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女性组.结论 海口地区老年人群应普及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加强锻炼,以减少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左右~(〔1〕)。60岁以上女性为甚,其发生率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有明显关系~(〔2〕)。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肱骨近端骨折越来越常见,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且老年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3〕)。由于骨折类型复杂以及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差别很大,此类骨折一直都是创伤骨科的治疗难点。1肱骨近端骨折的损伤机制与诊断分型肱骨近端骨折常见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临床  相似文献   

5.
高美娟  于桂娜 《山东医药》2008,48(38):110-111
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据2005年世界糖尿病联盟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OP,其中女性60~70岁者约1/3、80岁以上者约2/3患OP;男性50岁以上者约1/5发生OP性骨折.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0P患者约8 800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DM)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的发病率和OP性骨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1型DM患者骨量减少和DO发病率48%~72%,女性患者的骨折发病率是非DM妇女的12.25倍1;2型DM患者D0发病率20%~60%,其中老年女性比非DM女性骨质丢失快,骨折发病率明显增加2.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5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治疗的5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158例,女357例,年龄60岁~96岁)纳入本研究。按5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时间、治疗方式、伴随疾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冬季(10月至1月)是老年人髋部骨折高发时期,老年女性髋部骨折病例数为男性的2.25倍,显著高于男性,男性患者髋部骨折发病的年龄高峰为70~80岁,女性发病高峰在75~85岁。5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股骨粗隆间骨折236例,占45.8%;股骨颈骨折279例,占54.2%。跌倒是骨折主要原因,占89.3%。51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率为78.3%,1年死亡率为3.2%。手术组1年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组的9.9%(P=0.004)。骨密度检测率为58.8%,其中T值-2.5SD者占48.5%。结论跌倒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改善睡眠模式预防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该院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43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非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21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统计有骨折史的患者,并记录骨折部位。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睡眠时间更短,全身、脊柱及髋部骨密度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睡眠时间、全身及局部骨密度均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有骨折史者显著高于对照组(15.63%vs7.94%),(P0.05),骨折部位以髋部、脊柱、腕部为主。结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可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年龄、睡眠时间、全身及局部骨密度等密切相关,其中睡眠时间为可控因素,应加强对睡眠障碍患者的调理,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自发性应力性骨折发生在外观上正常的或与年龄有关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患者存在非外伤性持续性髋部疼痛,最初X线乃至闪烁照相检查所见均可能很少。本文报告4例股骨颈自发性应力性骨折,并讨论其放射线和闪烁照相的征象及其病因学。 1978年1月~1982年12月作者治疗592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4例为无外伤只因骨质疏松而骨折,但其它部位骨正常。例1,男性,83岁。持续性左髋部痛而新近无外伤,最初X线片显示股骨颈中度骨质疏松和非同质性骨小梁硬化性线状区域,符合骨内膜骨痂,有轻微骨小梁排列紊乱,6天后体层摄影证实一个透明的骨折线,当天行放射核素骨扫描显示在股骨颈的该部位摄入增加,符合应力性骨折,3周后X线片显示股骨头下骨折移位,行内固定术。例2,女性,60岁。突然发作性无外伤右髋部疼痛,最初X线片在股骨颈的侧上方显示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第7大杀手~(〔1〕),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患者骨密度(BMD)的下降是造成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2〕)。本文通过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不同部位的BMD计算男性和女性不同部位的骨折阈值。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共180例,其中男90例,60~69岁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规胸腰椎CT椎体骨折诊断漏诊情况,以提高对骨折漏诊及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年龄≥45岁且临床主诉及申请CT检查原因均与骨质疏松症、肿瘤和骨折无关的808例受检者脊椎CT矢状重建图像及相应报告,男性329例,女性479例。依据Genant's半定量(semiquantitative)法进行椎体形态评估和骨折及骨折分度判定,分别记录诸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部位及程度,并将评估结果与其既往CT报告、双能X线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结果、出院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08例椎体CT矢状重建图像中,共计发生椎体骨折164例,其中单发椎体骨折106例(64.6%);CT影像报告已诊断压缩骨折者75例,89例椎体骨折未诊断报告,漏诊率达54.27%(89/164);漏诊椎体个数达115个,其中I度椎体骨折椎体个数108个(93.9%);所有报告均未判定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程度。在放射科诊断并报告的75例骨折中,行DXA检查者仅有16例,出院时明确骨质疏松症或/和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者46例,出院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仅21例。结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常规椎体CT矢状位重建影像上较易忽视,尤其是轻度骨折;应加强对该诊断的重视,并及时对椎体骨质疏松骨折给予充分的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一、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Morgan报道,妇女每10年平均骨量丢失10%,男性每10年骨量丢失5~7%。全球大约有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后果是导致骨折。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欧洲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髋部骨折达48万5千余人。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治疗者40万人,另有250万人需接受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并探讨其与脊柱曲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对北京市海淀医院1 213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FRAX)评估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前臂、肩部、脊椎骨折等)概率和髋部骨折概率。采用脊柱电子测量仪测量直立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椎间夹角、脊柱曲度。最后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结果≥80岁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高于60~79岁组(P0.05),女性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整体比较以及两两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T7、T8夹角及躯干前倾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胸椎曲度及直立腰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不但与年龄、性别、骨量有关系,而且与脊柱曲度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方法对≥60岁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情绪评估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5),参与评估者共195例,排除拒绝和无法行情绪评估者26例,完成情绪评估者为169例。将入组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居住情况分组,分别统计抑郁发病率。结果调查发现老年住院患者抑郁发病率为26.0%,男性组为21.5%,女性组为37.5%。独居组为43.5%,非独居组为23.3%。60~69岁年龄组为0%,70~79岁年龄组为31.8%,80~89岁年龄组为26.7%,90岁以上年龄组为21.6%。结论抑郁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老年女性患者抑郁发病率高于老年男性,独居老年患者发病率高于非独居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抑郁发病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9月至2016年9月放射科X线片及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剔除复查资料,筛选中老年人(≥50岁)股骨近端骨折病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信息并以AO骨折分型原则为标准进行骨折分型。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 212例,男434例,女778例,除50~60岁外,在性别构成上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P<0.01);在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90岁患者人数逐渐增高,自90岁开始下降。各个年龄段男女构成比存在差异,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后逐渐转变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差异逐渐扩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更易罹患股骨近端骨折,特别是70~90岁的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患病人数依然逐年增加,骨质疏松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的老年冠心病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156例,男性94例,女性62例,比较两者既往病史、生化指标、干预方法等的差异,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中,糖尿病、骨折史、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74.19%、1 6.21%、38.71%,男性分别为38.30%、2.13%、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TG水平较男性高(P0.01)、再血管化治疗率较男性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OR=0.967,P0.01)是影响女性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5岁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特点是糖尿病、骨折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再血管化治疗率低,低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女性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以及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FRAX)评估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年内发生骨折的概率。方法分别检测老年及非老年RA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T值;RA组患者均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血清C-反应蛋白(CRP)、Ca2+、P3-、碱性磷酸酶(ALP)含量与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老年RA组患者双手关节X线正位片并分期;根据FRAX测定三组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结果 1老年RA组男性、女性双股骨颈BMD值明显低于非老年RA组及健康老年对照组;老年RA组男性、女性的腰椎BMD14BMD与T值;RA组患者均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血清C-反应蛋白(CRP)、Ca2+、P3-、碱性磷酸酶(ALP)含量与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老年RA组患者双手关节X线正位片并分期;根据FRAX测定三组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结果 1老年RA组男性、女性双股骨颈BMD值明显低于非老年RA组及健康老年对照组;老年RA组男性、女性的腰椎BMD14值明显低于非老年RA组、健康老年对照组;2老年RA组双股骨颈、腰椎14值明显低于非老年RA组、健康老年对照组;2老年RA组双股骨颈、腰椎14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分别占67.70%和62.79%;3老年RA组双股骨颈、腰椎14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分别占67.70%和62.79%;3老年RA组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血清Ca2+含量呈正相关性(r=0.421,0.572);4老年RA组双手X线正位片第Ⅳ期的双股骨颈BMD值明显低于第Ⅰ期值,也低于第Ⅱ、Ⅲ期值;第Ⅳ期的腰椎14BMD与血清Ca2+含量呈正相关性(r=0.421,0.572);4老年RA组双手X线正位片第Ⅳ期的双股骨颈BMD值明显低于第Ⅰ期值,也低于第Ⅱ、Ⅲ期值;第Ⅳ期的腰椎14BMD值明显低于第Ⅰ期值,也低于第Ⅱ、Ⅲ期值。5应用FRAX评估老年RA组10年内的髋部骨折概率高于非老年RA组和健康老年对照组。结论老年R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BMD的降低,导致继发性OP或骨量减少,FRAX测评结果显示老年RA患者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不断升高.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约5%,骨量减少发生率30%~50%.近期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髋骨骨折中男性占30%,且老年男性髋骨骨折的死亡率至少是女性的两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女性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3年内接受静脉溶栓 3 0 2例 (AMI)患者中的 83例女性AMI的临床疗效。结果  ( 1 ) 83例女性AMI与 2 1 9例男性患者比较 ,溶栓后梗塞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明显为低 ( 57 8%比 73 5% ,P <0 0 1 ) ,尤其3 8例≥ 60岁的老年女性比 92例老年男性明显为低 ( 55 9%比 73 0 % ,P <0 0 2 5)。 ( 2 )经溶栓治疗的男性AMI患者比女性的 5周死亡率 ( 4 1 %比 1 4 5% ,P <0 0 1 )及中度以上心衰率 ( 1 4 2 %比 2 6 5% ,P<0 0 5)明显为低。结论 国人女性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但其临床疗效似乎低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1亿[2],其中将有25%~70%患有骨质疏松。轻微创伤即可导致SOP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患者髋部骨折后1年内病死率高达20%[3]。这给患者及家属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