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蔡协和医院采取短肌腱移位法治疗的5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短肌腱移位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蔡协和医院采取骨膜移位法治疗的7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骨膜移位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骨膜移位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4.7%,高于短肌腱移位组的83.9%(P<0.05);骨膜移位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短肌腱移位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并发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取骨膜移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短肌腱移位法,研究组接受骨膜移位法。统计对比两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骨膜移位法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长与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则使用骨膜移位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法可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骨膜移位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后住院总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住院总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骨膜移位手术方式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围术期不良反应,缩短治疗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6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1例,对照组使用骨膜移位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短肌腱移位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是(59.4±7.5)h,对照组的手术平均时间是(81.3±7.9)h,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平均是(61.5±2.8)d,对照组平均是(87.1±3.7)d,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有19例优秀,11例一般,1例差,对照组有8例优秀,19例一般,4例差,两组优良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胫腓联合分离使用骨膜移位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骨膜移位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操作用时、康复用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0%,(P<0.05);观察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康复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膜移位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具有显著优势,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提倡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28例患者接受随访可见骨折愈合良好,89.3%患者关节活动良好,78.6%无疼痛发生,可正常行走.结论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实施内固定同时维持胫腓联合的稳定性以及腓骨正常的长度,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吉刚  陈根元  王清 《河北医学》2008,14(5):554-55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6年8月的49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29个月,平均13个月,49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28例;良18例;差3例;优良率93.9%。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治观察,针对80例患者均实施综合诊断,诊断后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4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治疗优良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2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行腓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加压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18例后踝予加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所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均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12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2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均获随访8~24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手术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解剖关系,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董德胜  申练兵  张颉锋 《中外医疗》2013,32(5):28-28,3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有下胫腓分离的治疗,对于下胫腓分离应如何处理。方法收治6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有下胫腓分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治疗组同时固定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观察组仅固定踝关节。结果随访12~56个月,平均34个月。按Kofed评分法评定:治疗组优10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观察组优12例,良9例,可7例,差2例。结论根据骨折的类型和软组织条件,踝关节骨折合并有下胫腓分离时只要内外踝获得坚强固定,下胫腓可不需要再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在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对后踝、外踝、内踝解剖位置进行整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距离、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65±2.44)周,对照组为(13.92±2.04)周,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2组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26%、71.7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过程中修复后踝、外踝、内踝后是否进行下胫腓固定对骨愈合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马利阁 《中外医疗》2013,32(14):69-70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踝关节损伤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6例患者全部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深部感染和断针情况,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周,优良率为83.93%。结论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应该积极进行手术内固定处理,使下胫腓联合稳定。术后功能恢复与术中固定方法、踝关节的复位效果及术后锻炼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固定治疗,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韧带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治疗中采取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韧带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修复2例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用X线和Kofoed评分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其中1例仅在行走开始时偶感疼痛;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均良好.术后3 d、8 周和6月的X线片均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的迹象.踝关节Kofoed评分从术前到术后6月分别提高了14分和24分.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情和患者意愿分组。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改EBaird—Jackson法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并牢固固定,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方法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修复2例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用X线和Kofoed评分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2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其中1例仅在行走开始时偶感疼痛;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均良好.术后3 d、8 周和6月的X线片均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的迹象.踝关节Kofoed评分从术前到术后6月分别提高了14分和24分.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移位术治疗无骨折的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常并发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若不早期复位、固定 ,可导致踝穴增宽、距骨外移引起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1995年 8月~ 1999年 2月 ,我科应用改良骨栓即自制套筒式骨栓治疗并发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损伤 13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8例中 ,男 98例 ,女 40例 ,年龄 18~ 6 7岁 ,平均 38.7岁。就诊时间为伤后 30 min~ 3d。按照 Weber分型 : 型 90例 , 型 48例。其中开放型骨折 30例。内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30例 ,外踝骨折伴下胫腓骨联合分离 90例 ,内外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  相似文献   

19.
阚文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953-95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特点及关键步骤。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4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年 ̄3年,优良率达9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其特殊性,应手术复位内固定,手术复位应达到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闭合性外踝骨折37例,其中29例伴下胫腓关节分离,21例伴内踝骨折.术中首先外踝钢板螺钉固定,然后分离的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最后螺钉固定内踝骨折.平均随访2a,效果满意.6例术后X光片示外踝和/或下胫腓关节复位不满意的患者,随访中均有踝关节不稳的表现.作者认为踝关节骨折应手术治疗,手术应着重外踝和下胫腓关节的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