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机构养老模式下1 17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2.31±8.26),自评分为(78.29±12.12),两者间呈正相关(r=0.52,P<0.05);东、中、西部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结论机构养老模式下东部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高,主观幸福感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健康状况。为提高老年人的总体生活质量,应进一步加大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养老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特别是机构养老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养老模式下1 197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QOL。结果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为55.36±8.31,自评分为81.01±10.71,两者呈强相关(r=0.61,P<0.05);东、中、西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其中,东部地区老年人QOL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最强,中、西部地区无差异;家庭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QOL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但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差异与影响因素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提高老年人QOL。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我国家庭、社区及机构养老老年人的QOL进行调查。结果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社区养老最高、家庭次之、机构最低(P<0.05);环境领域得分为社区养老高于家庭和机构(P<0.05),家庭和机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自评分为社区和家庭高于机构(P<0.05);QOL总分与自评分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601);不同养老模式的QOL与自评分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主要有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婚姻、子女状况、职业、年龄及民族。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生活质量得分有差异,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高低,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56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4.82±8.639),自评分为(80.32±11.225),自评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01);东、中、西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次为:56.84±9.202,54.23±8.515,53.38±7.766;自评分依次为:83.51±9.764,79.97±10.444,77.50±12.459,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结论 西部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低,主观幸福感最弱,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的养老工作,同时根据不同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提高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开封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总体幸福感量表(GBW)和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LSIA)对开封市三种养老模式下l710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三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影响因素不同.家庭养老生活质量最高(P<0.05);社区养老生活满意指数最高(P<0.05);机构养老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指数最低(P<0.05).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房面积、退休工资和患慢性病种数等.结论 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改善环境,完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种典型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下老年群体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处于不同养老方式中的306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1);家庭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家庭、社区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心理资本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希望、韧性、乐观等因子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资本各因子的得分除韧性外均高于其他两种养老方式。3在社会支持上,社区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5),而家庭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又显著高于养老院养老(P<0.001)。结论老年人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应该首推社区养老,其次是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是老年人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农村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四川省60岁及以上的家庭、机构和社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三种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社区养老次之,家庭养老最低。结论应重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维护和机构养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异同。方法运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274名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男性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高学历老年人、多子女和少子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性别和年龄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子女数量是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家庭养老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应当努力改进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加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41-3243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编"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对淮安市12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总体幸福感良好,不同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养老方式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养老方式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性别不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QOL综合问卷GQOLI-74、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对郑州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老人的QOL、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3种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及慢性病患病率不同,其中机构养老老年人QOL最低,生活满意指数最高.家庭养老老年人QOL、总体幸福感最高.结论 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QOL影响因素不同,主要因素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房面积、退休工资和患慢性病的种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寻不同养老模式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和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244名纳西族老年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养老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机构养老纳西族老年人〔(38. 45±7. 65)分vs(35. 00±9. 28)分,t=-2. 727,P<0. 01〕。与自主相关的健康状况(身体很好&很差,β=0. 479,P<0. 05)、与关系相关的"化賨"参与度(参加化賨&从不参加化賨,β=0. 229,P<0. 05)对家庭养老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基于子女是否孝顺原因选择机构养老对养老机构有子女的纳西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孝顺&不孝顺,β=0. 341,P<0. 01)。结论自主、群体关系影响家庭养老纳西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亲子关系影响机构养老有子女的纳西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三种常见的居家养老方式(独立生活、与保姆生活和与子女生活)下老年群体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处于不同居家养老方式中的184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独立生活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与子女一起生活和与保姆一起生活的老年人(P<0.05),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虽高于与保姆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得分,但无显著差异(P>0.05)。②独立生活下的老年人心理资本得分最高,其次是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年人,与保姆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心理资本得分最低。③在社会支持上,与子女一起生活和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与保姆一起生活的老年人(P<0.05),与子女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得分虽高于独立生活的老年人,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最幸福的居家养老方式应该首推独立生活养老方式,其次是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养老方式,与保姆一起生活的养老方式实属老年人的一种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城镇老年人养老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对35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社区日间养老方式使老年人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更多的社会支持。(3)社会支持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养老方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因素是多方面的,社区日间养老方式是值得推广的方式,能够使老年人觉得更幸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三大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对照研究,运用Rve 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得出,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4),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机构养老,而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所差异。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特征和信息查询能力。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 568名60岁以上家庭、社区、机构三种不同养老模式下常住老人进行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调查并测定其信息查询行能力。结果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平均得分为(60.26±13.299),3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有差异(P<0.01),社区养老模式下信息查询分值最高,家庭养老次之,机构养老最低。结论提高老年人的总体信息查询能力,应增强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同时,改善养老机构的生活环境信息查询设施,提高其服务质量,完善其养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调查整群随机抽取的杭州市344名60岁以上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家庭养老老人的健康状况总分〔(90. 17±11. 71)分〕显著低于社会养老老人的健康状况总分〔(95. 98±10. 15)分,P<0. 05〕。影响杭州农村家庭养老老人生理健康的因素是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承担方式、近1年看病次数、与子女关系、养老模式、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健因素是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近1年看病次数、与子女关系、养老模式。结论杭州市农村家庭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社会养老老年人,而社会养老老年人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较家庭养老老年人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苏州市沧浪区115名老年人进行逐一面对面逐题访谈式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P<0.01);与自我满足感正相关(P<0.01),与生活满足感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婚姻状况影响总体幸福感(P<0.01),在婚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87.4±13.97)分〕高于独身〔(69.38±20.435)分〕(P<0.01);男女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家庭适意感上男性略高于女性。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和干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镇江市家庭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生存质量差异,分析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诸多因素,为改善养老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指导和帮助居民正确选掸养老形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由专业人员分别对镇江市普通居民家庭及市老年公寓进行抽样调查,分别抽取普通居民家庭养老的老人133名,市老年公寓养老的老人34名,调查资料用SPSS12统计处理.结果 家庭养老生存质量均分为88.84±8.63,老年公寓养老生存质量均分为96.00±12.65,两种养老模式的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结论 镇江市老年公寓老人生存质量高于镇江市家庭养老老人生存质量.两种养老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要相互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盐城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差异性(P0.01),不同养老模式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需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护理干预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家庭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逐渐向社会化养老方式转变[1,2],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方式的一种,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主观幸福感为衡量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就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1相关概念1.1养老机构老年人我国养老机构有三种属性,公办、民办和集体办养老机构,包含敬老院、老年社会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