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和高分辨CT(HRCT)的特征;分析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程度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随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CPFE患者40例,COPD患者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及肺功能等,探讨CPFE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程度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CPFE患者,年龄(71.8±8.1)岁,男33例,有吸烟史者36例.病程6个月至1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34例)、呼吸困难(32例)及双下肺部爆裂音(23例).与COPD患者比较,CPFE患者PaO2降低(f=-2.016,P<0.05).与COPD患者比较,CPFE患者FEV1%pred[(72.7±20.0)%vs (53.8±15.6)%,t=5.687,P<0.01]和FEV1/FVC[(70.4±15.8)%vs (54.3±10.7)%,t=6.590,P<0.01]增高,RV% pred[(106.8±51.8)%vs(177.6±72.9)%,t=-5.484,P<0.01]、TLC%pred[(90.1±22.5)%vs (135.4±86.2)%,t=-3.228,P<0.01]和DL CO% pred[(43.6±19.4)%vs (63.5±16.1)%,t=-5.900,P<0.01]降低;VC% pred和FVC% pre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6、0.450,P值均>0.05).CPFE患者胸部HRCT的主要表现为同时存在以双上肺野为主的肺气肿和双下肺野为主的肺间质改变.肺气肿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87.5%)、旁间隔型肺气肿(27.5%)、全小叶型肺气肿(10.0%)和肺大疱(35.0%).肺间质改变为网格影97.5%,磨玻璃影55.0%,蜂窝肺37.5%.调整性别、年龄和吸烟混杂因素后,肺纤维化程度与DL CO% pred相关(P<0.01),肺气肿严重程度与DLCO% pred和FEV1/FVC相关(P<0.05).结论 CPFE多发生在男性吸烟者,肺通气功能受损较轻,而弥散功能显著下降.HRCT是CPFE诊断的主要依据.HRCT显示肺纤维化和肺气肿严重者肺弥散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肿表型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98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分型标准法将COPD患者分为肺气肿组和非肺气肿组,观察Hb浓度、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变化,分析稳定期肺气肿组的Hb浓度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肺气肿组FEV1/FVC、FEV1%pred、PaO_2显著低于非肺气肿组(P0.05);肺气肿组Hb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26,P=0.004),与PaCO_2呈正相关(r=0.43,P=0.000),与FEV1/FVC、PaO_2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Hb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估稳定期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老年CT肺密度测定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正常老年人群平均肺密度的特点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肺功能正常者40例分为老年组25例(年龄60 ̄83岁,平均年龄72.5岁),中青年组15例(年龄27 ̄57岁,平均年龄48.65岁),进行CT平均肺密度及肺功能的测定。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附带的Pulmo软件分别对全肺、主动脉弓、隆凸、肺静脉层面的平均肺密度进行测定。常规肺功能指标取FEV1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及FEV1/FVC、DLCO的实测值。并将两者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本组对象肺HRCT的细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测得的老年组全肺及上、中、下肺野的平均肺密度值分别为-732.29±48.35HU、-757.65±42.36HU、-773.78±46.12HU、-724.41±48.76HU。与中青年组比较仅中肺野密度有明显升高,且失去了自上而下的梯度改变,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在肺HRCT上观察到13例下肺野背侧少许间质纤维增生,15例空气滞留。结论正常老年人群肺密度变化具有一定特点,但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肺气肿的CT肺功能成像:CT技术与肺功能检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高分辨CT(HRCT)、CT肺功能成像及肺功能检查 (PFT)对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诊断效用。方法 阻塞性通气障碍组 37例 ,正常对照组 2 0名。所有入选者均在 1周内完成CT检查和PFT。比较HRCT视觉评分、CT肺功能成像参数与PFT结果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1)CT检查发现 ,阻塞性通气障碍组 37例中有 2 3例有肺气肿征象归属肺气肿亚组。 (2 )HRCT视觉评估仅与PFT参数中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存在相关性 (r =- 0 731,P <0 0 0 1)。 (3)肺气肿亚组的视觉分数与最大吸气末、呼气末各像素指数 (PI)存在相关性 ,其中分别与PI 950in、PI 950ex相关性最好 (r分别 =0 5 0 6、0 6 10 ,P均 <0 0 0 1)。 (4)利用PI 910in、PI 910ex分别对两组的肺功能进行分级 ,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FEV1/FVC)比值的分级结果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χ2 分别 =0 5 2 7、3 6 4 5 ,P分别 =0 913、0 30 2 ) ,采用PI 910in对肺气肿亚组分级与FEV1/FVC的分级结果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5 9,P =0 4 5 9)。结论 HRCT诊断肺气肿较普通CT敏感 ,但受层厚和照射剂量的限制 ,不能用于对全肺的评估。CT肺功能成像结果客观 ,操作简单 ,与HRCT视觉评分及PFT结果相关性好 ,对早期肺气肿的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表型患者的肺功能、痰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肺气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240例COPD患者,根据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果结合肺气肿指数(EI)分为肺气肿组113例和无肺气肿组87例,整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痰上清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与患者肺气肿程度的关系。结果:肺气肿组患者的FEV1/FVC、FEV1%水平显著的低于无肺气肿组患者(P0.05),Pa CO2水平显著的高于无肺气肿组患者(P0.05);肺气肿组患者痰上清液IL-8、IL-6、TNF-α、MMP-9、TIMP-1的水平显著的高于无肺气肿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组患者痰上清液IL-8、IL-6、MMP-9、TIMP-1、PaO_2的水平与肺气肿指数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与患者的肺气肿指数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患者PaCO_2、痰上清液TNF-α水平与患者肺气肿指数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气肿型COPD患者的肺功能显著的降低较无肺气肿COPD患者,同时肺气肿程度与肺功能指标及痰液中TNF-α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3个月。出院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并进行圣乔治呼吸(SGRQ)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得分低于对照组,Pa 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和用力肺活量(FVC)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胸部定量CT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和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能否做为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方法 研究对象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呼吸科门诊的90例COPD患者,均行肺功能及胸部定量CT检查,症状评估采用MMRC问卷.根据2011年版GOLD综合评估的方法分为A、B、C和D四组.分别对各组肺功能、胸部定量CT肺气肿评估指标LAA%及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肺功能:FEV1%pred、VC、DL Adj、FEF75分别在A、B、C和D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9.83,18.56,14.39,16.06,P值均<0.05);且C、D组均分别小于A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V,RV/TLC在A、B、C和D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胸部定量CT:LAA%在CT阈值分别-1 024~-970、-960、-950、-940、-930、-920、-910 HU值下均为一致结果.在-i 024~-910 HU下,A、B、C和D四组间L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2,P<0.05),两两比较,C和D组LAA%分别大于A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性:(a)LAA%与肺功能各指标:在-1 024~-910 HU下LAA%与FEV1% pred、FEF75、DL Adj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86,-0.509,-0.481,均P<0.01);与RV和RV/TLC无相关性(P=0.34).(b)LAA%与症状评分:在-1 024~-910 HU下LAA%与MMRC呈显著正相关,(r=0.570,P<0.01).(c)症状评分与肺功能各项指标:MMRC与FEV1% pred、FEF75及DL Adj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93,-0.330,-0.267,前两者P值均<0.01,后者P<0.05).结论 肺气肿可能为A、B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COPD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小气道功能和弥散功能的改变及症状评分与胸部定量CT肺气肿严重程度相关.对于GOLD肺功能分级轻中度以下(FEV1%pred≥50%)的COPD患者,胸部定量CT LAA%评估肺气肿严重程度优于肺功能.胸部定量CT可以做为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高分辨率CT(HRCT)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的特点,及与HRCT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159例,对最终满足标准的72例COPD患者完成HRCT检查,并记录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根据HRCT影像中肺气肿程度或(和)支气管管壁增厚情况进行分型,并测定PI-950和支气管管壁厚度与相邻肺动脉直径的比值。结果COPD表型分别为:无肺气肿型32例,肺气肿型40例;无支气管管壁增厚型40例,支气管管壁增厚型32例;A型32例,E型19例,M型21例。COPD患者的HRCT参数EI和支气管管壁厚度/相邻肺动脉直径比值与上一年急性加重频率均呈正相关(r=0.28,P=0.017;r=0.416,P=0.000)。HRCT表型为肺气肿型的患者平均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为(1.83±0.81)次,高于无肺气肿型\[(1.09±0.96)次,P=0.001\];支气管管壁增厚型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为(1.81±0.86)次,高于无支气管管壁增厚型\[(1.25±0.95)次,P=0.011)\];A型急性加重次数为(1.09±0.96)次,低于E型及M型\[(1.63±0.761)次,(2.00±0.84)次,P=0.002\],E型与M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PI-950及支气管管壁厚度/相邻肺动脉直径比值与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HRCT表型多为肺气肿型及支气管管壁增厚型的患者,且COPD急性加重频繁,而A型患者的急性加重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不同临床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阻抗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随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6例,均进行IOS检测、常规肺功能检测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比较不同临床亚型COPD患者IOS检测指标、常规肺功能检测指标,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66例患者中,肺气肿型COPD患者23例(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型COPD患者4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肺功能分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一秒率(FEV1/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深吸气量(IC)/TLC、共振频率(Fre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5Hz时电抗(X5)低于对照组,周边气道阻力(R5-R20)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X5与FEV1%Pred、IC/TLC呈正相关,与RV/TLC呈负相关;R5与RV/TLC呈正相关,与IC/TLC呈负相关;R5-R20与FEV1%Pred、IC/TLC呈负相关,与RV/TLC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临床亚型COPD患者IOS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差异,IOS检测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不同临床亚型COPD患者呼吸阻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OPD患者深吸气量等肺功能指标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2例,其中男55例,女7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6±8)岁.均进行肺容量、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检查,并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SGRQ的分值与总分、SGRQ评分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SGRQ总分为(43±17)分,其中呼吸症状分值为(54±23)分,活动受限分值为(54±19)分,疾病影响分值为(33±20)分;肺功能检查结果中FEV_1占预计值%为(43±13)%,FEV_1/FVC为(52±11)%,残气量占预计值%为(194±50)%,残气量/肺总量为(166±3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为(74±2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肺总量、FEV,占预计值%、FEV./FVC、呼气峰流量、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_(50%))、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_(25%))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SGRQ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36~-0.479,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68~-0.411,而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SGRQ的3个能区分值和总分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418~-0.521,均P<0.05.SGRQ的3个能区分值中呼吸症状和肺功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功能检查中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均与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FEV_1占预计值%应联合作为临床评价COPD患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CT肺功能成像检查同时行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检查,评价CT肺功能成像检查对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患者术前筛选靶肺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的3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行肺功能、肺部高分辨率CT及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检查,依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2组.正常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5 ~ 67岁,平均(55 ±9)岁;阻塞性功能障碍肺气肿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2~77岁,平均(55±12)岁.比较肺部高分辨率CT视觉评分、CT肺功能成像参数与肺功能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各肺叶的平均CT值和像素指数与通气血流比值各数据之间相关性,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对于确定拟行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患者的区域性无功能靶区的价值.结果 肺部高分辨率CT评分结果与RV/TLC、FEV1/FVC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2和13.21,均P<0.01),提示肺气肿的CT视觉评分与肺功能所示肺气肿严重程度分级不一致;而CT肺功能成像结果与RV/TLC、FEV1/FVC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110和2.891,均P>0.01),提示像素指数-910 HU的CT肺功能成像与肺功能所示肺气肿严重程度分级一致性较好(r=0.262 ~0.470,均P<0.01),各肺叶的平均CT值和像素指数与通气血流比值相关性较好(r=-0.382 ~0.698,均P<0.01).结论 CT肺功能成像结果客观,操作简单,与肺功能评估结果和肺通气灌注扫描结果间相关性好,可作为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术前筛选靶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肺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肺总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OPD患者及烟雾暴露COPD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肺功能和肺气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烟雾暴露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分别采集COPD患者(13例)和对照患者(12例)及烟雾暴露80 d大鼠(11只)和对照大鼠(12只)的肺组织标本,用HE染色评估肺部病理改变,用平均内衬间隔(MLI)与平均肺泡数(MAN)评估大鼠肺气肿程度;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这两种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与肺功能和肺气肿指标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患者和大鼠均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理改变.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13.2±2.6)%和(28.9±3.1)%]明显高于对照患者[(5.6±1.5)%和(5.8±1.2)%].COPD患者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28.9±3.1)%]明显高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13.2±2.6)%],二者间呈正相关(r=0.60,P<0.05);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与FEV.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3和-0.69,均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5和-0.71,均P<0.05),与残气容积/肺总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和0.70,均P<0.05).COPD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4.1±0.4)%和(10.0±1.0)%]明显高于对照大鼠[(0.2±0.1)%和(2.1±0.4)%],COPD大鼠肺组织MLI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9,P<0.05),MAN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1,P<0.05).结论 COPD患者和大鼠肺内存在异常的细胞凋亡现象,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较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更为明显,且二者呈正相关;COPD患者和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与其肺功能及肺气肿的改变明显相关,推测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高分辨率CT(HRCT)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经胸部HRCT诊断的支扩稳定期患者40例.根据CT评分系统对其胸部CT进行评分,并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 CT评分显示,支扩分布范围、扩张程度、管壁厚度分别为:(7.098±4.918)分、(6.540±4.113)分、(4.405±2.477)分.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FEVl%pred)为(56.122±26.335)%,FVC占预计值%(FVC%pred)为(66.857±21.951)%,FEV1/FVC为(64.612±14.890)%.支扩分布范围与FEV1 oApred、FVC%pred、FEV1/FVC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1~-O.571,P值均<0.01).扩张程度、管壁厚度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均无相关性.结论 支扩的分布范围与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联合心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44例老年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7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肺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联合心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预计值、FEV1/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治疗后均上升,且研究组上述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治疗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同伴教育联合心肺康复治疗老年COPD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烟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胸部高分辨率 CT(HRCT)纤维化评分、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 IPF 患者分为吸烟组(n =27)和非吸烟组(n =16),观察其 HRCT 纤维化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 HRCT 纤维化评分高于非吸烟组(186.84±16.33 vs 138.42±13.97,t =5.504,P =0.000);吸烟组 FVC% pred 为(72.32±9.61)%,TLC% pred 为(78.21±7.71)%,均高于非吸烟组[(68.55±7.36)%、(63.66±9.92)%,P 值均<0.05];而吸烟组 FEV1/FVC 为(64.60±10.56)%,DL CO%pred 为(31.53±6.92)%,均低于非吸烟组[(76.57±12.11)%、(50.39±9.93)%,P =0.000]。6分钟步行试验吸烟组低于非吸烟组[(227.46±18.96)m vs (291.04±23.39)m,t =-4.091,P =0.000]。吸烟组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 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吸烟组患者 HRCT 纤维化评分和 FVC%pred、TLC%pred 呈正相关(r =0.732,P =0.005;r =0.585,P =0.028),和 FEV1% pred、FEV1/FVC、DL CO%pred 呈负相关(r =-0.746,P =0.007;r =-0.714,P =0.004;r =-0.657,P =0.000)。HRCT 纤维化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FVC%pred、FEV1%pred、FEV1/FVC、TLC%pred、DL CO%pred 与圣乔治生活质量评分相关(P <0.05)。结论吸烟明显加重肺间质纤维化程度,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显著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不同疾病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CRP与外周白细胞计数(WBC)、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比106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及WBC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CRP为(48.2±11.9)mg/L,缓解期为(13.3±5.9)mg/L。CRP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CRP可作为COPD急性期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反映COPD感染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亦可对COPD严重程度分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对空气潴留征及平均肺密度的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呼吸科被明确诊断为COPD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吸气相、呼气相胸部MSCT与常规肺功能(PFT)检查,分析呼吸双相MSCT表现,统计空气潴留评分值及平均肺密度(MLD),并与PFT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OPD患者空气潴留评分值、深呼气末MLD(MLDex)、深呼气末MLD(MLDin)-MLDex均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残气量/肺总量(RV/TLC)有显著相关性(P0.01),MLDin与PFT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呼气相MSCT能发现细微病变,有助于COPD的早期诊断,吸气相、呼气相CT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能够定量分析并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不同类型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肺部影像以及肺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或呼吸科住院经高分辨CT(HRCT)确诊、资料完整的RA-ILD的患者51例,收集临床、血气分析、RA血清学及肺功能等指标,比较不同肺HRCT分类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肺HRCT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改变13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改变10例,机化性肺炎(OP)改变8例,无法分类20例,各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血清学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患者在确诊RA前出现ILD,其余39例患者ILD出现在RA诊断后或与RA同时出现,RA诊断后继发NSIP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45年(IQR 4.37,范围0~9.75年),早于其他类型ILD患者(P0.05),OP患者的Pa O2[(7.65±1.38)k Pa]低于其他类型ILD患者[UIP(10.23±1.58)mm Hg,NSIP(9.56±3.05)mm Hg,无法分类(10.41±2.39)mm Hg,P0.05]。不同类型ILD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D病程(OR=1.451,95%CI1.032~2.040,P=0.032)、NSIP(OR=8.326,95%CI 1.243~55.778,P=0.029)以及OP(OR=17.431,95%CI 1.901~159.811,P=0.011)是RA-ILD出现Ⅰ型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IP是RA-ILD患者经肺HRCT可以明确分型间质病中最常见的类型,部分患者在RA发病后短期内出现ILD、NSIP、OP以及ILD病程是出现Ⅰ型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因此,RA患者应积极筛查IL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98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52),两组患者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两组均给予6个月连续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 s率(FEV1/FVC%)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和FEV1/FVC%分别为(1.60±0.38)L、47.30±3.77和43.76±3.93,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和CRP分别为(10.65±3.66)pg/ml、(28.46±4.08)pg/ml和(4.06±1.47)mg/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