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01~2014-11该院收治96例BPH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根据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分为BPH合并CP组(52例)和单纯BPH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等,并分析前列腺体积与CP发生之间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H合并CP组前列腺体积、QOL、剩余尿量明显高于单纯BPH组(P0.05),而IPSS、Qmax则明显较低(P0.05);前列腺增生体积与BPH合并CP的发生率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与单纯BPH患者相比,BPH合并CP患者具有前列腺体积更大、下尿路症状更明显等特点,CP在BPH的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弹性成像结合组织弥散定量技术诊断老年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BPH合并前列腺炎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应变值及蓝色区域占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结果确诊BPH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45例单纯BPH患者纳入BPH组,将15例BPH合并前列腺炎纳入BPH合并前列腺炎组。另选择同期检查确诊的前列腺炎患者30例为前列腺炎组。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弹性成像结合组织弥散定量技术检查。观察3组超声影像学表现、应变值及蓝色区域占比,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弹性成像结合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对老年BPH的诊断价值。结果 BPH合并前列腺炎组应变值明显低于BPH组及前列腺炎组,BPH组应变值明显低于前列腺炎组,BPH合并前列腺炎组蓝色区域明显高于BPH组及前列腺炎组,BPH组蓝色区域明显高于前列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例前列腺炎患者经超声检出28例(93.33%),45例单纯BPH患者经超声检出42例(93.33%),15例BPH合并前列腺炎经超声检出13例(86.67%);超声弹性成像结合组织弥散定量技术预测曲线下面积(AUC)=0.943[95%CI(0.884~1.000)],灵敏度为0.956,特异为0.66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弥散定量技术在老年BPH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鉴别BPH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 ,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患者可同时伴有慢性前列腺炎 ,这类患者手术治疗后 (尤其是开放手术后 ) ,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 BPH患者。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我们采用手术治疗 BPH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5 1例 ,其中 11例发生排尿困难 ,发生率为 2 1.6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5 1例 BPH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年龄为 5 8~ 76岁 ,平均 6 5岁。前列腺 度增生 16例 , 度增生 2 7例 , 度增生 8例。 2 1例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 5~ 10年。 5 1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其中 33例手术前根据病史、查体和 B超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老年BPH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病例的前列腺液标本,采用ATB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前列腺液标本的致病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前列腺液标本病原菌检出的危险因素。结果 438份送检前列腺液标本共324份(73.97%)检出病原菌。324份病原菌感染前列腺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489次,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59.92%)明显高于革兰阳性杆菌(40.08%,P<0.05)。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共150次,总病原菌数占比30.67%),革兰阳性杆菌中以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共82次,总病原菌数占比16.7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均较高,均在85%以上。屎肠杆菌、粪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均较高,均在85%以上。年龄、糖尿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为前列腺液标本检出致病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屎肠杆菌为老年BPH并发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主要致病菌,各种病原菌均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较高,同时年龄、糖尿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等均为老年BPH并发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致病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代谢综合征(MS)常合并存在,BPH与MS之间可能通过共同的炎症介质、血管损伤、自主神经调节等机制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精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无菌收集前列腺按摩液及按摩前后尿液并进行常规镜检及细菌学培养。确诊50例正常对照者和128例CP患者,Ⅱ型前列腺炎31例,Ⅲ型前列腺炎97例,其中ⅢA型前列腺炎45例,ⅢB型前列腺炎52例。禁欲4 d以上,手淫法采集精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精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和IL-6的含量。结果Ⅱ组、ⅢA组患者IL-1β、TNF-α、IL-10水平显著高于ⅢB组和对照组,Ⅱ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β与TNF-α之间存在正相关(r=0.582,P<0.01),IL-1β、TNF-α水平与EPS中白细胞计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IL-1β与IL-10呈正相关(r=0.382,P<0.05),IL-10水平和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CPSI疼痛症状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02,P<0.01)。结论 TNF-α、IL-1β作为炎症促发因子,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计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IL-10与CP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提示检测患者IL-10的浓度可能成为一个判断CP疗效的指标,针对IL-10的细胞因子阻断治疗也许能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睡眠情况,探讨高胰岛素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BPH合并DM患者睡眠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73例住院的BPH患者,测量常规生化指标、hs-CRP、前列腺增生指标等,并行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睡眠状况。根据血糖代谢水平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92)、DM组(n=81);根据PSQI评分结果分为低分组(PSQI≤7分)68例,高分组(PSQI7分)105例;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组患者中,PSQI7分比例占69.1%,而糖耐量正常组患者PSQI7分比例占53.3%,二者差异显著(χ2=4.550,P=0.033)。DM组患者PSQI总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均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5)。另外校正年龄、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臀围等因素,高分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hs-CR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中位数水平均高于低分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IPSS、PV、hs-CRP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P0.05)。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睡眠时间评分与合并糖尿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BPH合并DM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高,睡眠状况差者常存在高胰岛素血症、hs-CRP水平增高以及IPSS、QOL、PV偏高,提示前列腺增生程度、炎症反应与睡眠障碍相关,而且睡眠时间减少亦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蔡高  苏跃  宋昆  刘莉  昊丹  崔喆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32-2034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普通居民中5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及下尿路症状(LUTS)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1年2月开始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天津地区老年男性中剔除其他相关因素后筛选出413名受试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研究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MFR)、膀胱壁厚度、残余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8个方面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津地区普通人群中老年男性BPH患病率为56.17%,患病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59.7岁。统计分析显示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122例,高血压组BPH患病率(69.3%)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46.6%),BPH合并高血压组患病年龄明显高于单纯BPH组(P<0.05);BPH合并高血压组中,收缩压与患者发病年龄提前显著相关。下尿路症状方面,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及膀胱壁厚度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天津地区普通中老年男性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高收缩压可能促进B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和泌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列腺病变主要包含了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前列腺炎(Prostatitis)、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 PCa)等三种,造成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疼痛、甚至危及生命等。老年人群中,上述几种前列腺疾病基本为隐匿发病,患者发现时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BPH合并血糖代谢性指标异常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60岁BPH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入选的117例BPH患者的血糖等代谢性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BPH评价指标: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PH病程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FBG升高的BPH患者比FBG正常的BPH患者PV增大更明显(P=0.002),PSA值亦明显升高(P=0.006),IPSS明显增加(P=0.01),而BPH病程时间两组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②2 hPBG升高的BPH患者与2 hPBG正常的BPH患者PV、PSA值、IPSS、BPH病程时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③HbA1c 正常的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HbA1c异常的BPH患者比较显示,后者的PV明显增大(P=0.046),PSA、IPSS、BPH病程时间在两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FBG为BPH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HbA1c在BPH病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FBG、HbA1c与BPH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探讨BPH与COP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结果 老年BPH患者PV和PSA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IPSS 8~19分)多见;COPD者合并BPH较其他呼吸疾病合并BPH者多见,COPD组PV显著高于非COPD组合并BPH者(P<0.05);我院BPH患者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者多见,治疗依从性好.结论 老年BPH患者严重程度与年龄、COPD相关;药物治疗以5-α还原酶抑制剂使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BPH和EH两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BPH合并EH患者48例,BPH患者53例,男性EH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对其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H合并EH组、BPH组和EH组ET-1、NO、vWF和FMD水平均有差异(P<0.01);BPH组和EH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H合并EH组分别与BPH组和E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PH合并EH、BPH、EH3组患者均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BPH及EH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BPH和EH两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BPH合并EH患者48例,BPH患者53例,男性EH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35名)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对其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PH合并EH组、BPH组和EH组ET-1、NO、vWF和FMD水平均有差异(P<0.01);BPH组和EH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H合并EH组分别与BPH组和E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H合并EH、BPH、EH 3组患者均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BPH及EH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同时接受慢性前列腺炎药物治疗时,其临床症状的改变.方法 BPH诊断明确并接受药物治疗半年以上而自觉疗效不甚理想的98例BPH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CPSI>4分).将其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不改变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同时给予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包括选用高解离系数和高脂溶性的大环内脂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非选择性M胆碱受体阻滞剂及前列安栓等中成药,并戒酒和辛辣食物,同时采用温水坐浴等物理治疗;对照组则继续原前列腺增生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症状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国际BPH症状评分(I-PSS)由治疗前的(11.7±2.8)分降至治疗后的(10.1±2.4)分,其中尿频、尿急和尿不尽的症状评分均值分别由治疗前的(1.7±0.9)、(2.6±1.0)和(2.0±1.1)分降至治疗后的(1.5±0.9)、(2.1±0.9)和(1.4±0.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PSI均值由治疗前(9.7±2.4)分减少至治疗后的(6.7±1.8)分,其中疼痛症状、排尿症状、严重程度分别由治疗前的(2.9±1.6)分、(3.7±1.5)分和(3.1±1.4)分减少至治疗后的(1.8±1.1)分、(2.8±1.0)分和(2.1±1.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FPSS和CPSI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接受系统前列腺增生治疗后,如症状仍无明显改善,且按NIH-CPSI评分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可同时给予前列腺炎治疗,患者的部分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良恶性疾病前列腺组织生成PSA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伴炎症和不伴炎症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PSA mRNA含量。PSA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血PSA浓度在BPH组和PC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组织PSA mRNA表达量在BPH组和PC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组组织PSA mRNA表达量与外周血PSA值无相关性。结论 PCa患者血PSA水平与PSA生成能力无相关性,PCa分化差者PSA生成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性腺功能减退症在BPH患者发病情况及睾酮补充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BPH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各临床参数,以明确其中性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比例;探讨血清性激素与BPH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合并BPH的性腺功能减退患者睾酮补充治疗(TST)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9月至2001年4月间我研究所收治的BPH患者103例(平均年龄±标准差69.2±6.2岁).检测患者血清总睾酮(T)、游离睾酮(f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等激素水平,同时收集相应病例的年龄、病史、体重指数(BMI)、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尿流率及I-PSS等临床资料.将血清T水平低于3ng/ml者归为性腺功能减退组,其余为非减退组,比较两组各激素及临床参数的差异.结果本组BPH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症30例(占29.7%).两组患者虽然血清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2.75比4.81ng/ml,P<0.001),但各临床参数以及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BPH患者人群中有近1/3的患者有性腺功能减退,但此状态与BPH的临床参数无相关关系.作者认为,合并BPH的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若出现性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在监测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的前提下可考虑TST,使其血清睾酮水平恢复正常,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5 2例有膀胱出口梗阻 (BOO)的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膀胱和前列腺组织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的表达。结果显示 :1BPH组和对照组膀胱壁、膀胱颈和前列腺组织 n NOS染色均呈阳性 ,主要分布于平滑肌细胞间的神经纤维、血管内皮细胞、内皮下组织、前列腺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组织 ;BPH组阳性染色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2 i NOS阳性染色仅见于 BPH组前列腺的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组织中。3BPH组和对照组膀胱壁、膀胱颈和前列腺组织中均有 e NOS阳性染色 ,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下组织和前列腺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组织 ,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 :1BPH患者膀胱壁 n NOS神经减少 ,是一种梗阻后的去神经现象 ,可引起膀胱充盈相松弛异常 ,与膀胱不稳定的发生有关。2 BPH患者膀胱颈部和前列腺组织中 n NOS神经减少 ,可造成平滑肌基础张力增加 ,产生动力性 BOO。3i NOS在 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有特异性表达 ,提示它参与了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4 BPH患者膀胱壁、膀胱颈部和前列腺均有 e NOS阳性染色 ,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推测 e NOS在 BPH的发生和发展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公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金标准".而对于BPH合并膀胱结石(LVC)的患者,治疗方法多,各家经验不一.我院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同期行TURP及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PH合并VC患者62例,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受遗传、营养、内分泌等多因素影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BPH与代谢综合征(MS)有密切关系[1].本文拟探讨MS与BPH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及泌尿外科就诊的BPH组105例,年龄52 ~ 88[平均(75.0±1.3)]岁;85名具有可比性在我科就诊的其他男性患者为对照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4 g/L和(或)肛门指检有异常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排除前列腺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在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程中的作用.方法 101例BPH患者分为单纯BPH组45例与合并MS的BPH组56例,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代谢性因素对BPH患者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下尿路症状(LUTS)出现时间的影响.结果 合并MS的BPH患者PV明显大于单纯BPH患者(t=3.22,P=0.003),LUTS出现时间长于后者(t=2.02,P=0.046).超重和肥胖的BPH患者PV明显大于正常体质量组[分别为(49.44±26.83)ml与(38.10±10.64)ml,P=0.021;(51.7±22.2)ml与(38.10±10.64)ml,P=0.043];腹型肥胖的BPH组患者PV明显大于非腹型肥胖的BPH患者组[(50.26±26.51)ml与(38.99±11.25)ml,P=0.005].低HDL-C水平组PV明显大于正常HDL-C水平组[(54.23±28.92)ml与(40.40±14.87) ml,P=0.009].FBS水平异常的BPH患者PV、PSA水平超过正常FBS水平者(t=3.17,2.41; P=0.035,0.013).合并胰岛素抵抗的BPH患者的PV明显大于胰岛素敏感者(t=3.43,P=0.001),LUTS出现时间在胰岛素抵抗组明显延长(t=3.58,P=0.001).PV与BMI (r=0.46,P=0.000)、FINS (r=0.42,P=0.001)、HOMA-IR (r=0.49,P=0.003)呈正相关;而与HDL-C(r=-0.38,P=0.000)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V与HOMA-IR关系最密切.结论 MS对BPH的病程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