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其中63例发病前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对照组,63例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作为研究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发病时间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及溶栓治疗前后血压,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压,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发生风险或对预后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47例和低剂量组54例。发病4.5 h内,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 0.9 mg/kg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0.6 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7 d、3个月及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预后,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后24h内颅内出血、院内死亡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及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3个月低剂量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7 d、3个月、6个月预后良好率及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剂量(0.9 mg/kg)和低剂量(0.6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相似,而标准剂量(0.9 mg/kg)rt-PA有利于快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在4.5 h内ACI患者139例,且均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按入院顺序分为rt-PA组(61例)和对照组(ACI)(78例),分别给予rt-PA静脉溶栓和奥扎格雷钠治疗。采用NIHSS及mR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90 d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治疗后7 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rt-PA组90 d mRS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CI患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前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7.8 mmol/L,n=49),血糖偏高组(7.8~11.1 mmol/L,n=42),高血糖组(血糖11.1 mmol/L,n=27)。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71)和预后不良组(n=47)。分析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比较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rt-PA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伴有糖尿病、溶栓后2 h及24 h收缩压。(2)血糖偏高组和高血糖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溶栓前血糖≥7.8 mmol/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血糖水平是影响静脉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的治疗时机对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rt-PA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根据溶栓治疗前是否合并房颤(AF)分为两组,又根据是否在发病4.5 h内给予rt-PA溶栓治疗进一步分成4组:AF-T组(房颤并溶栓)、AF-N组(房颤未溶栓)、C-T组(未合并房颤给予溶栓)和C-N组(未合并房颤未溶栓);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病死率、远期疗效、并发症等。结果 4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30 d后,与溶栓前相比,4组NIHSS评分改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90 d后,与溶栓前相比,4组NIHSS评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前,4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30 d后,与溶栓前比较,AF-T组、C-T组AD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AF-T组ADL评分明显优于AF-N组、C-T组、C-T组(P0.05);C-T组ADL评分明显优于C-N组及AF-N组(均P0.05);溶栓90 d后,AF-T组ADL评分明显高于AF-N组C-T组、C-N组(P0.05);C-T组、C-N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及C-N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AF-N组(P0.05),此时4组ADL评分改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90 d,采用mRS量表对4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C-T组与C-N组病死率、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C-N组、AF-T组病死率、良好率均明显优于AF-N组(P0.05),C-T组与C-N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C-N组、AF-T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少于AF-N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房颤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更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2.44%,16.67%vs 2.44%,P>0.05)。结论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各60例。溶栓组静脉给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溶栓组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28d,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溶栓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13.3%,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近远期疗效,也有很好的安全性,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发病在6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其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联合组)60例,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动脉组)46例。动脉组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病变动脉,输注rt-PA50 mg;联合组先静脉输注rt-PA,再经病变动脉输注rt-PA,总量<50 mg,在溶栓前和溶栓后6 h、24 h、7 d及30 d时,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ESS评分,联合组为42±13,动脉组为43±10,治疗后24 h、30 d时,ESS评分联合组为82±23、89±25;动脉组为76±27、82±23。治疗后总再通率联合组为53%(32/60),动脉组为35%(16/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联合组为7%(4/60),动脉组为9%(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起病6 h内,动静脉联合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超急性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9年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85例老年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定义入院第7天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减少≥1分为溶栓改善,将病人分为未改善组(n=62)和改善组(n=12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溶栓前入组病人的NIHSS中位评分为8.90分,溶栓后第7天NIHSS中位评分为6.0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合并房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和溶栓前血糖高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1,95%CI:2.26~10.18,P<0.01;OR=1.10,95%CI:1.01~1.20,P=0.02)。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总体有效,但对于合并房颤或溶栓前血糖高的病人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rt-PA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根据药物剂量分为小剂量(0.6mg/kg)组40例和标准剂量(0.9mg/kg)组38例;另选取39例未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为非溶栓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治疗后1d、7d、15d、30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24h颅内出血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标准剂量组24h颅内出血率均高于非溶栓组(P<0.05)。小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较为安全、有效,小剂量rt-PA可以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静脉溶栓组59例与动脉溶栓组5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动静脉溶栓组患者采用动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患者采用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动静脉溶栓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动脉溶栓组(u=-4.249,P=0.000)。动静脉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动脉溶栓组(u=-2.399,P=0.016)。动静脉溶栓组患者病灶内渗血及病死率低于动脉溶栓组(P0.05),而两组患者牙龈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促进患者血管再通,且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23)和非糖尿病组(n=97),两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后1 d、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3个月后预后情况,调查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年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治疗后1 d、1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预后良好率高于糖尿病组(P0.05)。治疗后糖尿病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探讨其在基层综合性医院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在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根据治疗不同分为低剂量组60例(rt-PA 0.6mg/kg),标准剂量组57例(rt-PA 0.9mg/kg),对照为组70例(未行rt-PA,仅常规治疗)。系统采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均完成28d及90d随访。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为预后良好,分析各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院和28d随访时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vs 31.6%vs 18.6%,P=0.182;38.3%vs 45.6%vs 27.1%,P=0.092),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90d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vs 52.6%vs 32.9%,P=0.047)。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10.5%vs 0%,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随访90d时,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 3.5%vs 4.3%,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预后,降低患者残疾,但有一定出血风险,低剂量rt-PA较标准计量出血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9例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就诊的轻型脑卒中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根据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所有病人分为溶栓组(168例)和未溶栓组(131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出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住院期间颅内出血、死亡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溶栓组比较,溶栓组病人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降低,3个月后良好预后率显著增加,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症状性出血及死亡。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轻型脑卒中病人预后,并且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107例,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机不同分为A组57例和B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于发病后3.0~4.5 h、B组患者于发病后3.0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24 h、溶栓治疗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高于A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性梗死和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期间脑实质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发病后3 h内和发病后3.0~4.5 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相近,但发病后3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迅速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溶栓有效率、减少脑实质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研究组是在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闭塞、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后24 h、7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个月,研究组mRS≤2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VS 44.64%,P0.05)。研究组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VS 17.86%,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4例(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1例(1.79%)、对照组2例(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5例(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研究组0例、对照组3例(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效,能够明显降低再闭塞发生率以及脑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5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静脉联合动脉溶栓和单纯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再通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发病3h内与3~6h溶栓患者再通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疗效好,见效快,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股动脉联合静脉溶栓组(观察组)及单纯静脉溶栓组(对照组),各50例。记录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术后出血总发生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估。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时间3~8 (5.45±1.89)min,动脉置入鞘管至到达病变血管时间3~9(6.71±2.78)min。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点推移,两组m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较单纯静脉溶栓对病人预后的改善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脑梗死(ACS)138例(ACS组),后循环脑梗死(PCS)40例(PCS组),通过患者入院时及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给药时间、既往心房颤动史、脑卒中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转归方面,PCS组90d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显著高于ACS组[(3.28±1.87)分vs(2.37±1.88)分和20.00%vs 5.80%,P0.05],预后良好显著低于ACS组(40.00%vs 62.32%,P0.05)。接受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及24hNIHSS评分呈正相关;90d内死亡与前后循环、24h 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ACS临床疗效较PCS相对较好。PCS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