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诊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35例,回顾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并与增强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TE、CTA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分别为91.3%、100%。TTE还能观察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心脏功能等情况。结论 TTE是诊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靠方法,为临床急救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多平面重建(MPR)与容积重建(VR)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AD患者行增强前后连续薄层扫描,所得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MPR及VR,分别进行连续层面的观察分析,进行AD的DeBakey分型,并统计分析两种重建技术显示的内膜裂口、真假腔显示、血栓、斑块等的差别。结果:4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DeBakeyⅠ型22例(45.83%),Ⅱ型10例(20.83%),Ⅲ型16例(33.34%),Ⅰ型显著多于Ⅱ型(P0.05),Ⅱ型、Ⅲ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MPR技术显示真假腔46例(95.8%),内膜裂口48例(100%),血栓形成42例(87.5%),管壁斑块18例(37.5%)。VR技术显示真假腔43例(89.6%),管壁斑块12例(25.0%),对管腔的内膜裂口和血栓显示不清。MPR技术显示内膜裂口(100%比0%)、血栓(87.5%比0%)及管腔内斑块(37.5%比25.0%),明显优于VR技术(P0.05或0.01),在真假腔显示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优于容积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CT脑灌注在评价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分析32例影像上诊断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头CT灌注扫描(CTP),头颅及体部CT血管成像扫描(CTA).并获得C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  相似文献   

4.
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八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对8例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行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将美敦立公司Talent主动脉覆盖支架置于降主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裂口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明显缩小。结论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袁军  林英忠  刘伶 《内科》2008,3(5):704-705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行腔内隔绝术的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带膜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CTA随访14例假腔完全血栓化,夹层破裂死亡1例,出现新发破口2例,内漏1例。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前破口定位。术中真腔确认及支架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采用SEIMENS Impact 1.0 T MRI成像仪,行轴位、冠状位及平行主动脉弓斜位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左右髂血管分叉处.结果MRI直接征象表现:①主动脉管腔内的内膜片,7例显示内膜片呈线样螺旋状稍高信号;②双腔主动脉,7例显示真假两腔,真腔较假腔小,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假腔宽大,信号较真腔高;③1例显示内膜皮口.MRI间接征象表现:①主动脉增宽5例;②胸腔积液3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具有典型MRI征象.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3±18.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通过CT血管造影(CTA)评估病情,术中通过血管造影确定手术部位,并将移植物经股动脉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生存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18例表现为多裂口;第一裂口在左锁骨下动脉水平的有51例,在胸主动脉水平的有9例。60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胸主动脉平均直径为(28.9±4.6)mm,第一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平均距离为(23.1±8.2)mm。患者中7例出现内漏,1例发生肾功能不全,3例出现术区感染,15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出现截瘫。术后1个月内无患者死亡,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96.7%,术后1年生存率为93.3%,术后2年生存率为88.3%。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近、中期生存率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29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病率、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5例,根据围术期感染标准将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胸腹主动脉心电门控FLASH模式描方案。应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ROI置于降主动脉近段,ROI内CT值到达100HU时延迟10s钟自动触发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存在主动脉窦扩张,16例升主动脉近段扩张。发生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3例,Stanford B型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马方组和对照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925)、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819)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849)、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796)与胸廓前后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与Haller指数(r=-0.063)、胸廓前后径(r=0.034)相关性不高。胸廓前后径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902)。马方组患者Haller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Haller指数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患者主动脉窦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是诊断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改变重要的影像学手段,也是马方综合征术后评价及随访首选检查方法。结合Haller指数的测量,有助于马方综合征的临床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正>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可再发Stanford A、B型夹层,预后不良。为了解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再发主动脉夹层11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9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经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43±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2例。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12例,共置入覆膜支架119枚。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8例,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完成PCI 16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9例,术后1个月内夹层破裂死亡3例。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明显残余内漏10例,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6个月,再发升主动脉夹层3例,其中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例,截瘫1例,胃癌多器官转移死亡1例。术后1年迟发性内漏1例。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8-09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2例妊娠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均同期行主动脉根部置换+Sun's手术+剖宫取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母体均存活;例1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例2术后并发急性脊髓缺血导致的右下肢体活动受限和骶尾部褥疮,经过积极治疗均好转出院; 2例胎儿均死亡。术后随访2~11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位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提示手术部位形态、结构、血流未见异常,支架远端的自体血管无扩张,假腔血栓机化形成;例1产妇恢复工作,例2产妇右下肢体肌力恢复至Ⅳ级。结论妊娠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主动脉病理改变、孕周、胎儿宫内情况及患方意愿决定具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 (CTA3D)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1例腹主动脉CT血管三维成像 ,其中正常 4例、腹主动脉瘤 3 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 9例。造影剂量按 1 5ml·kg- 1,注射速率为 3ml·s- 1。扫描延迟时间按 2种方法进行 :①造影剂跟踪扫描 ;②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RealTime 3D及Fly 3D(VR) ,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 (MPR)、曲面重建法 (CPR)及仿真内镜 (VE)。  结果  51例腹主动脉CT成像 ,4例为正常 ,3 3例腹主动脉瘤和 5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经MPR、RT3D、VE等成像 ,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 9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可清晰显示支架的部位、范围、通畅情况。  结论 多排螺旋CTA3D腹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 ,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凶险的心血管病疾病之一。Kiyotaka Imoto等回顾性研究,约15%的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损伤[1]。尽管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已经很成熟,但是由于术前准备往往不够充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对外科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而且一旦发生,其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均高于单纯主动脉手术,本文就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稳定可靠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18条犬左侧开胸后侧壁阻断降主动脉近端,环形切开外膜、中膜约1/2周径,找到动脉壁分层裂隙,沿裂隙用特制剥离子向下、侧方、向上分离.再环形剪开内膜约1/2周径,将已切开的内膜下唇双角处分别缝合固定于邻近的侧动脉壁,即内膜片双角进行缝合,然后将远端外膜及中膜缝合于近端主动脉壁上.再行下腹部正中切口,经腹主动脉前壁穿刺,用Omnipaque造影剂以10~15 mL/s速度经猪尾巴导管DSA造影及彩超跟踪检查.再经穿刺点置入覆膜支架至主动脉弓降部夹层裂口处,准确定位后释放.结果 直视下、术中彩超影像跟踪、即时DSA造影均显示动脉夹层立即形成并向远端撕裂,置入覆膜支架后夹层裂口被完全修复.结论 应用主动脉内膜片双角缝合法,可建立与人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1,2],经覆膜支架置入后形成腔内修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意识障碍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意识障碍发病率达34.8%,意识障碍水平重且多伴严重高血压及多器官受损。结论:意识障碍与弓上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通过积极的治疗意识障碍水平多能恢复,并为进一步治疗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基础上加用升主动脉-股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31例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49±15)岁,体质量(73±15)kg,均行孙氏手术,术前监测患者肾功能,应用320排容积CT进行胸腹主动脉CTA扫描,计算降主动脉真腔最小面积和同一平面降主动脉面积,复温阶段监测患者上、下肢血压及1 h内尿量。对于真腔最小面积小、降主动脉远端无破口、术中尿量少、上下肢压差大于>60 mm Hg的12例患者进一步进行升-股旁路移植术。结果影响选择升-股旁路移植术的相关手术时机因素有:(1)肾动脉平面及以上降主动脉真腔最小面积占同一平面降主动脉面积的百分比<1.5%;(2)上肢收缩压与下肢收缩压压差>20 mm Hg;(3)手术复温阶段尿量偏少,或者利尿效果不佳;(4)降主动脉远端无破口。结论对复杂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真腔最小面积、上下肢收缩压压差、复温阶段尿量及降主动脉远端破口进行监测,可决定是否加做升-股旁路移植术,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龄(≥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优势并总结其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中心共收治≥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7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均在全麻、中度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改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其中合并有瓣膜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1例因肾功能不全、感染死亡,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肾功能不全5例,低氧血症2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结论对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能大大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并降低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使手术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来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总结关于防治术中渗血的经验,为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罹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修复手术的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内衬片法;弓部处理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或单分支支架血管联合头壁血管内小支架;体外循环则运用中低温停循环技术联合右腋动脉加股动脉双通道灌注法;内瘘技术采用改良包裹法。临床数据采集包括一般临床资料、病因、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和累及范围、术前合并症、心功能、手术情况及预后。 结果 共计1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时间308±49.8 min,体外循环时间131±23.9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8.2±12.1 min,中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1.5±6.7 min,术后心包腔引流液300±90 ml,住院死亡率5.6%,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8.6%,出院后死亡率为0。术后3个月发现内瘘1例(0.5%),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79.8%;术后1年,未发现内瘘发生,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达82.7%;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人造血管周围造影剂外渗。 结论 渗血仍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常见的并发症。“新内膜技术”、中低温停循环联合双侧头臂干动脉灌注以及改良包裹内瘘法等多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术中渗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内瘘发生,提高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和患者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 是临床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危急重症,是由于主动脉中层破裂,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形成血管内假腔。根据夹层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Stanford A、B型,病变累及近端主动脉者称为A型 ;病变范围仅涉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降主动脉称为 B 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选择,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作为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重要选择,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随着微创治疗方式和器具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弓部病变可采用微创腔内治疗,近年来,“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的发展使得TEVAR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成为可能。本文就几种常用处理弓部病变腔内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