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两组心率≤65次/min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运动伪影影响分为优、良、差,使用剂量长度计算各自的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8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10.16±1.09)mSv(P<0.01);前瞻性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2%(1165/1224)和4.8%(59/1224),与回顾性组的94.1%(1186/1261)和5.9%(75/1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诊断质量的影像,是切实町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A-MUF)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VA-MUF(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8例。结果全组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02.65±22.31)分,体外循环时间(159.09±34.25)分,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10±12.83)分。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有: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暂时意识障碍2例。出院前复查全主动脉CT,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升主动脉及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急性与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应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的效果,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09月至2018年06月间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7例行孙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 年龄为54.5±8.8岁),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术后及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行传统孙氏手术13例,改良孙氏手术(保留头臂动脉的孙氏手术)4例。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76.7±2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6.6±30.1)min,停循环时间(19.4±3.9)min, 辅助时间(74.2±20.7)min。治愈患者12例,术后30天内患者死亡5例,治愈患者随访2-10个月,均无再次手术,心功能Ⅰ级11例,1例为心功能Ⅱ级。结论 传统以及改良的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中期效果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用于冠状动脉、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肺动脉栓塞、主动脉病变患者(观察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一站式成像检查,并以28例既往或同期单独进行传统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达诊断要求比例及肺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cT值。结果观察组所有肺动脉、胸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均显示清晰,28例均明确诊断;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的比例及肺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cT值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用于冠状动脉、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一站式成像是可行的,其可在评价冠状动脉、肺动脉病变同时,使全程主动脉得到良好强化,并明显提高主动脉根部图像质量、减少检查次数和费用,有利于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完整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术式和方法.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对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予以外科治疗.Bentall(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膜,并移植左右冠状动脉)手术17例,其中10例同期行主动脉弓部替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置入术;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窦部成形+主动脉瓣交界悬吊术6例,窦部替换+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半弓替换5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主动脉全弓替换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12例,其余为浅中低温体外循环.采用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12例,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停搏液灌注7例,冷晶体心脏停搏液21例.采用改良超滤技术19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12.5%(5/40),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细化A型主动脉夹层的分型有利于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止血彻底及心肌、脑保护确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7年5月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替换术1例,Wheat手术 (升主动脉+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次全弓替换+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全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2例,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主动脉窦部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带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替换术)3例,Bentall+孙氏手术4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孙氏手术5例,全主动脉置换术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2例,主动脉瓣周漏修补术1例,主动脉根部吻合口漏修补术2例(其中1例并行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7例。结果:1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共8例。其中再次开胸2例,伤口感染2例,低心排综合症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肺部感染2例,以上并发症均于出院前治愈。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临床效果满意,因弓部病变再次行孙氏手术亦安全、有效;孙氏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行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应用。方法 :8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 ,其中 2 6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8例 (9. 1% )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 ;4例 (4. 5 % )脑部并发症 (2例广泛脑缺氧 ,2例脑栓塞 ) ,2例死亡 ,1例不清醒 ,1例偏瘫 ;6例 (8. 0 % )皮肤切口延迟愈合 ,局部感染 1例 (1.3% )。术后插管侧无下肢缺血或股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行体外循环或左心转流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是有效的。采用经人工血管行股动脉插管可有效的降低了股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下肢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 ;股动脉插管主动脉逆行灌注造成的假腔灌注和脑部并发症在本组发生率虽较低 ,但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站式杂交手术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站式杂交手术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达到了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的近期效果,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腔插管在A型主动脉夹层(AAD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主动脉假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5例,其中4例为辅助股动脉插管灌注,1例为单独升主动脉假腔插管。所有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同时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ACP)。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术后CTA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通畅,术中支架位置良好,无内漏。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未闭的降主动脉假腔血栓形成。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术后突然发作的混乱、瞻望或躁动,持续5~10 s,很快缓解。病例3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病例415 d后完全缓解。结论:AADA手术在准备充分并且适应证明确的条件下,经主动脉假腔插管是传统插管的一种有效的替代及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诊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35例,回顾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并与增强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TE、CTA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分别为91.3%、100%。TTE还能观察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心脏功能等情况。结论 TTE是诊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靠方法,为临床急救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enoarterial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VA-MUF)应用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改良超滤(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返ICU即刻(T3)、术后6h(T4)、术后12h(T5)、术后24h(T6)等不同时点的红细胞比积(HCT)、血清乳酸值(Lac)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中的尿量、出入量、红细胞用量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 结果 与CUF组相比,MUF组在CPB中超滤量更多[(8268.8±2132)ml vs.(7185.7±2105.4)ml,P=0.027],转中负平衡更明显[(-3509.3±1872)ml vs.(-2598.4±1708.8)ml,P=0.027],术后24h引流量更少[(547.4±124.3)ml vs.(715.1±96)ml,P<0.01],监护室停留时间更短[(5.7±1)d vs.(6.4±1.1)d,P=0.003],在时点T3、T4、T5的HCT更高(均P<0.01)。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VA-MUF技术相对安全、可行,不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16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收集16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Wheat、David、Bentall及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等术式。根据术式分别采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ACP)等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其中,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均行右锁骨下动脉与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DHCA加SACP下完成主动脉远端支架植入及弓部血管吻合,期间脑灌注流量5~10ml.kg-1.min-1。术中采用单泵双管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α+pH稳态和高氧血气管理及超滤等技术。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97.3±28.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5.3±3.8)min、SACP时间(45.2±7.7)min、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重症监护室时间72~516(181.31)h。院内死亡17例(死亡率11.25%),余134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正确选择体外循环方法及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保障。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采用单泵双管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α+pH稳态和高氧血气管理及超滤等技术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5.
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创面大、时间长、失血多,围术期异体血液制品需求量大。自体血小板分离(autologous plateletpheresis,APP)可减少术中体外循环等多种因素对血液的破坏,减少异体血的使用。经APP分离后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具有促进组织生长、抑制细菌繁殖和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近年来,由于APP技术相对其他血液保护措施能减少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破坏而被广泛关注,在需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加。本文对AP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站式"杂交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期间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2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100例。结果研究组患者addition EuroSCORE>7%以及Logistics EuroSCORE>6%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vs. 36.0%,P<0.001;74.0%vs. 39.0%,P<0.001)。研究组患者比常规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手术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以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常规组均明显缩短,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初次停留时间比常规组明显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围术期死亡及术后30 d主要复合不良事件、脑卒中、截瘫、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辅助治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站式"杂交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能够缩减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龄(≥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优势并总结其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中心共收治≥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7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均在全麻、中度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改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其中合并有瓣膜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1例因肾功能不全、感染死亡,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肾功能不全5例,低氧血症2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结论对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能大大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并降低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使手术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命的主动脉疾病,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的进步,其围手术期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但主动脉弓部手术策略的选择以及远期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依然困扰着心脏外科医师.现结合国内外的相关临床研究,对这两个问题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1 病例资料病例1,男,39岁,因"突发腰背部及胸部疼痛7 h"于2015年9月25日入院。患者7 h前搬重物时突发腰背部疼痛,伴胸闷、胸痛、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急诊至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ST段抬高,Ⅰ、aVL、V3~V5导联ST段压低,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嚼服,并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未发现右冠脉,行主动脉造影提示主动脉夹层,遂转至我院 相似文献
20.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
目的:通过Stannfod A型夹层手术体外循环(CPB)期间给予50%氙气静态膨肺,观察围术期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价氙气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发病14d以内的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PB期间50%氧气与50%氮气静态膨肺,气道压5cm H2O,1cm H2O=0.098k Pa)和氙气组(CPB期间50%氙气与50%氧气静态膨肺,气道压5cm H2O),每组各50例。分别于诱导后(T0),术后10min(T1),术后6h(T2)及术后24h(T3)行血气分析,并于T0、T1、T2时刻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及肺动、静态顺应性。结果: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及T2时间点OI明显下降,RI明显升高。T1时间点氙气组OI下降较少(18.8%vs.33.8%,P=0.021),RI上升较低(34.5%vs.130%,P=0.000),T2时间点各肺功能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均发生肺功能受损,CPB期间50%氙气静态膨肺可改善术后即刻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