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28例。术中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偏瘫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认为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1/3段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治疗策略及结果。方法35例中1/3段矢状窦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经DSA或MRA+MRV检查以确定上矢状窦的闭塞程度和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经SimpsonⅠ或Ⅱ级切除,7例术前术中确定为上矢状窦完全闭塞者予以肿瘤和受侵犯矢状窦完全切除。术后1例死于麻醉原因,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有3例肿瘤复发。结论术前血管影像检查对手术方案的制订非常重要,如上矢状窦未完全闭塞,应尽最大可能切除肿瘤并保持矢状窦完整通畅;如上矢状窦已完全闭塞,则连同肿瘤一起切除,无需矢状窦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前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V)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前行3D CE-MRV检查,观察脑膜瘤与上矢状窦的位置关系,根据上矢状窦及邻近主要回流静脉受累的程度,制定手术计划,并与术中记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例脑膜瘤位于上矢状窦旁前1/3,14例位于上矢状窦旁中后1/3,3例位于窦汇区。12例瘤体基底部或蒂部附着于上矢状窦壁外缘;4例瘤体侵蚀上矢状窦壁;3例瘤体长入上矢状窦内,窦腔完全闭塞。3D CE-MRV所示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实施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1例,术中出血量最少70 ml、手术时间最短47 min、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3D CE-MRV检查能够准确直观显示上矢状窦受侵的解剖结构,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的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方法对CT、MRI扫描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的23例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的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23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技巧。方法对该院过去3年内手术治疗的51例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显微外科组30例、常规开颅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微外科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野出血率、术中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开颅组(P0.05);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外科组手术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常规开颅组(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具有手术效果可靠、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是老年人颅内常见的原发肿瘤,多数为良性,少数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1].常见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等.颅外脑膜瘤通常是颅内脑膜瘤的延伸(继发性颅外脑膜瘤)[2].当大脑凸面脑膜瘤侵蚀局部硬膜、颅骨后,可使骨板受压变薄、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腱膜下构成所谓颅内外交通的状态,临床上可见到头皮下肿块.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的老年凸面颅内外交通的脑膜瘤患者9例,现对临床特点、成因及手术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CT诊断(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20%,中年女性多见。脑膜瘤起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发生在蛛网膜颗粒。好发部位包括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幕切迹、前中后颅凹底和桥小脑角处。脑室内及三脑室后亦可发生。肿瘤多为单发,偶见多发。CT平扫见脑膜瘤多为椭圆形稍高密度影,肿瘤以广基与颅板或脑膜密切相连,瘤旁水肿或多或少,有明显的占位表现,脑室内脑膜瘤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1991年用Nd:YAG激光切除脑膜瘤7例,手术效果较好。1.一般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6~46岁。病程1个月至4年。CT扫描:位于左额顶部、右额颞顶、大脑镰旁、矢状窦旁、蝶骨嵴各1例,左颞叶2例。肿瘤直径5cm~9cm。术后病理报告为脑膜瘤5例,恶性脑膜瘤2例。瘤内激光加电切除4例,单纯激光切除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cSFT)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矢状窦旁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磁共振成像(MRI)、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并作文献复习.患者因进行性左下肢乏力1年余人院,MRI显示右侧额顶部大脑镰旁巨大占位,与硬脑膜相连,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并侵犯上矢状窦.结果 对患者右侧额顶部马蹄形切口,骨窗跨过中线,术中见肿瘤与脑组织边界清楚,血供非常丰富,与硬脑膜、上矢状窦及大脑镰黏连紧密,并侵犯上矢状窦,大小约6.0 cm ×6.0 cm ×6.0 cm,不规则,呈灰红色,质韧.分块完全切除肿瘤,术后未见并发症.病理显示肿瘤由梭形和短梭形细胞弥漫增生构成,呈分叶状,部分区域细胞密集,部分区域细胞稀疏,稀疏区见较多胶原纤维,其内血管有玻璃样变性,密集区灶性区域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vimentin(+)、CD34(+),S100(-),EMA(-);随访1年,左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未见复发.结论 MRI影像上cSFT很难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免疫组化对cSFT的诊断有极其重要意义,cSFT呈vimentin、CD34、CD99及bcl-2阳性,而S100、EMA阴性;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cSFT的最佳方案,是否全切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应做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滕良珠  王国栋 《山东医药》1996,36(11):36-37
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滕良珠,王国栋脑膜瘤的发病串仅次于颅内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19%。30~50岁为其发病高峰,约占4/5。肿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矢状窦及颅底部位,以颅内压增高及肿瘤压迫所造成的神经系定位症状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EC耳脑胶在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患者41例,按照实际实施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粘合法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EC耳脑胶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3/23),低于对照组的22.2%(4/18)(P0.05)。结论采用EC耳脑胶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GCS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分别位于碟骨脊、矢状窦旁,大脑凸面,最大直径5.4 cm~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术前均经选择性血管内途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材料进行栓塞治疗后3 d~7 d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颌内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供血,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6例.术中出血量300 mL~1 500 mL.术后复查MR示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音  赵刚  刘兴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2126-2128
目的总结我科自1996~2006年间多发性脑膜瘤患者36例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并指导今后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6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病例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36位患者共切除各部位脑膜瘤140枚,部位涉及大脑凸面、大脑镰旁、矢状窦旁、鞍结节、蝶骨嵴、桥小脑角等部位,其中行一期手术全切33位,最多一次共切除16枚肿瘤,2例因瘤体分别位于两侧幕上幕下相距较远未行一期全切,分期切除,1例因瘤体与脑干黏连紧密行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多发性脑膜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治疗棘手,仍以显微外科手术为主,力求在不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加重病人经济负担情况下将肿瘤一次性全切。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是脑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老年人具有易发生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更易并发。1993~1998年我院手术治疗老年人脑膜瘤19例,术后并发脑梗死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5例,男1例,女4例,年龄60~67岁。脑梗死均位于手术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3例,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1例,颈内动脉供血区1例(为桥小脑角脑膜瘤术后)。原脑膜瘤部位:大脑凸面2例,矢状窦旁1例,中颅凹底1例,桥小脑角1例。肿瘤性质:内皮型3例,砂粒型1例,混合型1例。12 辅助检查 术前CT或MR…  相似文献   

16.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多属良性 ,正确诊断脑膜瘤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着重要意义。我院经治的脑膜瘤病例中有 2 0例术前术中被误诊 ,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 2例 ,年龄 2 3— 78岁 ,平均 61 .2岁。肿瘤部位 :矢状窦旁 5例 ,大脑镰旁 4例 ,蝶骨嵴 2例 ,嗅沟前颅底 3例 ,大脑凸面 2例 ,枕叶 1例 ,鞍结节旁1例 ,桥小脑角 1例 ,侧脑室 1例。病程最短 8天 ,最长 8年。1 .2 临床主要表现 :精神症状 1 1例 ,智力障碍 ,记忆力减退 8例 ,视力视野改变 3例 ,嗅觉改变4例 ,语言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窦内球囊辅助栓塞剂——Onyx18闭塞上矢状窦及侧窦(横窦和乙状窦)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6月,经静脉途径在静脉窦内使用保护球囊,经动脉和(或)静脉途径,采用Onyx18栓塞治疗上矢状窦区和侧窦区DAVF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本组24例患者,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区5例,侧窦区19例。对上矢状窦区病变和侧窦区病变使用Hyperform 7 mm×7 mm球囊各1例,对其余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张用球囊。②对上矢状窦区病变的患者经动脉栓塞3例,经静脉栓塞2例,使用球囊均基本闭塞静脉窦;对侧窦区病变患者经动脉栓塞10例,经静脉栓塞7例,动静脉联合栓塞2例;使用球囊基本闭塞静脉窦8例,部分闭塞静脉窦11例。③上矢状窦病变患者3例栓塞后治愈,有2例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栓塞后少量残余,1年后复查造影无明显变化;在侧窦区病变的患者中,对1例患者行两次栓塞后瘘口消失,其余患者均经1次栓塞治愈,对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了血管造影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经严格选择适应证的DAVF患者在球囊辅助下使用Onyx18闭塞侧窦(横窦和乙状窦)和上矢状窦,治疗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静脉窦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颅内脑膜瘤的外科治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老年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各种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0年至1998年住院的52例60岁以上的老年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术后30天内死亡3例(5.8%),术后效果良好38例(73%)。〈70岁与≤70岁年龄组,术前存在伴发病有与无伴发病组,瘤径〈4cm与≥4cm组术后良好率相近;凸面脑膜瘤组术后良好率明显优于矢状窦旁及深部、颅底部脑膜瘤组;术前无或仅有较轻  相似文献   

19.
本组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12~55岁。肿瘤位于额叶、颞叶各3例,矢状窦旁、侧脑室各2例,枕叶1例。病理类型为星形细胞瘤7例,脑膜瘤、侧脑室室管膜瘤各2例。术中输血300~600毫升,只1例未输血,比非冷冻同类手术减少输血量为35%。全麻4例,针麻5例,局麻2例。术后仅有轻度脑水肿反应,未出现继发出血和其他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效果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汇总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患者(肿瘤体积在影像学上≥4 cm)40例,对手术情况及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对肿瘤的全切率以及术后患者恢复和神经保留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3例术中全切肿瘤,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全切率达到82.5%;4例达到次全切除,3例患者切除不足50%.死亡2例。6例患者面瘫症状无明显好转,4例患者出现听力障碍加重。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手术切除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