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肝移植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本中心完成的36例自体肝移植术.其中恶性肿瘤患者23例,良性疾病患者13例.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胆瘘、小肝综合征、出血、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等.术中严重并发症包括2例心跳骤停.2例在术后并发小肝综合征,其中1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改行异体肝移植,2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36例患者自体肝移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1%、6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肝移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9%、54%.结论 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可降低自体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术后及时预防和处理严重并发症,可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为自体肝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肝移植治疗常规手术难以切除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6例自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评估情况,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止2013年3月.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3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4例、B级2例.HBsAg阳性20例、阴性16例.36例患者均施行了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手术时间为(8.3±1.5)h,无肝期为(245±12)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600 ml,其中2例在开放肝脏血流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0±5)d.中位住院时间为28.5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4.0 d.ALT、AST、TBil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7±0.8)d、(1.3±0.6)d和(2.5±1.4)d.术后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4.4%(34/36),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13例良性疾病患者,1例侵犯肝门部胆管及胆总管包虫病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经RFA治疗后带病生存.20例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9例,其中1例失访,7例死亡,1例已生存5.4年.2例右肾癌癌栓蔓延至肝静脉出口平面患者,1例失访,1例已生存4.4年.1例胰腺癌肝转移术后复发患者,术后5个月肝脏转移瘤复发.36例患者自体肝移植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71%、68%,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9%、54%.结论 自体肝移植患者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改进的手术技术和肝脏灌注方法,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得以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自体肝移植将肝脏移植技术和器官保存技术充分应用到肝脏外科,为不能常规手术切除的肝脏占位性病灶或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提供了手术治愈的可能,也为缓解目前供肝短缺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自体肝移植的发展概况、技术要点、该术式的优点及进一步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自制静脉插管行门颈静脉转流、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行临时性内分流,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观察术后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其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本组行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64次,手术成功率97%(62/64),手术中腔静脉插管用时2~4min、门静脉插管用时1~2min,肝脏再灌注后约3~4min后完全呈现正常颜色;麻醉苏醒后大鼠约2h后可站立,24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术后7d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基本正常。结论本模型稳定、可靠,在某些研究研究领域可以替代传统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麻醉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同输技术的安伞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行原化肝移植术患者46例,根据是否符合自体血回输标准分为两组: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回输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观察其效果.分别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术毕等时点采血样,测定红细胞汁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回输组每例回输自体血(2 613±1 637)ml,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各时点RBC、Hb,Plt、Hct、PT、APTT、FIB、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叫输技术能及时回收失血,维持有效循环,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  相似文献   

6.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技术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改进。方法:参照文献模拟临床肝移植过程以改良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在体持续低温灌洗肝脏,留取样本送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模拟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中1例因上腔静脉出血手术失败,模型成功率95%。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大部分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后的模型模拟了肝移植原位灌注的全过程,为研究自体原位肝移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移植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院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6月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 14例 ,其中12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2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11~ 5 7(4 2 4± 14 5 )岁 ,平均体重 2 1~ 74(5 7 3± 15 )kg ,术前ASAⅢ~Ⅳ级。麻醉及监测方法 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术中监测桡动脉压、CVP、ECG、血气、电解质、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血液回收 手术切皮开始启动全自动血液回收系统 (美国Medtronic产Cel…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自制静脉插管行门颈静脉转流、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行临时性内分流,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观察术后大鼠的一般情况及其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本组行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64次,手术成功率97%(62/64),手术中腔静脉插管用时2~4min、门静脉插管用时1~2min,肝脏再灌注后约3~4min后完全呈现正常颜色;麻醉苏醒后大鼠约2h后可站立,24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术后7d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基本正常。结论本模型稳定、可靠,在某些研究研究领域可以替代传统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1.
1.供肝需求的增加促使活体肝移植技术更趋发展和成熟 据美国最近的报道等候肝移植的病人已超过14500人,而至1999年全美共完成了肝移植术仅4500例,可见肝移植术在供求之间差距之大;1998年就已有1400人在等待肝移植中死亡。欧洲国家每年肝移植例数从1986年的548例/年,增加至1996年的3173例/年。比利时的一组同期(1993-1997)活体肝与尸体肝的等候病人死亡率的比较,前者为2%,而后者为14.5%。香港地区每年等待肝移植者约100例左右,而尸体供肝仅有10例左右,因此每年约90%病人无望等到供肝,这就促使了活体肝移植术的发展,香港玛丽医院首先报道(1997)的8例成人右半活体肝移植术,受体均为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动态观察自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损伤特点.方法 选取健康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n=8)和模型组(M组),M组进行自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根据肝脏再灌注时间不同再分为4个亚组.S组在麻醉后只进行开腹和血管的分离,不进行肝脏的阻断和灌注.分别在肝脏再灌注后4、8、16、24 h采集动脉血和肺组织标本,分别用于检测动脉氧分压、肺组织病理学.结果 与S组[(120.75 ±6.58) mm Hg(1 mmHg =0.133 kPa)]比较,M2组(97.50±8.22)mm Hg动脉氧分压降低(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肺组织镜下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渗出明显,肺泡腔狭窄,肺间质明显出血充血,肺泡间隔明显增厚,肺实质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些病理改变在M2组(肝脏再灌注8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好转.结论 自体原位肝移植后SD大鼠存在肺损伤,在肝脏再灌注后8h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评估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在巨大肝癌患者复杂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10 ~ 18 cm,病灶不同程度地累及了第一、二、三肝门.患者难以耐受常规肝切除,均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结果 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90 ~840 min,无肝期250~300 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 ml,术中无肝期未行门、腔静脉转流术.4例患者在体外肝切除后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及门静脉修复成型,均应用成型异体血管来延长剩余肝脏肝上腔静脉以利于腔静脉吻合及第一肝门的重建.本组患者1例术后肝功能正常,1例出现腹腔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发生肝功能不全,1例出现肝肾功能不全于术后5d放弃治疗而死亡.3例术后生存的患者术后1~2个月间剩余肝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代偿增生.术后生存的3例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8、9个月发现肺部多发转移瘤,分别于术后13个月及15个月死亡.随访截至2012年4月,1例患者无瘤生存37个月.结论 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为复杂肝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近期肿瘤的复发是限制该手术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亚洲地区肝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Starzl于1963年施行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OLT)以来,几乎每10年左右总有一次划时代的发展。70年代CoA的出现、80年代UW保存液和体外生物泵静脉转流技术的临床应用、90年代活体供肝移植的开展均是肝移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定型、唯一和最有效的手段。在辉煌的35载肝移植发展史上,属后起之秀的亚洲地区为世界肝移植的发展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日本及堪称“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在肝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另外,泰国、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6.
经门静脉灌注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降低大鼠自体肝移植的手术难度,寻找一种既能体现肝移植过程又具有高存活率的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30只SD大鼠建立此模型,经门静脉灌注法灌肝,观察其灌注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存活情况,并于术后24 h取移植肝行光镜观察.结果 本模型灌注方法简单,手术操作时间(48±3.0) min,手术成功率为96.7%(29/30),术后24 h光镜下见肝组织细胞结构多无明显变化,少数肝细胞发生水肿变性,小叶间动脉偶见红细胞残留.结论 经门静脉灌注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的阻断方式专一,术后存活率高,并且避免了免疫排斥的干扰,可以较独立地反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 但由于肝动脉未予充分灌注,此模型更适合于非吻合肝动脉和与肝动脉作用无关的肝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17.
香港肝移植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上第一例原位肝移植是于1963年由Starzl教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首次完成,198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会议报告上确认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此后在西方国家,肝脏移植手术的例数迅速增加,在亚洲,日本和中国(含台湾和香港)...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临床肝移植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规律及其代偿能力.方法 通过CT计算5例半离体肝切自体余肝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肝再生并监测术后肝脏功能变化.结果 病例1、4的谷丙转氨酶(GPT)在术后第6、4天降至正常;病例2、3、5的GPT在术后10天左右降至正常水平.病例1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21.62%、42.85%;病例2术后2个月、1年肝体积再生率分别为12.50%、61.84%;病例3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11.32%;病例4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25.98%;病例5术后2个月肝体积再生率为9.32%.结论 该技术为难以常规肝切除的患者提供了可行性技术径路;术后残肝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尽量缩短肝脏冷缺血时间是减轻术后肝损伤,保护肝再生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现状及未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移植手术的最初设想是JackCannon[1]1956年首次提出的。1960年Moore等[2]完成动物实验。1963年Starzl等[3]首先为一先天性胆管闭锁症患儿施行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