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中医证型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分析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病房、门诊及查体中心的相关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属于湿热蕴结型患者及属于瘀血阻络型患者各4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青岛市中医医院查体中心健康查体健康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健康人群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并对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瘀血阻络型患者中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湿热蕴结型患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患者。结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生成增多,炎症因子与中医辨证分型紧密相关,可客观地指导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发于四肢 ,其次是胸腹壁 ,部分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 :沿浅静脉走行区突发红肿、灼热、疼痛 ,出现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近年来 ,本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情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中医学的“恶脉”、“赤脉”、“黄鳅痈”、“青蛇毒”等范畴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湿热蕴结、寒湿凝滞、外伤经脉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血滞脉中。苏鸿彬〔1〕等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之邪外侵 ,或恣食辛辣肥甘、醇酒厚…  相似文献   

3.
黎创  谢羿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19-162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病理改变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对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肾穿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历共144例进行病理与中医辨证的相关分析。结果:脾肾阳虚组病理表现最严重;气阴两虚组硬化较脾肾阳虚组轻但总体病变重于脾肾气虚组;兼见湿热内蕴证肾病理变化常见炎症浸润及组织增生,其程度较水湿内阻证明显;瘀血内阻型的肾组织增生及病理活动性均较水湿浸渍证明显;兼证中湿热内蕴证患者肾病理出现浸润的情况最为常见,瘀血内阻证的病理活动性最强。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转化过程中,病理浸润与硬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不同的证型之间肾病理改变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不同阶段中医证型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 e,NS)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为确定中医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结合的方法对1984-01-2007-12国内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要求的文献35篇,涉及NS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候患者1 466例。主要证型分布分别为:在激素首始阶段,阴虚火旺型占59.84%,肝肾阴虚型占18.28%,湿热内蕴型占9.60%,脾肾阳虚型占5.22%,脾虚湿困型占3.11%,肝阳上亢型占2.82%,瘀血内阻型占1.13%;在激素减量阶段,气阴两虚型占46.41%,脾肾阳虚型占28.52%,阴阳两虚型占11.90%,湿热内蕴型占4.64%,瘀血内阻型占4.34%,脾虚湿困型占3.29%,阴虚火旺型占0.90%;在激素维持阶段,脾肾阳虚型占82.65%,肝肾阴虚型占6.62%,肾精不足型占6.29%,瘀血内阻型占2.93%,气阴两虚型占1.52%。结论:在NS使用激素首始阶段,以阴虚火旺、肝肾阴虚型为主要证型;撤减阶段,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型为主要证型;维持阶段,以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型。瘀血内阻贯穿整个疾病病程。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型 (A组 ) 4 0例、瘀血阻络型 (B组 ) 35例、肝气郁结型 (C组 ) 2 0例 ,另设健康对照组 (D组 ) 2 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患者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患者组之间的各项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脉差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7年10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代谢综合征患者83例,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痰湿内阻、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血内停四个基本证型组,分析代谢综合征中医各证型与脉差的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以痰湿内阻型居多,脉差在各证型组间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痰湿内停组>阴阳两虚组>瘀血内停组>气阴两虚组,其中痰湿内停组与气阴两虚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湿内阻型在代谢综合征中较为常见,脉差在痰湿内阻组高于其余各证型组,提示痰湿内阻型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僵硬程度比其余证型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探讨胃癌患者辨证分型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190 例不同证型胃癌患者,ELISA 测定血清EGF 水平,SPSS 16.0 软件分析胃癌证型与血清EGF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痰浊凝滞证与脾胃虚弱、胃热阴伤、气阴两虚、湿热蕴毒以及瘀血内阻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男性痰浊凝滞证与脾胃虚弱、胃热阴伤、湿热蕴毒以及瘀血内阻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EGF 水平与胃癌患者辨证分型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辨证分型与血清EGFR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86例不同证型胃癌患者,ELISA测定血清EGFR水平,SPSS16.0软件分析胃癌证型与血清EGF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气血两虚与瘀血内阻证以及湿热蕴毒与瘀血内阻证之间患者血清EGFR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男性胃热阴伤与瘀血内阻证以及湿热蕴毒与瘀血内阻证之间患者血清EGFR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女性患者中任意两种证型之间比较,血清EGFR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EGFR水平与胃癌患者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辅助胃癌辨证分型的微观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03~2012年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调研,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常见证型分布及常见证型的主要临床症状。结果:分析得出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各证型均可见到下腹痛、腰骶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基础证型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肾虚证、寒湿瘀滞证、气虚血瘀证等,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些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各证型临床症状均有"瘀"的临床表现,说明瘀血内阻贯穿疾病的始终,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河北中医》2021,43(1):25-28,33
目的 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 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江苏省8家医院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统计患者病程、年龄、地区,并检测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总结各证候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 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150例,占33.78%;瘀热阻滞证131例,占29.50%;痰浊阻滞证117例,占26.35%;肝肾阴虚证46例,占10.36%.瘀热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病程长于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P<0.05);年龄较轻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证,较长者主要表现为瘀热阻滞证(P<0.05);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痰浊阻滞证为主,慢性期以瘀热阻滞证为主(P<0.05);各地域间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证候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患者病程、年龄、地域、分期、炎性指标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陈宝贵教授认为,大动脉炎归属于中医的"血痹病"范畴,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又复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渐致脉络闭阻不通。临床以风寒客络、气虚络瘀、阴虚阳亢、湿热毒盛证为多见,常多种病邪兼夹为病,治疗中应当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4.
14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分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钟建  何立群  丁小强 《中医杂志》2006,47(5):374-377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本虚证、标实证所占比例以及相兼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46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统计.结果:(1)本虚证中以脾肾气阴两虚证最多,标实证中以湿热证最多;(2)标实证中湿浊证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均显著高于湿热证和血瘀证;(3)血瘀证患者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湿热、湿浊两证.结论:CRF的发生、发展与湿证关系密切,多表现为湿浊、湿热、血瘀、湿瘀等标实证型,在生化指标上主要与肾功能、血液动力学等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吴威  李楠  于长禾  张会永 《中草药》2021,52(18):5688-5696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回顾总结中医古方辨证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古方治疗前列腺癌现代临床应用及其药效学机制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通过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将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到2020年7月4日,查阅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运用古方辨证治疗前列腺癌的相关文献并追溯综述类文章,将涉及的古方与对应证型的名称规范化并按功能分类整理方剂,运用SPSS26.0软件对不同古方治疗前列腺癌的使用频数进行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对古方-功能类别-证型的复杂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从3大数据库中共检索到中医古方治疗前列腺癌相关不重复文献共2025篇,依据研究目的共纳入医家经验38篇,病例报道14篇。证型规范后有34种,湿热蕴结证最常见,频率为10.7%,其次是肝肾阴虚证和瘀血内阻证,频率皆为8.4%,气血两虚证频率为7.6%。共得到古方64种,功能类别以补益剂、祛湿剂和理血剂为主,单个古方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六味地黄丸8.3%、八正散7.7%、知柏地黄丸5.9%、肾气丸4.1%、四君子汤4.1%等。古方-功能类别-证型的网络分析亦证实这一结论,六味地黄丸在网络中的关联程度最高,方剂对应的证型多为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湿热蕴结证等。结论通过对中医古方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可为古方治疗前列腺癌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但其药效学机制仍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106例中医证候分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郝伟欣  董振华 《中医杂志》2006,47(7):528-5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候学及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对106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将中医首诊时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候类型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SS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湿热6个证候类型.结论:SS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虚实夹杂为SS的证候学特点,阴虚津亏为本,气虚、阳虚为其所累,瘀、痹、燥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17.
从“脾肾两虚兼湿热瘀毒”论治少弱精子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宾彬  王杰 《西部中医药》2010,23(7):36-37
少弱精子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湿热瘀毒为标,临证时宜补虚泻实,补脾肾之不足,泻湿热瘀毒,方能取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病程较长,病因复杂。发病之初,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腰酸、乏力、膝软等肾脏虚弱症状,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夹杂而至,进而产生毒、湿、瘀等病理产物等属邪实者亦有,以至于病程迁延,持续加重。有医家将肾实之证可分为以下八证:风热犯肾证、风水犯肾证、肾火炽盛证、湿热蕴结证、寒湿犯肾证、砂石阻肾证、瘀血阻肾证、精瘀阻肾证。笔者认为外感风热犯少阴经所致慢性肾脏病治疗上宜肾、咽同治,应用银翘散合桔梗汤组成银翘桔梗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孙伟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慢性肾脏病属中医学的“腰痛”“关格”“虚劳”等范畴,发病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若发展至终末期阶段,都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并应用“湿热伤肾”理论系统阐释了该病的诊治方案。认为湿热是本病进展的启动因子,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瘀毒是湿热伤肾的病理结局,明确了湿热证的诊断要点,确立了益肾清利活络治疗原则,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