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流动力学及容量复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18例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随机分予以Vigileo监测的观察组以及常规监测的对照组,复苏前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基础体征及干预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及液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升高明显,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则降低明显(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升高明显,心率(HR)、机械通气时间、复苏时间及并发症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仅1例(1.69%),而对照组发生4例(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Vigileo监测,可较好地对于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进行监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容量复苏及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时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数学模型在机械通气时持续呼吸力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在机械通气时不干扰通气设置情况下在线式持续监测呼吸力学的有用工具。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反映不同的呼吸力学特性。建立呼吸力学动态监测数学模型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多重线性回归法和切份法,新近提出的方法包括动静态算法和模糊聚类法。有必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呼吸力学数学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症心源性肺水肿伴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心源性肺水肿伴休克患者机械通气(MV)治疗时通气压力的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例,常规给予较低通气压力和加强药物治疗;治疗组13例,适当增加通气压力。观察血压、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调整MV后30分钟时,治疗组收缩压迅速由(95±12)mmHg升至(130±15)mmHg(P<0.001),呼吸频率(RR)由(38±11)次/min降至(27±6)次/min(P<0.005),心率(HR)由(126±15)次/min降至(105±12)次/min(P<0.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2小时后治疗组的升压药用量减少(70±15)%,对照组则增加(20±5)%;同时在吸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治疗组的PaO2由(81±12)mmHg升至(140±15)mmHg(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的改善。24~48小时内治疗组11例患者(85%)停用升压药,对照组2例(22%)停用。最终治疗组100%的患者好转出院,对照组为45%(P<0.05)。结论与低压力通气相比,适当增加MV通气压力不仅可迅速改善重症心源性水肺肿伴休克患者的低氧血症,也可迅速升高血压,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数学模型在机械通气时持续呼吸力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在机械通气时不干扰通气设置情况下在线式持续监测呼吸力学的有用工具。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反映不同的呼吸力学特性。建立呼吸力学动态监测数学模型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多重线性回归法和切份法 ,新近提出的方法包括动静态算法和模糊聚类法。有必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呼吸力学数学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utoFlow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予以SIMV-PSV或SIMV-PSV+AutoFlow的方式机械通气,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SIMV-PSV方式基础上加用AutoFlow能显著降低气道吸气峰压(PIP)和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有减小,胸肺顺应性(C)有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使用SIMV+AutoFlow既可以保证潮气量又避免气道压过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胸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机械通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机械通气俞森洋,张进川,牟小芬,姜畅临床资料总结1973~1993年我院机械通气(MV)10天以上的老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67例(87例次),男64例(83例次),女3例(4例次),年龄60~94岁,平均74.8岁。呼吸衰竭病因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机械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41例(无创机械通气)及对照组45例(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氧合功能、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氧合指数(OI)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内皮素(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71,P=0.033)。结论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氧合功能,且相对于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低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孟新宇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33-1435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在耳鼻喉科患者呼吸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耳鼻喉科接受人工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随机选取34例耳鼻喉科呼吸困难患者采用面罩给氧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5 min以及在腹胀、肺气肿、气漏、右心衰竭等并发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在治疗后30min、治疗后60 min以及在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住ICU天数、气管切开、平均治疗时间上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在PH、PaCO2、PaO2、HCO3-、乳酸、呼吸频率、心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且治疗前后也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机械通气在治疗耳鼻喉科患者呼吸困难中作用明显,可降低气管切开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无创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心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再次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进入本组分析,占同期心外科手术患者的5.7%。其中12例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NIMV).10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首次拔管时间、再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NIMV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12例NIMV患者中,8例患者经NIMV过渡后痊愈;4例患者中途改行气管插管,原因分别为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咳痰(2例)、人机对抗(2例)。全部12例患者均成功转出ICU,无一例患者死亡。12例NIMV患者中除1例患者腹胀外无其它并发症.无感染病例。10例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痊愈,4例患者死亡。结论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是改善肺泡通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可能会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更广泛地被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它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外,更多地以治疗为目的,如辅助气管插管、吸除分泌物和粘液栓及解除肺不张等。由于ICU内监护设备齐全及抢救人员充足,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纤支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Turner等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ICU病房的107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147次纤支镜检查,其中116次是对正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施行,结果表明纤支镜检查在ICU内是一项安全的,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人工呼吸机救治老年重症乙型脑炎并发呼吸衰竭35例,痊愈例,成功率为42%。机械通气的最常见并发症是医院内感染性肺炎,有众多因素导致医院内感染性肺炎发生率增加。合理各种的经验是早上机、合理用机、早撤离、早拔管。  相似文献   

13.
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玲 《山东医药》2009,49(35):99-100
目的评价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ICU内行机械通气并需镇静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咪唑安定静脉负荷量0.03~0.1mg/kg静注,注药时间30~60s,其后以微量泵0.03~0.2mg/(kg·h)静注,维持理想的镇静状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次日起实施每日唤醒(上午9时)。两组均维持理想的镇静状态,直至脱机。观察两组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撤机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气管切开率、总镇静时间。结果观察组停用镇静药后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撤机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总镇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每日唤醒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可减少镇静药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切开率,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刘岚  王春生  赵强 《国际呼吸杂志》2005,25(12):918-919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在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心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需再次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共有22例患者进入本组分析,占同期心外科手术患者的5.7%。其中12例患者首选无创机械通气(NIMV),10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首次拔管时间、再次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NIMV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12例NIMV患者中,8例患者经NIMV过渡后痊愈;4例患者中途改行气管插管,原因分别为神志异常不能配合咳痰(2例)、人机对抗(2例)。全部12例患者均成功转出ICU,无一例患者死亡。12例NIMV患者中除1例患者腹胀外无其它并发症,无感染病例。10例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6例痊愈,4例患者死亡。结论无创性经面罩机械通气是改善肺泡通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心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可能会降低术后再插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肠道营养支持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养不良是COPD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营养不良更易累及呼吸肌,使其收缩力和耐力降低,损害通气驱动功能,导致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困难。因此,肠道营养支持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尤为重要。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03年12月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26例进行了部分肠内和部分肠外营养支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SIMV是一种较常用的通气模式,为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肺损伤,我们在SIMV基础上加用AutoFlow(自动变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78例危重老年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寒冷,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临床症状严重。我们对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氧动力学的变化及组织氧合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20例患者为我院呼吸内科转入ICU的肺心病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监测在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血容量复苏中的应用。方法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71例,分为SVV、中心静脉压(CVP)组,分别用经外周动脉波形分析(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V和传统CVP监测来指导血容量复苏,比较6 h后两组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MAP、24 h后血乳酸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 6 h后SVV组与CVP组ScvO2、MAP相近(P均>0.05),24 h后SVV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CVP组(P均<0.05)。结论 SVV监测能更好地指导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血容量复苏,效果优于传统CVP监测。  相似文献   

20.
毕俏杰  曲彦 《山东医药》2000,40(10):24-24
机械通气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普遍认为上机容易、撤机困难。选择何种方式撤机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笔者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方式撤机 ,取得了较大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30例均为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5 2± 2 2岁 ) ,经常规药物及其他支持治疗后 ,原发病有所控制 ,循环稳定 ,呼吸兴奋性正常。其中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 1 2例 ,腹部手术后 1 0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呼衰 8例。1 .2方法 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无呼吸中枢抑制因素时 ,即将通气方式直接由辅助控制通气 (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