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我国大约有70%的直肠癌发生于中低位直肠。低位前切除是中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手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掌握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术前分期的重要意义;(2)对cT3或淋巴结阳性的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重要性;(3)正确选择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4)直肠癌局部切除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90年,美国大约有直肠癌病人47,000。DukesA和B病变(T_(1~3),No)占原发直肠癌的40%,约有19000人。由于肿瘤太靠远端,如果用低位前切除术则不能切除足够长度和范围的肿瘤周围组织,以及切除周围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大肠癌病例的发病部位中 ,以直肠癌为主 ,其中中低位直肠癌占有较高比例。近年来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 ,TME)已在欧洲确定为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术式[1] 。由于直肠的特殊解剖位置 ,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大不同。对于直肠上 1/ 3部位的肿瘤 ,外科手术的方法与乙状结肠切除相似。有些学者称其为高位前切除术 (highanteriorresection ,HAR)。而对于中低位直肠癌 (通常指肿瘤距肛缘 <8cm)常采用TME手术[2 ] 。TME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观念上的变化 ,其核心是将盆腔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之间的所有包绕直肠的神经、血…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中又以低位直肠癌多见。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TME的推广,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较过去有了巨大的飞跃。术前评估是决定低位直肠癌可切除性及术式选择的关键。环周切缘(CRM)及T分期是术前评估的重要指标。低位直肠癌应根据不同的T分期以及术前CRM评价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吻合器等手术器械及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的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率显著增高。低位前切除或超低位前切除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术式 [1]。但有关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指征、术式选择、手术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及防治对策进行讨论。1 术中及术后出血低位直肠癌术中术后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出血的局部因素主要有骶前出血,系膜出血,吻合口出血及剥离创面出血等。1. 1 骶前出血 文献报告,低位直肠癌骶前出血占 2% ~4 6%,主要为: (1)骶前静脉丛出…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70%左右[1]。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当前直肠癌治疗中的主要手段[2],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排第2位,以中、低位直肠癌最多[1].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术)是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标准手术方法.Miles术的肠造口术改变了粪便排出途径,不能自主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8.
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吻合器械的合理使用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特别是以吻合器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使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不断增加.以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为基本技术的低位(LAR)或超低位(uLAR)前切除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术式[1].但有关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器械吻合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仅就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器械吻合的合理使用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与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TME联合DST行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16例,并随访患者局部复发率和排尿及性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组1例术后吻合口漏,并发盆腔感染,再次手术行乙状结肠永久造瘘而治愈。1例切口感染,余无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48个月,无复发病例。无1例出现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TME联合DST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首选术式,是保持盆腔脏器功能、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局部切除术能否替代根治术治疗非进展期低位直肠癌(SNALRC)一直是争论的焦点。Lezoche、Guerrieri、Baldarelli等人的研究旨在分析135例接受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的SNALRC患者的术后短期和长期效果。纳入的135例患者按照直肠内超声、MRI和CT成像分为iT1iN0iM0低位直肠癌(51例)和iT2 iN0iM0低位直肠癌(84例),所有iT2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柱状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科行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改良柱状切除术治疗的42例中低位直肠癌(简称改良组)和同期行常规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治疗的40例中低位直肠癌(简称常规组)患者资料,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1.1低位直肠癌定义2010年版卫生部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1]与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直肠癌)[2]均将距肛缘5cm以内的癌性病变定义为低位直肠癌。1.2手术原则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已获共识[1-2]。1.3术式选择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低位直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103例中低位直肠癌施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资料。其中男59例,女44例,年龄32~85岁,平均61.6岁。肿瘤距肛缘7~12 cm。术前评估T1N0M026例,T2-4N1-3M077例。从腹腔镜腹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便功能等评价手术质量。采用门诊检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至2015年4月。结果本组103例手术经过顺利均获成功,平均检出淋巴结12枚以上,行预防性横结肠和回肠造瘘术12例,3个月后还纳造口。术后3~5 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术后平均11 d出院。术后病理为T_1-T_2N_0M_015例,T_2-4N_(1-3)M_082例,T_2-4N_1-3M_1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9%),2例经结肠腹部临时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1例保守治疗,1个月后愈合;吻合口狭窄2病例(1.9%),均经扩张狭窄解除。局部肿瘤复发4例(3.8%)。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符合微创原则,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6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分析其疗效、局部复发、并发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1.45%(1/69);5年生存率67.6%(25/37);2年局部复发率5.8%(4/69);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分别为6例(8.7%)和5例(7.2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因而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行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按TME原则,用双吻合器技术在腹腔镜下对26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行TME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24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70ml;术后2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7-14d,平均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TME低位(超低位)吻合术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原则与适应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建平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1):678-679
在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选择上,保肛手术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随着直肠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的导入,对直肠癌浸润转移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吻合技术、吻合器械的发展等使得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成为可能,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的应用可使一部分中晚期低位直肠癌病例肿瘤缩小和降期,为保肛手术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根治术比例已明显提高,成为低位直肠癌主流术式。保肛手术就其定义来说应该是:按传统经典手术原则需行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改变为低位或超低位吻合以保留原肛门功能的一种术式。上段直肠癌的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 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7例接受ELAPE的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病人平均手术时间280min,平均出血量150mL,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肠管穿孔,切除标本均无"外科腰",术后会阴切口延迟愈合1例,肠梗阻1例。结论 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术中穿孔发生率、可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短期随访预后良好,有望成为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位直肠癌是指发生在距肛缘3~6cm以内的肿瘤犤1犦。一般认为低位直肠癌(小于10cm)的局部复发率高于高位直肠癌犤2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状吻合器的问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普及、术前放射治疗和化疗的开展以及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有了较大的发展,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低位直肠癌的术前评估准确的术前分期评估是合理治疗的前提。通常临床医师直肠指诊的准确率只有67%~83%犤3犦。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ColorectalSurgeons,ASCRS)提出,直肠癌的术前评估标准应包括对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70%[1]。目前,外科手术仍是唯一可能治愈直肠癌的手段,虽然对低位直肠癌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但保肛手术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治疗手段的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05年6月—2010年5月间行直肠癌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5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位直肠癌(高位组)91例,中位直肠癌(中位组)168例,低位直肠癌(低位组)263例,分析比较3组间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结果:高位组发病年龄最大(64.3岁),肿瘤直径最大(5.1 cm),病理分期最早,5年生存率(63.7%)居中(P0.05);中位组与高位组在发病年龄上相似,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病理分期上,中位组介于高和低位组之间,5年生存率(69.6%)最高(P0.05);与高、中位组相比,低位组发病年龄偏低(60.1岁),肿瘤直径较小,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较晚,3年及5年生存率最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新辅助治疗、Miles手术可以提高低位直肠癌的3年(75.6%,74.1%)及5年生存率(48.8%,53.0%)(P0.05),腹腔镜技术不是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部位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低位直肠癌预后较差。慎重保肛、新辅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能会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