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112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清除898组淋巴结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24.1%,N2(包括N1+N2)淋巴结转移率30.4%。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35.3%。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具有较多的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部位及肺癌的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的转移无明显关系。外科治疗中应注意广泛清扫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及CT 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在偶然中被发现,大部分肺结节性质为良性,但有些肺结节最终被证实为肺癌.对于发现的肺结节,在以下情况中〔2〕,应明确肺结节的病理性质:①结节是恶性肿瘤概率为低至中度〔3〕;②定期随访过程中记录到结节恶性生长;③患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胸部增强CT检查的86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记录肿瘤的大小、位置、密度、分叶、胸膜凹陷程度、CT值,以及是否显示纵隔淋巴结及其数目、大小和周围情况。以患者的病理报告作为参考标准。结果纵隔淋巴结的数目、大小、界限,肿瘤的大小、密度、位置、胸膜凹陷程度及病理类型是影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不仅与淋巴结有关,并且与其边界、肿瘤大小、位置、密度等其他CT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4.
由于阴茎部位较隐私,阴茎癌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多不显著,且不影响泌尿功能和性功能,初诊患者中约40%左右已合并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而20%左右已合并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对于合并有区域性,如腹股沟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术中仔细清扫区域淋巴结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手术效果〔2〕。而针对未发生转移的区域淋巴结,是否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低剂量薄层CT筛查的不断普及,以磨玻璃肺小结节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发病率正逐年升高[1]。对于≤2cm的纯磨玻璃或混杂磨玻璃结节,肺段切除术展现了更好的生存获益,正逐渐取代肺叶切除成为一种标准术式[2]。另外,肺结节微波消融术及三维立体定向放疗在治疗早期同步多原发肺癌方面正展现出广阔的前景。T1a-c早期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是否需要接受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目前仍有争议。在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正>化疗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手段〔1〕,但是毒副反应较大〔2〕,有研究报道〔3〕,康莱特注射液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佳效果。本研究拟分析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男71例,女19例,年龄50~80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跳跃式N2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该院收治的182例NSCLC患者,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并行肺癌切除、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分为跳跃转移组(51例)和非跳跃转移组(131例),分析性别、组织学分型、T分期、肿瘤部位等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 (1)T1、T2期肿瘤的N2跳跃转移明显高于T3、T4期(P=0.048),周围型肺癌跳跃转移明显高于中央型肺癌(P=0.005);跳跃转移组更易发生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26)。(2)N2跳跃转移与非跳跃转移在不同性别、不同肺叶、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患者中,跳跃式N2转移有其特有的转移规律,对于T1、T2期及周围型肺癌患者,在无肺内、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仍然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且更易发生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魏霞  李洁  崔亚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235-1236
目的重视提高周围型小结节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8例纤支镜检阴性的周围性小结节肺癌临床特点,分析确诊的方法。结果 28例肺活检阴性的肺外周小结节肺癌,经手术确诊1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确诊10例,胸水及心包积液脱落细胞确诊4例,淋巴结活检确诊2例。开胸手术及经皮肺活检确诊病例占78%。组织学类型:腺癌16例,鳞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腺癌比例占57%。血CEA升高者6例,均高于正常5倍以上。结论经纤支镜肺活检阴性的肺外周小结节病变,应重视通过手术或经皮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提高小结节肺癌早期诊断率。血、胸水、肺泡灌洗液CEA的检测有助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X线结合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结合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周围型小肺癌X线征象以分叶小的结节阴影多见,病灶边缘轮廓不规则,呈现分叶征和/或毛刺征,伴或不伴胸膜凹陷、胸腔积液、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CT征象可见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等。结论 X线结合CT扫描对于普查和确诊周围型小肺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腋下小切口治疗肺癌5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山东医药》2008,48(12):84-85
采用腋下小切口(10~16 cm)手术治疗肺癌53例(中心型13例,周围型40例,病灶直径2.0~6.0 cm).施行肺叶切除39例,全肺切除8例,肺楔形切除4例,剖胸探查4例.清扫肺门淋巴结316枚,清扫纵隔淋巴结271枚,其中淋巴结转移38枚.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17.4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15 d,平均4.5 d.术后住院9~21 d,平均12.3 d.认为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操作简单、术中显露良好、损伤轻、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肺腺癌患者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肺癌病例日益增多 ,有关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如部位、频度和范围等为众多学者所关注 ,自 1988年 5月~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13年间收治的 2 5 9例肺腺癌患者施行了肺内、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术 ,对肺腺癌的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N分期之间关系及其在手术淋巴结廓清术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临床资料 本组原发性肺腺癌共 2 5 9例 ,取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胸外科。其中男 169例 ,女 90例 ;年龄3 6~ 73岁 ,平均 5 9岁 ;中心型肺腺癌 2 0 3例 ,周边型肺腺癌5 6例。全肺切除 91例 ,肺叶切除 168例。术中按Naruke等[1]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127例.其中右肺上叶19例,右肺中叶12例,右肺下叶17例,右肺中下叶7例,左肺上叶44例,左肺下叶28例;对9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同期施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可靠、技术可行,安全、微创、恢复迅速,适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施行肺叶切除的良性肺部疾病,但需要娴熟的内镜下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448例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44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在清除的2 001枚淋巴结中,共有445枚(22.2%)发生转移。第11、10、7、5、4、3组淋巴结的转移率相对较高(〉20%),第9、8、6、2、1组淋巴结的转移率相对较低(〈20%),P〈0.05。T分期不同的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不同,T1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最低(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9%、41.9%、34.8%、18.8%,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最低(P均〈0.05)。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9%和34.9%(P〈0.05)。右肺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左肺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略高(P〉0.05)。肺上叶癌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癌易发生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与其T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原发部位及所在肺叶有关。纵隔淋巴结转移多呈跳跃式。为术中行淋巴结廓清和放疗靶区设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径小于3cm的周围型小肺癌诊断较困难,且易误诊,周围型肺癌较中心型肺癌多见,且症状较少,常与其他病变混淆,现将近年来对周围型小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诊断水平。发生在段和段级以下支气管或肺小叶的癌肿为周围型肺癌。按照肺癌的TNM分期,肿块小于3cm的周围型小肺癌一般属于早期(T1期)。资料证明:周围型肺癌以腺癌最多见,鳞癌次之,其他可见腺鳞癌、未分化癌、肺泡细胞癌等。1影像检查方法因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一般无临床症状,故早期发现病灶是关键。目前,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其检出率也大大提高,尤其是薄层高分辨…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对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国内外学者仍有较大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总结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为手术治疗NSCLC时正确处理纵隔淋巴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8例NSCLC施行肺叶(全肺)切除加同侧纵隔淋巴结系统性廓清术,分析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频度及分布情况。结果手术共清除纵隔淋巴结1143组,平均每例清扫6.8组,病理证实有纵膈淋巴结癌细胞转移(N2)的332组,N2转移率29.0%。最大径≤3cm(T1)肿瘤和最大径〉3cm(T2)肿瘤间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发生3组或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33.3%、42.4%。N2跳跃式转移发生率为14.3%。结论在上叶癌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居多,中下叶癌则跨区域转移居多。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跨区域性和多发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的临床诊治。方法自2004年9月-2009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37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术中胸腔镜下楔形切除结节,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恶性者加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肺癌23例(62.2%),肺内良性病变14例。13例(56.5%)肺癌患者延误治疗,从发现病灶到手术最长延误30月(2.5年),最短延误3月,平均9.5月。结论肺部孤立性结节有较高的恶性率,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已高达10%〔1〕,在全球人口死亡原因中排第4位〔2〕;肺癌发病率占所有肿瘤发病的12%,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135万人罹患肺癌,死于肺癌者高达100万人〔3〕。临床上COPD合并肺癌并不少见,这两种疾病与吸烟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COPD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4〕,二者是同源性疾病〔5〕。但单纯的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8.
<正>肺癌是目前我国城乡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极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3〕。肺癌临床类型主要包括鳞形细胞癌、腺癌、肺泡细胞癌、未分化癌。近年来,鳞癌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升高〔4,5〕。临床上肺癌常以放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6〕。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颈部淋巴结周围血管多,因此大血管旁淋巴结的穿刺活检难度大,风险高,穿刺时尤为谨慎。本文对108例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住院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23~80〔平均(48.5±12.6)〕岁。所有患者均签订  相似文献   

20.
T1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范围及特点,为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215例T1肺癌施行了手术及广泛肺内、叶间、纵隔淋巴结清除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除淋巴结1 674组.N1转移率11%,N2转移率6%.肿瘤最大直径≤1.5 cm㎝和1.6~3.0 cm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和8%.肿瘤最大直径≤1.5 cm的鳞癌N1、N2均无转移.N2转移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分别为5%、23%和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2转移鳞癌为某一组淋巴结转移的为3/4,腺癌≥3组转移占40%,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41%.N2阳性上叶肺癌下纵隔转移占14%,N2阳性下叶肺癌上纵隔转移占60%.结论瘤体增大,淋巴结转移频度增加,腺癌比鳞癌转移活跃,小细胞癌最活跃,肺癌可跨区域纵隔转移.除肿瘤最大直径≤1.5 cm的鳞癌不进行淋巴结清除亦有可能达到根治外,其余类型T1肺癌均应广泛清除肺内及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