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峰  张思宁  杨磊 《内科》2012,7(6):600-602
目的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急诊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发生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入院的急性STEAMI患者共96例,在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PCI治疗组(研究组)及单纯PcI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3级100.0%;单纯PCI组患者术后’nMI血流3级75.0%,TIMI血流0—2级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及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论在急性STEAMI的急诊PcI治疗中,使用冠脉内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冠脉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急诊入院的STEAMI患者104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2、4 h及30 d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92.3%,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7.7%;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0.7%,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替罗非班组有下降趋势.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08年2月~2012年4月STEMI患者86例(TIMI血流≤1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前即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实验组则在PCI术中直接向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并联合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评价心功能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2.90%vs.66.17%,P〈0.05);②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升高(P〈0.05),LVESV、LVEDV、LVEDVI显著减少(P〈0.05);③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I术中IRA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提高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Ⅰ)的常用方法,部分患者由于超过了介入治疗的时间窗需要进行择期PCI治疗,而介入后部分梗死血管任由"无血流"或者"慢血流"现象存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远端微循环栓塞、局部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等风险〔14〕。本研究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老年AMI择期PCI患者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付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65-156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治疗AMI患者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并与采用维拉帕米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TIMI血流分级、TMPG血流分级及cTFC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6.48,均P<0.05)。两组患者未用药前cTFC比较无明显差异(t=0.27,P>0.05),而在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后末次,两组患者的cTFC均明显减少,而且观察组cTF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2、7.57,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TMPG 3级血流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5.84,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以增加A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为AMI患者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纳入ACS患者行PCI治疗术后无复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经冠状动脉给予硝普钠0.9μg/kg,替罗非班组经冠状动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3min内注完,随后以0.15μg/(kg·min)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24h。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给药前、给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改变及术后2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冠状动脉内给药20min后造影显示,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均较给药前有改善,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给药2h后与给药前比较,对照组心电图改善不明显,而替罗非班组患者心电图获得显著改善,两组冠脉给药2h后ST抬高及压低程度、缺血损伤导联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内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内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地改善ACS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2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47例,依次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结果 替罗非班明显改善TIMI血流,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有效率(33/40)优于硝酸甘油(5/47)和维拉帕米(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216,P=0.000)。结论 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替罗非班组为2005-01-2009-09 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46例;对照组为同期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按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PCI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TIMI3级血流分级、出血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1 h肌钙蛋白T(cTnT)、ST段恢复情况、术后1 w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TIMI3级血流开通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5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P<0.05)。观察组术后1 h cTnT升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 w 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能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保护心功能,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行PCI手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0级~1级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改善了血流分级,提高了心肌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老年急性STEMI行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87例,其中替罗非班组42例,对照组45例。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 min ST段完全回落率、肌酸激酶工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峰值、PCI术后7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和PCI术后18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及TMPG 3级血流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0%vs 51.1%,76.2%vs 46.7%,均P<0.01),替罗非班组ST段完全回落率大于对照组(76.2%vs 48.9%,P<0.01),CK-MB及cTnT峰值均低于对照组〔(177.1±36.2)U/L vs(221.6±44.6)U/L,(4.90±1.85)ng/L vs(6.55±2.04)ng/L,均P<0.01)〕,PCI术后7 d LVEF高于对照组(49.3%±6.3%vs 44.9%±5.2%,P<0.01);住院期间MACE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60.0%,P>0.05);PCI术后180 d内MACE少于对照组(40.5%vs 71.7%,P<0.01);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均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8%和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老年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功能和预后,不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是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为治疗组(n=62),未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为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随访2年时的LVEF及期间的MACE。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及TMPG3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出院时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及MACE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年时治疗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MAC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TIMI血流、TMPG分级及心功能,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且2年后仍可持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栓负荷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3年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高血栓负荷的患者283例,其中血栓抽吸导管(TAC)+替罗非班+常规手术组(A组)76例,替罗非班+常规手术组(B组)72例,常规手术组(C组,对照组)135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罪犯血管TIMI血流变化、术后1 w及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PCI术后即刻达TIMIⅢ级血流比例三组间有差异(P0.05);(2)术后1 w及1年LVEF及LVEDD,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PCI术后1年总MACE发生率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MACE发生率均最低(P0.05);(4)三组间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AC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术后TIMI血流、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不增加患者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患者给予DIVERCE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照组(n=30)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TIMIⅢ级比例与出院前LVEF值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A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结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B组不采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复流情况、出血率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A组患者均成功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14次,抽吸血量为254次,抽吸血量为25100 ml,抽吸血液经过滤器过滤后可见红色血栓及脂质。术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占85.71%,明显高于B组(64.29%,P<0.05);且ST段回落率也高于B组(P<0.05);无复流现象少于对照B组(P<0.05);复查心脏彩超,A组CK-MB峰值、cTnT峰值、LVEDd以及LVESd均低于B组,LVEF高于B组(均P<0.05);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10.0%vs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给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和对照组(直接给予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对血流的影响,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术后TnI、CK—MB酶峰值分别为11h和10h,对照组为17h和16h,治疗组心肌酶酶峰较对照组提前。TIMI分级结果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显著改善减少"无复流"发生率,可明显改善血流,改善心肌灌注,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对于STEAMI溶栓失败行补救PCI这部分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辅助急诊补救性PCI治疗STEAMI,观察其对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拟行直接PCI术病人131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n=99).分析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TIMI血流灌注分级(TMPG)分级和ST段回落,评价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观察住院及随防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相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程度较轻[(68.7±11.0)%vs (86.5±7.8)%,P<0.05].PCI术后TIMI3级血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6.8% vs 78.8%,P<0.05),TMPG3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B组(62.5% vs 32.3%,P<0.01).治疗期间轻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4% vs 1.0%,P<0.05).随访30 d,两组死亡率无差异,但MACE发生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低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6.3% vs 29.3%,P<0.01),进一步分析严重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6.3%vs 25.3%,P<0.05).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不仅死亡率高,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患者残疾〔1,2〕。近年来,AMI治疗的首选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但同时也存在着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灌注损伤及无复流发生等风险,手术中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维拉帕米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例和标准PCI组31例.联合治疗组:在Diver CE导管抽吸后经冠状动脉直接推注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再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标准PCI组:术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然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维持24~48 h,术中如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使用维拉帕米,予以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观察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住院期间联合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发生率均低于标准PCI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维拉帕米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无复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