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以改良Mason-Allen(mMA)法及双排缝线桥(SB)法修复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关节病专科诊治的59例肩袖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例,女33例,年龄(58.1±9.1)岁(34~79岁)。行全关节镜下手术,采用mMA法34例(mMA组),采用双排SB法25例(SB组)。术中记录包括肩袖撕裂大小、使用锚钉数量。分析术前及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前举、外展、内旋、外旋)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并用MRI检查评估患者术后肩袖再撕裂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少个12月。术前mMA组肩袖撕裂为(1.2±0.7)cm,小于SB组[(1.6±0.6)cm,P0.05];肩关节外展及外旋角度、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SB组均低于mMA组(P0.05)。术中mMA组使用锚钉(1.2±0.4)个,少于SB组[(2.8±0.8)个,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VAS、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的肩关节活动度及各项临床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随访发现,两组患者肩袖再撕裂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以mMA法和双排SB法修复肩袖损伤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并缓解症状,mMA法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植入锚钉相对较少,而SB法可能更适用于肩袖撕裂较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4.5~40(7.7±2.4)个月。术后患肩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患肩完成10项13常活动能力:术前为8.45分±O.97分,术后提高至24.60分±1.21分(P〈0.05);ASES和UCLA评分:术前分别为24.64分±2.44分和8.06分±1.47分,术后分别提高至71.15分±1.28分和21.77分±1.16分(P〈0.05);VAS评分:术前为7.18分±2.33分,术后为3.43分±1.75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微创治疗优势显著,3~5个作业通道和专业化手术器械的合理交替配合操作能满足大型肩袖撕裂止点重建需求,经镜下双排或单排锚钉重建后的大型损伤肩袖稳定性良好,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镜下“8”字双排无结锚钉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行镜下“8”字双排无结锚钉修复治疗。先行关节镜肩关节清理,松解肩袖断端,然后于肱骨头软骨外侧缘与肩袖足印区内侧合适位置钻孔,置入2枚带线锚钉。使用缝合钩或过线器将8根缝线游离端交叉穿过撕裂肩袖肌腱,不打结。拉紧缝线,使肩袖游离端复位至足印区,分别于肱骨大结节外缘置入2枚外排无结锚钉固定缝线,并使8根缝线均匀覆盖撕裂肩袖。[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镜下修复手术,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UCLA功能评分、Constant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无明显变窄或退行性改变。[结论]镜下“8”字双排无结锚钉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法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法修复巨大肩袖撕裂12例。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12个月,术前、术后12个月的Constant-Merly评分为40.3、8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CLA评分为10.6、2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固定法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可以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短期疗效报道较多,而长期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撕裂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的使用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技术修补肩袖撕裂患者32例,平均年龄53.4岁,比较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61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术后VAS、UCLA、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肩袖肌力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撕裂手术效果确切,长期随访显示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桥技术(suture bridge)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22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为25.8个月(18~35个月).肩袖撕裂平均为(3.60±0.25) cm,术后无锚钉拔出现象.患者术后患肩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主动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 0.001),前屈及中立位外旋肌力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由术前的66.5分提高到90.6分(P< 0.001),Constant评分由64.4分提高到93.8分(P<0.001),患者对手术结果均表示满意.结论 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修复全层肩袖损伤方面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肩袖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钙化灶完全清理联合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手术治疗顽固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关节镜下钙化灶完全清理并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手术治疗的14例顽固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以及Constant评分。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可见钙化灶被完全清除,未出现肩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7±0.3)分,较术前(8.5±1.6)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为(32.8±8.7)分,较术前(15.6±11.4)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为(87.3±12.5)分,较术前(22.7±13.5)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钙化灶完全清理并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术治疗顽固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25-183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与冈上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3月,关节镜下利用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3~64岁,平均(51±5.6)岁。术前查体Neer征、Hawkins征、Speed征、Jobe征等阳性,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阳性。术前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51.1±8.3)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49.2±5.3)分,VAS疼痛评分(6.2±1.9)分。镜下探查发现除肩袖撕裂外,均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磨损。将冈上肌腱与肱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修复肩袖损伤,术后上肢制动,Constant-Murley、ASES和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0±16.3)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撕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2.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88.2±5.6)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90.4±6.1)分,VAS疼痛评分(1.2±0.8)分;与术前相比,Constant-Merly和ASE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严重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冈上肌腱与二头肌长头腱联合固定术修复,有利于增加肩袖修复的牢固性,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32例肩袖撕裂患者。采用肩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前屈上举、外展、体侧外旋由术前的60°~140°(100. 2°±15. 5°)、40°~145°(104. 4°±40. 9°)、11°~30°(15. 8°±3. 5°)升高到130°~180°(153. 6°±10. 3°)、110°~175°(140. 5°±30. 5°)、21°~40°(30. 5°±7. 5°); VAS评分从术前5~10(7. 3±2. 2)分降低至1~3(1. 5±0. 7)分; ASES评分由术前的12~50(31. 8±15. 3)分增加到70~90(79. 5±7. 5)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未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锚钉拔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并肱骨大结节成型在肩袖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6月本科手术治疗的肩袖全层撕裂患者31例,肩袖修复术中应用PRP并行肱骨大结节成形。男19例,女12例,年龄49~65岁;左肩9例,右肩22例。其中合并Bankart损伤3例,SLAP损伤2例,合并肱二头肌肌腱长头损伤5例。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2个月,平均(23.20±6.1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72±0.71)分,较术前(5.92±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74,P<0.001),UCLA评分(32.40±1.59)分,较术前(20.63±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60,P<0.001),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肱骨大结节平滑,MRI显示肩袖愈合良好。[结论]PRP注射并大结节成型修复全层肩袖撕裂效果肯定,能有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尾端下压固定+桥式缝合”技术治疗原发性肩袖止点区内侧撕裂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1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原发性肩袖止点区内侧撕裂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8例;年龄39~79岁,平均61.0岁。8例因跌倒致肩袖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1~4个月,平均2.0个月;余3例无明显诱因。肩关节主动活动均受限,患肩主动活动度前屈(64.1±10.9)°、外展(78.1±6.4)°、内旋(48.2±6.6)°、外旋(41.8±10.5)°;其中5例出现肩关节僵硬症状。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8±0.8)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为(23.9±6.4)分。采用肩关节镜下“尾端下压固定+桥式缝合”技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ASE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评价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行MRI检查,通过Sugaya分类系统评估肩袖完整性。结果 术后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2个月,平均13.5个月。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肩袖再次撕裂以及锚钉脱落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缝合全层肩袖撕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6月,30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治疗。先于软骨外缘置入内排锚钉,再于足印区前后置入外排锚钉,利用外排锚钉缝线先行组织复位,然后取剩余内外排缝线双滑轮技术打结,不断分配缝线张力,避免传统缝合方法组织的牵拉作用,最终形成“W”线网覆盖肩袖组织。[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4.3±21.4)min,随访时间平均(14.8±3.1)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4.6±0.9),(1.1±0.8), P<0.001]、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42.6±5.5),(76.4±3.7), P<0.001]、UCLA肩关节评分[(12.6±2.0),(28.8±1.8), P<0.001]均显著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外旋角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未出现术后肩关节僵硬。影像显示肩袖愈合良好,连续性好。[结论]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简单可行,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肌腱修补术和转全层撕裂修补术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肌腱修补组(采用经肌腱修补术,23例)和转全层修补组(采用转全层撕裂修补术,23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锚钉脱出及深部感染、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MRI和彩超复查肩袖肌腱再撕裂情况:转全层修补组发现2例,经肌腱修补组未发现。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转全层修补组早于经肌腱修补组(P <0.05)。结论关节镜下经肌腱修补术和转全层撕裂修补术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但经肌腱修补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背阔肌肌腱转位三角固定法治疗巨大后上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辅助背阔肌肌腱转位三角固定法联合肩袖部分修补治疗11例巨大后上肩袖撕裂患者。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CM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肩袖生活质量问卷(RCQOL)评定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1个月。末次随访时,CMS、UCLA、ASES、RC-QOL评分及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均较术前增加,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镜辅助背阔肌肌腱转位三角固定法联合肩袖部分修补治疗能有效改善巨大后上肩袖撕裂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增加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外伤性和退变性肩袖损伤镜下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因外伤和退变导致的220例肩袖损伤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采用VA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外伤组均少于退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获13~18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外伤组UCLA评分术前平均得分(18.50±1.5)分,术后3个月平均得分(34.5±1.5)分;退变组UCLA评分术前平均得分(12.3±8.5)分,术后3个月平均得分(31.5±6.5)分。外伤组VAS评分由术前8.5~6.5分改善至术后3周1.5~0.5分及末次随访时0.8~0.5分。退变组VAS评分由术前9.5~8.5分改善至术后3周4.5~0.5分及末次随访时0.8~0.5分。结论 外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恢复期短,预后较退变性好,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65岁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65岁肩袖撕裂患者行全关节镜或肩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VA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及ASES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6(28.6±2.8)个月。术后无感染、切口不愈合、二次撕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者的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8.1±0.2)分、(27.8±12.5)分、(17.7±0.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0.9±0.1)分、(76.4±10.3)分、(33.8±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65岁老年肩袖损伤术后疼痛缓解满意,肩关节功能恢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双排与缝合桥技术在修复肩袖全层撕裂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66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其中前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双排缝合技术,后33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缝合桥技术,术后比较两组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UCLA肩关节评分32.15高于对照组28.58,(P<0.01);观察组患者(92.40)与对照组(86.46)在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Constant肩关节评分(82.17)对比对照组患者(72.16)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缝合固定失败等围术期的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技术在全层肩袖撕裂修复中相比,在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有显著优势,关节镜下缝合桥缝合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手术对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进行治疗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9月对13例大型或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男3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58.3岁.4例有肩关节摔伤病史,3例有搬抬重物致伤史,其余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肩关节疼痛、无力病史4个月~7年,平均10.6个月.关节镜下11例患者行肩峰成形术,8例行肩袖组织缝合锚修复,5例行单纯肩袖组织清理等.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32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前VAS评分为(6.6±1.3)分,末次随访时为(1.5±1.1)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为(11.2±2.2)分,末次随访时为(29.5±2.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单排带线锚钉修补结合大结节骨髓刺激技术治疗大到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大到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肩袖止点内移单排带线锚钉修补,并在修补肌腱外侧大结节裸露足印区打孔。术后按照康复计划渐进性康复训练。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对患肩采用VAS、UCLA、ASES评分系统进行疼痛和功能评估;并在术后第3天、3个月和12个月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检查,观察肩袖修补和大结节足印区软组织覆盖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术前和术后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3±1.9)分和(0.4±0.1)分(P<0.05),UCLA评分分别为(10.1±4.5)分和(30.4±4.2)分(P<0.05),ASES评分分别为(27.9±17.8)分和(77.6±17.5)分(P<0.05),所有手术肩关节疼痛和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磁共振随访发现2例肩袖再撕裂发生,矢状位显示撕裂宽度均<1 cm;冠状位盂上切迹平面大结节足印区组织覆盖率在术后第3天、3个月、12个月平均分别为34.3%、89.1%和88.7%。 结论关节镜下肩袖单排带线锚钉修补结合大结节骨髓刺激技术治疗大到巨大肩袖撕裂能够提供可靠的修补,显著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促进术后大结节足印区软组织覆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与单纯关节镜手术修复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检索自2010-01—2018-12收录在PubMed、Medline、Cochrane等数据库关于比较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观察组)与单纯关节镜手术(对照组)修复肩袖撕裂疗效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2组术后DASH评分、UCLA评分、SST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肩袖再次撕裂发生率。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598例,观察组320例,对照组27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12个月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UCLA评分较对照组高,术后12个月SST评分较对照组高,术后6个月ASES评分较对照组高,术后肩袖再次撕裂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Constant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但术后24个月2组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肩袖撕裂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降低术后肩袖再次撕裂的发生率,但是对于术后远期肩关节功能没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