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MED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神经根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 采用第二代经后路腰椎间盘镜系统(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0例,术中发现16例神经根解剖变异,发生率为2.8%.按Kadish分型:Ⅱ型10例,Ⅲ型1例,Ⅳ型5例.其中腰4、5间隙突出6例,腰5骶1间隙突出9例,腰4、5及腰5骶1间隙均突出1例.16例手术均在镜下顺利完成.结果 16例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没有神经根损伤表现.近远期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 腰骶神经根解剖变异发生率低.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视野清晰,镜下容易分辨出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对神经根解剖变异显露清楚,可以有效防止神经根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是排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肿瘤致死病因排第2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1]。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2],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80%~90%的患者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3]。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好发于4065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1〕。推拿手法作为我国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安全、疗效确切等特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文探讨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1990~ 2 0 0 0年 ,我们采用硬膜外穿刺注射加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神经根炎性改变 (充血水肿 ) 146例 ,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 2例 ,女 44例 ;年龄 2 4~ 6 6岁 ,平均42 .70岁。其中腰 4~ 5间隙 86例 ,腰 5~骶 1间隙 43例 ,腰 4~ 5和腰 5~骶 1两间隙者 1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放射性下肢剧痛 ,咳嗽或腹压增加时加重 ,椎旁压痛及叩击痛 ,患侧直腿抬高试验 30°~ 6 0°阳性 ,CT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伴一侧神经根水肿。治疗方法 :取侧卧位 ,患侧在下 ,选择腰 3~ 4或腰 4~ 5间隙 ,行硬膜外穿刺 ,注入 …  相似文献   

5.
<正>肺癌作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类型的85%,大多数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不到20%[2]。含铂化疗、放疗(radiation therapy, RT)和靶向治疗等系统性治疗一直是大多数晚期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疾病进展和耐药问题仍未改善。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退变,髓核突破纤维环,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椎管内,压迫或刺激相应的脊神经根、马尾神经,造成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LDH的治疗方法众多,国内外学者〔1〕认为80%90%的LDH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获得较满意的缓解,仅有10%90%的LDH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而获得较满意的缓解,仅有10%18%的LDH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本文旨在探讨针对不同程度的LDH选择阶梯式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2020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为全世界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肺癌主要有两种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和小细胞肺癌 (SCLC)(约占15%)[2]。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患者多处于疾病中晚期,已无手术机会。在过去十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疗法改变了NSCLC的治疗格局[3]。ICI已成为NSCLC患者一线和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相关原因及临床应对策略。方法 搜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腰骶段结核患者,将15例复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初治术后未复发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腰骶段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对观察组患者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后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24个月,随访观察病灶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术前血白蛋白水平、植骨融合率、术后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比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比率分别为(35.56±6.04)g/L、53.3%(8/15)、60.0%(9/15)、46.7%(7/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71±5.25)g/L、85.5%(59/69)、89.9%(62/69)、87.0%(60/69)];观察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其他部位并发结核的发生率分别为33.3%(5/15)和60.0%(9/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8/69)和29.0%(20/69)];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χ 2=7.90、χ 2=21.84、χ 2=12.39、χ 2=4.45、χ 2=5.24,P值分别为0.043、0.010、0.000、0.000、0.035、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白蛋白水平<35g/L(OR=7.32,95%CI:1.04~51.28)、手术病灶清除不彻底(OR=25.17,95%CI:3.06~207.29)、未行植骨融合(OR=9.38,95%CI:1.13~77.90)、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不规范(OR=20.44,95%CI:1.23~339.25)、结核分枝杆菌耐药(OR=18.57,95%CI:1.61~213.77)、并发其他部位结核(OR=13.91,95%CI:1.64~117.87)均是腰骶段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84例患者随访28~62个月,平均随访(36.5±11.2)个月;15例复治患者经调整治疗方案并再次行手术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且术后植骨顺利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患者。 结论 术前积极行营养支持治疗,规范施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参考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治疗药物,依据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减少腰骶段结核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肺癌(LC)患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全球癌症协会统计全球新增病例约有209万和死亡病例约有176万[1]。LC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致死原因之一[2]。依据组织病理学可以将LC分为占80%~85%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占15%~20%小细胞肺癌(SCLC)[3]。虽然近代医学在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 (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方面不断进步,但大部分LC患者就诊时已进入晚期[4]。  相似文献   

10.
<正>单心室(single ventricle, SV)是一组罕见的复杂心脏畸形,指心房(左、右心房或共同心房)仅与1个主要心室腔相连接的畸形[1]。临床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3.0%[2]。一旦诊断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单心室分隔术),后者疗效优于前者[3]。  相似文献   

11.
<正>肝癌通常是指原发性肝癌,多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2019年我国癌症中心的统计报告[2]显示,肝癌发病率在全国癌症发病率占第4位,死亡率排名第2,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切除治疗,但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衰退、免疫功能低下,且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多数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3]。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和3支病变的有效手段,实现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手术的优势和关键所在[1]。而围术期心肌梗死(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fraction,PMI)不仅增加了围术期死亡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中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发生[2-3]。尽管CABG手术方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但PMI的发生率高达5%~30%[4],对于日益增多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M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更高[5],且患者中远期预后也不理想[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PD-1配体(PD-L1)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76例AI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口服治疗或异甘草酸镁联合雷公藤多甙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使用CyFlow Counte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PD-L1表达,包括PD-L1+/CD4+、PD-L1+/CD8+、PD-1+/CD4+和PD-1+/CD8+表达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48.9±9.7)U/L,显著低于对照组【(77.5±11.2)U/L,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为(45.5±7.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9.5)U/L,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65.5±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91.3±5.8)U/L,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PD-L1+/CD4+百分比为(15.4±4.5)%,显著低于对照组【(19.3±5.8)%,P<0.05】,外周血PD-L1+/CD8+为(6.5±2.7)%,显著低于对照组【(9.2±3.0)%,P<0.05】,外周血PD-1+/CD4+为(7.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2.5±3.1)%,P<0.05】,外周血PD-1+/CD8+为(7.5±1.7)%,显著低于对照组【(10.1±1.2)%,P<0.05】;血清GLO水平为(13.4±1.5)g/L,显著低于对照组【(18.3±1.8)g/L,P<0.05】,血清IgG水平为(10.9±2.4)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3.6±2.9)mg/mL,P<0.05】,血清IFN-γ水平为(13.0±2.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1±2.8)ng/mL,P<0.05】。结论 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AIH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能与改善了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3%,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1]。目前中国尚无确切的MM流行病学资料,估计发病率为(1~2.5)×10-5/年[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适合移植MM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随着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ASCT的地位受到挑战,最新的研究显示:ASCT可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总体生存期(OS)并无明显获益[3]。尽管如此,无论是传统药物时代还是新药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WHO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lan 2020)中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一,分别为17.9%和23.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1.4%;18%)[1]。肺癌占癌症相关伤残调整生命年25.4%,成为伤残调整寿命年负担主要原因[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肺癌类型,约占85%,多数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为晚期,预后不佳[3-4]。  相似文献   

16.
<正>肺癌的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居恶性肿瘤之首[1]。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整个肺癌病例约85%,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rim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PPLELC)是其中罕见类型[2]。PPLELC病理可见分化差的肿瘤细胞和大量淋巴细胞浸润,PPLELC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在东南亚,如中国的广东、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区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地区[3-4]。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1]。老年AA约占全部AA病人的1/3[2],具有发病率高、感染及出血风险大、治疗耐受性差、生存期短等特点。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epatitis 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HAA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A,较为罕见[3],起病较急,病情更为凶险,多见于急性肝炎后的2~3个月。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组织向后中部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所引起的膀胱、直肠麻痹,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以下称瘫痪),是一种较少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本院收治11例,均系青壮年。病程1天~17个月。发病部位在胸12~腰1 2例,腰3~4 1例,腰4~5 6例,腰5~骶1 2例。经手术剔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后,膀胱、直肠麻痹均于术后1~37天逐  相似文献   

19.
<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85%[1],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2],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非常低,约为16%[3],是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原因[4]。临床上,大部分NSCLC诊断时已为晚期疾病[5],故对参与NSCLC发生发展相关分子及其功能意义认识的提高,可能影响肺癌的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给予卡介苗(BCG)免疫治疗对结核病化疗效果和T细胞严群的影响。方法8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2)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3)单纯化疗对照组;(4)模型效果判断组。各组于实验开始接受结核杆菌(Mtb)攻毒;第1个月末处死模型效果判断组全部大鼠作病理学和结核杆菌细菌学检查,其他各组于第1个月末接受抗结核化疗,其中第1组化疗开始加用BCG治疗,第2组化疗1个月后加用BCG治疗。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各组大鼠于Mtb攻毒前和Mtb攻毒后1、2、3、5个月末的外周血中CD3+、CD4+、CD8+、DPT细胞含量,第2、5个月末加查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1)Mtb感染后1个月内1、3、4组各死亡2只大鼠,第2组死亡1只大鼠。化疗开始后4个月治疗期死亡率:化疗一开始即同步加BCG治疗组22.2%(4/18)高于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0/19),P<0.05;化疗对照组为5.6%(1/18),(2)结核病鼠表现为CD4/CD8比值(可伴CD4+细胞)降低、CD8+(可伴DP)细胞升高,P<0.05或P<0.01;这种改变可在化疗后1-2个月内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3)化疗开始同步加用BCG组治疗1个月时表现为T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8+、DP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或P<0.01;治疗2个月后CD3+、CD4+T细胞恢复到正常范围而仍保持CD8+、DPT细胞较高水平。(4)化疗1个月后再加用BCG组在加用BCG后表现为CD3+、CD4+细胞百分率不降低而CD8+、DP细胞升高。结论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而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是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第一个月死亡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DP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细胞。BCG作结核病的免疫治疗应在化疗1个月后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