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分离R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CD3、A-CD28),然后加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IL-17~+/IL-6~+水平.分组:①健康对照组;②RA病情稳定组;③RA病情活动组.结果 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纯度>90%.RA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1.54±0.41)显著高于RA病情稳定组(0.70±0.21,P<0.01),二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2±0.12,P<0.01).用A-CD3、A-CD28、IL-23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组显著增加(P<0.05).CD4~+T细胞IFN-γ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而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IL-6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IL-17胞内表达水平与IFN-γ、IL-6无显著相关.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存在异常增高的Th17细胞,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有望作为判断RA患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的比例及单个核细胞(PBMC)中RORγtmRNA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在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PBMC中RORγt mRNA及IL-17 mRNA的水平。结果:严重全身性感染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RORγtmRNA及IL-17 mRN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严重全身性感染组高于感染性休克组(均P0.05)。结论: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血Th17/CD4+细胞比例增加,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h17细胞参与了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初诊T2DM患者,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T2DM接受单纯胰岛素(Ins)治疗12 w,于治疗后分别采血,运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IL-4在Th1/Th2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T2DM Ins治疗前表达CD4+IFN-γ和CD4+IL-4的细胞百分比分别(1.99±0.28)%和(2.82±0.35)%,Th1/Th2比率为0.76±0.06,治疗后表达CD4+IFN-γ和CD4+IL-4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9±0.31)%和(2.23±0.27)%,Th1/Th2比率为1.35±0.08,治疗前后相比Th1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Th2细胞有所下降(P>0.05),治疗前后Th1/Th2比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2DM Ins治疗后Th1、Th2细胞、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Homa B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能调节T2DM患者Th1/Th2的免疫失衡,有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调节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 50例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名)外周血的CD 4 Th1和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在PTX干预下的变化.结果 心衰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增高而分泌IL-10的Th2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PTX干预组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而分泌IL-10的Th2型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结论 心衰患者存在CD 4 Th细胞亚群平衡偏移,而PTX可以逆转充血性心衰患者 Th1/Th2细胞的失衡,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从而有可能使心衰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SLE组)和63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RNA和IL-10mRNA表达情况;采用凝胶图像扫描系统对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密度扫描.结果SLE组IL-10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IFN-γ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LE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0分者IFN-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10分者,IL-10 mRNA表达在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时存在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现象;IFN-γ表达增高与SE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h17细胞及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1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水平。取食管癌组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7。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6.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1.6%(P<0.05),Th17占CD4+T细胞比例在食管癌Ⅰ+Ⅱ期者为4.9%±2.2%,Ⅲ+Ⅳ期者为8.3%±2.5%(P<0.05),与肿瘤TNM分期有关。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IL-17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29、0.43±0.25,两者相比,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h17细胞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BsAg负载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自身Th1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Fico11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含ThIL-4 rhGMCSF的完全培养基诱导DCs.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CD80,CD86,CD40和HLA-DR分子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别与患者自身的DCs共培养,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后CD4 T细胞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4,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IL-4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sAg、IFN-γ和HBsAg IFN-γ组DCs表面表达CD80,CD86,CD40和HLA-DR分子水平较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DCs分泌的上清液中、IL-12水平也较高.与对照组相比,HBsAg、IFN-γ和HBsAg IFN-γ组DCs与自身Th细胞共培养后,Th1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10.76%±3.98%,11.43%±4.32%,15.28%±4.73% vs 7.84%±3.10%,P<0.01),Th2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降低(1.43%±0.96%.1.68%±0.16%,0.92%±0.21% vs 2.61%±1.27%,P<0.01),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增高(578±47 mg/L,496±92 mg/L,784±97 mg/L vs 342±34 meg/L,P<0.05),IL-4的水平降低(187±52 mg/L,169±38 mg/L,89±37 mg/L vs 226±48 mg/L,P<0.05),以HBsAg IFN-γ组最为明显.结论:经HBsAg负载的DCs可以改善患者体内因DCs功能低下而引起的Th1细胞分化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徐雪  裘昊旻  薛愉  吕玲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0):669-67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IL-17、干扰素(IFN)-γ水平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和Th1细胞表达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血浆中IL-17、IFN-γ浓度;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h1细胞表达比例.进一步分析Th17/Th1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SLE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SLE活动期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而SLE患者Th1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SLE患者血浆IL-17水平、Th17细胞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体内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明显相关,提示IL-17/Th17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黏膜免疫细胞方面。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在模拟人类UC的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饮用5%DSS溶液7 d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实验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于第8 d处死小鼠,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IL-1β含量;分离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以CD3/CD28单抗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并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Th17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F4/80+CD11b+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内Th1、Th17细胞因子表达。结果:结肠炎模型组DAI随实验进程而逐渐增加,于第7 d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01),淋巴细胞IL-17A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5),IFN-γ分泌水平亦呈增高趋势(P>0.05),CD4+T细胞内IL-17A、IFN-γ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过度激活可能通过释放效应细胞因子诱导巨噬细胞等浸润、活化,参与介导小鼠DSS结肠炎模型的肠黏膜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γ干扰素诱生肽(IP)-10和IL-12分泌水平和T亚群细胞的影响。方法 16例不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SLE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的PBMCs分空白孔、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孔、PHA CsA孔、CsA孔、PHA CTX孔、CTX孔行体外细胞培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PBMCs培养上清IFN-γ、IL-10、IL-12 P40 P70和IP-10分泌水平。同时,对10例重度活动的SLE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的PBMCs,采用上述给药方案体外培养后,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 IFN-γ-IL-10 T细胞、CD4 IFN-γ IL-10-T细胞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不同程度增高,同时PBMCs中表达CD4 IFN-γ-IL-10 T细胞、CD4 IFN-γ IL-10-T细胞和CD4 IFN-γ IL 10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 0.05),CsA及CTX均能抑制SLE 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 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同时CsA还能显著抑制活化状态下PBMCs中表达 CD4 IFN-γ-IL-10 T细胞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比例增高(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存在Th1 和Th2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CsA与CTX均能干扰SLE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与CTX相比,应用CsA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Th17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4例PBC患者(PBC组)和20例健康人群(HC组)的外周血和肝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淋巴细胞/Th17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7、IL-22水平,比较2组间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清IL-17、IL-22与ALP、GGT的相关性,同时对比CD4~+T淋巴细胞/Th17、IL-17在PBC不同病理学分期表达的水平。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Th17和血清IL-1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17表达水平与ALP、GGT均呈正相关(P0.05),PBCⅢ-Ⅳ期外周血、肝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Th17水平高于PBC I-Ⅱ期(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Th17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D4~+T淋巴细胞/Th17的深入研究可能对于明确PBC的病因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别在刺激的第0d、5d、10d和15d时检测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对分泌IFN-γ或IL-4的不同细胞群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较正常人升高,CD4+/CD8+较正常人升高,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较正常人升高;猪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第0d、5d、10d和15d时,分泌IFN-γ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42%±5.53%,30.46%±4.94%,36.52%±4.73%,38.69%±5.58%;分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2%±0.52%,3.00%±0.57%,3.81%±0.70%,5.03%±0.73%。六钩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囊虫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BMC中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随着囊尾蚴抗原刺激外周血PBMC时间延长,分泌IFN-γ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Th细胞亚型分布情况,揭示男性免疫性不育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型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1和Th2的效应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在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免疫性不育患者CD3+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免疫性不育者CD4/CD8比值下降并倒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IFN-γ mRNA在免疫性不育组的表达量显著上调,IL-4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免疫系统出现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及Th细胞分化向Th1细胞方向极化偏移。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Th)1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将85例患者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绞痛(UA)组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例和胸痛综合征(CPS)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浆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AMI组和UA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 T细胞比例分别为(2.3±1.3)%、(2.1±1.1)%,明显高于SA组(0.5±0.3)%和CPS组的(0.3±0.2)%(P<0.01).AMI组和UA组患者IL-17和IL-23水平[IL-17:AMI组(72.3±50.2)ng/L、UA组(64.6±38.7)ng/L;IL-23:AMI组(615±254)ng/L,UA组(571±252)ng/L]亦明显高于SA组[IL-17;(24.2±15.3)ng/L,IL-23:(136±67)ng/L]和CPS组[IL-17:(20.8±13.3)ng/L,IL-23:(128±70)ng/L],P<0.05;而SA组和CP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IL-17水平与血浆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方法 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感染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每鼠(40±5)条。感染后5~6周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分别用抗小鼠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1μg/ml)和抗小鼠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1μg/ml)刺激,培养4 h后收集细胞,RT-PCR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mRNA的转录水平;培养72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同时用佛波酯(PMA,10 ng/ml)和离子霉素(1μg/ml)刺激淋巴细胞5 h后,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的含量和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培养物上清液中IFN-γ[(214.3±62.6)pg/ml]和IL-17[(176.8±62.1)pg/ml]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小鼠[(46.7±13.9)和0 pg/ml](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IL-17和ROR-γt mRNA转录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小鼠。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细胞CD4+T细胞中,Th17细胞的比例为(0.55±0.03)%,明显高于健康小鼠[(0.16±0.01)%](P<0.05)。在CD4+T细胞中,IL-17+IL-4+细胞占0.06%,IL-17+IFN-γ+和IL-17+IL-5+细胞各占0.02%,IL-17+IL-9+细胞占0.01%,未检测到IL-17+IL-10+和IL-17+Foxp3+细胞。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能诱导Th17细胞产生。Th17细胞能分泌IL-4,及少量的IFN-γ、IL-5和IL-9,不分泌IL-10,也不表达Foxp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32例SLE活动期患者作为SLE活动组、30例SLE稳定期患者作为SLE稳定组及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质水平与mRNA水平检测其外周血CD4+T细胞IL-17及FoxP3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活动组外周血CD4+T细胞IL-17蛋白质(1.01±0.22)%及mRNA(2.04±0.6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LE稳定组(0.48±0.16)%、(1.12±0.34)及健康对照组(0.41±0.12)%、1(P<0.01),但SLE稳定组与健康者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外周血CD4+T细胞FoxP3蛋白质(2.36±0.54)%及mRNA(0.42±0.1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LE稳定组(4.34±0.95)%、(0.87±0.28)及健康对照组(5.09±1.17)%、 1(P<0.01),SLE稳定组又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可能存在Th17/调节性T细胞的失衡,且失衡程度可能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意义。方法30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Treg CD4~+T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表达情况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降低,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盒子21转录因子(T-bet)表达均显著降低(P0. 05);Th2,Th17,Treg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其各自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13,IL-17α、IL-17f、IL-21、IL-22,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转录因子GATA3,维甲酸孤儿核受体家族(ROR)γt,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 3表达均显著提高(均P0. 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受到了抑制,Th2、Th17、Treg细胞亚群都得到促进,提示这些CD4~+T细胞亚群可以作为判断卵巢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CD4+炎症性T细胞(Th17细胞)和Foxp3+CD4+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互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研究.测定RA患者外周血IL-17+CD4+T细胞及Foxp3+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IL-6、IL-23和IL-17水平.结果 RA患者外周血IL-17+CD4+T细胞明显升高(P<0.01),而Foxp3+CD4+T细胞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中IL-6、IL-23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而TGF-β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A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高,而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体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是引起上述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CD4+炎症性T细胞(Th17细胞)和Foxp3+CD4+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互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研究.测定RA患者外周血IL-17+CD4+T细胞及Foxp3+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IL-6、IL-23和IL-17水平.结果 RA患者外周血IL-17+CD4+T细胞明显升高(P<0.01),而Foxp3+CD4+T细胞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中IL-6、IL-23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而TGF-β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A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高,而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体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是引起上述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CD4+炎症性T细胞(Th17细胞)和Foxp3+CD4+调节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互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研究.测定RA患者外周血IL-17+CD4+T细胞及Foxp3+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IL-6、IL-23和IL-17水平.结果 RA患者外周血IL-17+CD4+T细胞明显升高(P<0.01),而Foxp3+CD4+T细胞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中IL-6、IL-23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而TGF-β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A患者Th17细胞数量增高,而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体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是引起上述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