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法36例观察对象采用小剂量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始剂量为1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利巴韦林用量为600—1000mg/d,1周后将干扰素的剂量提高到200万u,隔日1次注射至12周,对耐受较好的26例患者将干扰素增加至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至24周;其中10例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至48周,分别随访24周。对36例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结果36例患者中26例坚持抗病毒治疗,16倒抗病毒治疗24周,10例抗病毒治疗48用。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经过治疗,26例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病毒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至48周患者随访24周时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29例为基因1型,28例1b型,1例为1a型;其余7例为基因2型,2a型。结论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逐渐加量的个体化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河南地区HCVRNA基因分型以1b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处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21例处于失代偿期,73例处于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运用600~8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 ug/周派罗欣皮下注射进行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135~180 ug/周派罗欣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调整剂量。分别在治疗12、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CV RNA等指标,并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该文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21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及73例处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 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24周的治疗后,TBIL、AST、ALT和HCV RNA水平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小剂量利巴韦林联合派罗欣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进而缓解肝脏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学与寄生虫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第一个针对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于2004年3月26日正式出台。指南明确指出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处于代偿期,26例处于失代偿期,为两者提供利巴韦林与周派罗欣联合抗病毒治疗,前者剂量分别为600-1000mg/天、135-180μg/周,后者剂量分别为600-800mg/天、135μg/周,并随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分别在12、24周时对于两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药物反应开展统计与分析。结果:与开展药物治疗之前相比,在治疗12周,患者临床疗效不显著(AST、TBIL、ALT及HCV RNA),P0.05;在治疗24周,患者AST、TBIL、ALT及HCV RNA指标呈现明显改善,P0.05。结论:根据丙肝肝硬化患者情况提供利巴韦林与周派罗欣联合抗病毒治疗,并有针对性的调节使用剂量对于改善患者肝脏功能,抑制病毒复制,从而缓解纤维化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先生今年59岁。半年前,他在去医院体检时,被确诊患有丙肝肝硬化。医生建议他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以清除其体内的丙肝病毒。但李先生曾听别的医生说过,肝硬化是使用干扰素的禁忌症,肝硬化患者不可使用此类药物。因此,李先生没有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而是仅仅服用了一些保肝药。三个月前,李先生在去医院复查时发现,他体内丙肝病毒的指数很高,病情有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并发症消除后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小剂量PEG-IFNα-2a135μg每周1次,利巴韦林0.60.9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监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HCV RNA,对病毒学应答进行评估。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4周给患者行肝穿,活组织病理检查,做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全部完成抗病毒疗程并随访24周;66.7%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5例复发,2例无应答;其中16例患者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3例加重。结论: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SVR,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且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巴韦林.同时给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后随访24周。结果40例患者中有29例坚持抗病毒治疗,其中17例治疗24周,12例治疗48周。治疗后,29例患者纳差和腹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和48周时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以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小剂量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今年52岁,患丙肝已经3个月了。患病后,我一直使用干扰素和保肝药进行治疗,但转氨酶指数没降下来,丙肝病毒也没有转阴(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指数为107拷贝/毫升),疗效很差。请问,现在我应如何进行治疗?四川黎明黎明读者:目前,治疗丙肝的标准方案是联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病毒唑)。采用这个方案治疗丙肝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你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临床实践证实,大多数急性丙肝患者和4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患者在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在行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脾功能亢进改善3个月后,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 Peg-IFNα-2a,1周1次,并口服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持续1 a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第1,4,6,8,12周随访,以后每1个月对患者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 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结果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病人使用脾栓塞或脾切除术处理脾功能缓解后,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3.88%.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较好的SVR,延缓了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减少了肝衰竭及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在丙肝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1 月解放军第425 医院收治的丙肝复发患者200 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疗程为12 个月)和B 组(疗程为18 个月),均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并分析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A 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71 例,复发13 例,无应答3 例;B 组SVR74 例,复发6 例,无应答4 例。两组SVR 率、 无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 组复发率低于A 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B 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谷丙转氨酶、血小板计数与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肝复发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输血感染、既往是否使用过干扰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病毒载量、药物减量或停用患者的SVR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影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复发患者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持续治疗18 个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肝功能,降低丙肝复发率,但对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并无改善作用,其治疗效果受HCV 基因型、病毒载量及药物减量或停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1994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败毒散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该病4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为长期在门诊诊治的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1)有输血或输注血制品吏;(2)不同程度地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治疗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使用标准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失败后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以索氟布韦(Sofosbuvir)为主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HCV-RNA、肝功能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患者口服DAAs 12周后14例患者的HCV-RNA降至检测限以下,1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2例由中度异常恢复至轻度异常,临床症状改善;停止治疗随访至24周,15例患者的HCV-RNA降至检测限以下,12周未将至检测限以下的2例患者中1例出现复发,2例肝功能异常中1例恢复正常,1例仍轻度异常;治疗观察中4例治疗早期出现头痛不适,2例出现全身乏力,2例出现纳差、 腹胀,1例出现肝区不适,3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结论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在经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索氟布韦治疗初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α-干扰素在丙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丙肝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α-干扰素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25~34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高,55岁以上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低,且患者年龄越大,治疗总有效率越低(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P<0.05)。结论丙肝治疗与控制具有较大难度,现阶段α-干扰素是治疗丙肝的最佳药物,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秀娟 《中外医疗》2009,28(21):88-88
有资料是明,丙肝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且其异源性较高,对再感染无保护作用,并仍有相当比例的高危人群尚未发现,因此,控制丙肝前景不容乐观。目前认为α-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有资料表明,丙肝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且其异源性较高,对再感染无保护作用,并仍有相当比例的高危人群尚未发现,因此,控制丙肝前景不容乐观。目前认为α-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本文作者通过对37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了丙肝患者的临床特点,及α-干扰素对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受年龄、病理分期、是否合并其它类型肝炎等的影响较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α-干扰素在丙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丙肝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α-干扰素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25-34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高,55岁以上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低,且患者年龄越大,治疗总有效率越低(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P〈0.05)。结论丙肝治疗与控制具有较大难度,现阶段α-干扰素是治疗丙肝的最佳药物,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禹蔚琴 《中外医疗》2016,(7):117-118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脾栓塞手术或者脾切除手术,在脾功能亢进改善时间3月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并口服利巴韦林联合,观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用药后,早期的应答率为54.76%.在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血液ALT复常率为85.71%,治疗的终点应答率为83.33%,患者的持续治疗应答率为61.90%,要明显高于早期应答率(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 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是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16例观察对象采用小剂量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利巴韦林治疗。初始剂量为干扰素100万IU,隔日1次,肌内注射,苦参素600mg/d,利巴韦林用量为600~1000mg/d。2周后将耐受良好的15名患者干扰素的剂量提高到300万IU,隔日1次,注射24周;其中13例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至48周,分别随访24周。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坚持抗病毒治疗24周,13例抗病毒治疗48周,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经过治疗,16例患者的纳差、腹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结束时的肝功能(ALT、AST、ALB、TB)指标、凝血指标(PTA)、病毒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至48周患者随访24周时与治疗结束时相比,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小剂量干扰素逐渐加量联合苦参素、利巴韦林的个体化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丙肝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治疗的68例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的丙肝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后,其中,获得显效的患者为38例(55.88%),获得有效的患者为26例(35.24%),其总有效率为94.12%,而获得无效的患者为4例(5.88%)。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丙肝患者进行治疗,且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治疗成功率得到提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60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效果好瑞典为评价延长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和HLVRNA的作用,Reichard等对40例血清ACT升高1年以上,抗HCV阳性,组织学也符合慢性丙肝的患者用IFN-r2b治疗(3MU,每周3次,共60周)的效果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