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的现状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监查,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过敏性休克、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今年以来该药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大量增加。加上去年禁止使用的穿琥宁注射液,国家药监局已经对两种中药注射剂进行了封杀。 相似文献
2.
谢小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492-493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的定义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注射剂",通常由1~3种药物制成,具有绕过皮肤或黏膜等保护人体的天然屏障和肝脏首过作用,最大限度发挥生物利用功能,最终达到治疗目的[1].但是,TCMI成分复杂,其所含的动植物蛋白、多肽、鞣质、多糖等物质极易导致过敏反应;TCMI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或药物变质产生的杂质亦可形成过敏原[2].因此,TCMI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TCMI使用安全亟需关注.本文就临床使用TCMI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ADR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年9月至2008年6月25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总病例数603例,其中中药不良反应病例114例,占总上报病例数18.91%;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或者物质制成溶剂的粉末或者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它在保存传统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目前已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一直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因为是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常见原因,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132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30~60岁之间患者最多;ADR累及器官以皮肤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分别占31.1%、24.2%、18.2%),3种器官损害占73.5%,较其他器官损害明显为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药证不符因素为引起中药注射液ADR的重要原因,其次为配伍失误、应用时间过长,三者占全部原因的77.2%,较其他因素明显为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注意中药的辨证论治、注意输液反应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谢子任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0,(5):486-488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我市2006~2009年剖宫产率从原来的47.63%增加到61.05%。剖宫产指征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排列顺序:产道狭窄、胎位异常、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巨大儿变化为:胎儿窘迫占首位,其次分别为相对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瘢痕子宫、社会因素、产道狭窄、巨大儿,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是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型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因此, 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已引起临床的质疑, 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笔者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防范措施的研究,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11.
高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6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原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不良反应2016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4日108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段、注射剂种类、不良反应时间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在年龄分布方面,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大,为47.22%,其次是50-59岁、40-49岁;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10-15分钟所占比例最大,为33.33%,其次是30分钟至1天;在注射剂种类方面,以理血剂所占比例最高,为52.78%,其次是清热剂、祛痰剂;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损害所占比例最大,为33.33%,其次是循环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药物种类等有一定关系,常见于用药后10-15分钟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诊疗过程中收集的中药静脉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药学期刊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CDR的特点及成因。[结论]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医院使用中药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1年医院使用中药注射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10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64例,明显高于女性36例(X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76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4例(X2=4.25,P<0.05);10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48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例,46.0%)、胃肠系统损害(18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12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8例,8.0% )、呼吸系统损害(2例,2.0%)(X2=2.84,P>0.05;X2=3.84,P<0.05;X2=6.74 P<0.01;X2=6.8,P<0.01).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