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2例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病理证实的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62例SCLC中,中心型SCLC 53例(85.5%),周围型SCLC 9例(14.5%).61例(98.4%)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1例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其中肿块密度均匀58例(93.5%),钙化及空洞1例.37例(59.7%)发现支气管狭窄,16例(25.8%)伴阻塞性肺炎,10例(16.3%)伴阻塞性肺不张.34例(54.8%)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60例(96.8%)肺门淋巴结增大,54例(87.1%)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 SCLC的CT主要征象以肺门区实性肿块为主,多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2.
杨春静  是德海  李春莉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81-1882,1884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结果:58例SCLC中,中央型SCLC 49例(84.5%),以肺门或纵隔旁实性肿块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的CT特征表现,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多数周围型小细胞肺癌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小细胞肺癌多表现为中央型,认识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征有助于及时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SCL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1)肺门区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光滑,相应支气管改变轻,肿块包绕支气管形成"包绕征";(2)纵隔淋巴结肿大早而明显;(3)阻塞性改变少而轻。结论肿块包绕支气管征合并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中央型SCLC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对本病作出及时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纵隔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途径.方法 对22例纵隔型SCLC进行回顾性CT分析,并与病理观察相对照,讨论SCLC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结果 SCLC纵隔广泛性淋巴结肿大与肺门肿块、而肺不张少见,且程度较轻,是纵隔型SCLC的CT特点,CT诊断的可能性达64%(14/22),结合经皮针刺活检阳性率可达95%(21/22).结论 CT增强扫描结合CT导向经皮针刺活检是纵隔型SCLC确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4 0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特征表现。结果中央型SCLC 35例,CT表现为肺门分叶状肿块或结节,增强扫描病灶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内部不规则坏死16例、可见扩张血管14例,7例伴轻度阻塞性不张或炎症。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1例、远处转移8例。周围型SCLC 5例,病灶均为单发结节,边缘无明显毛刺,平扫CT值18-36HU,增强扫描2例为病灶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SCLC患者的常规HE染色可见细胞较小,挤压变形、核浆比增大,CD56、Ki-67阳性率均可达100%。螺旋CT检查征象主要包括肺门区实性肿块,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早期血行转移,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可据此提出诊断或疑诊,确诊仍须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鳞癌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肺鳞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治疗前行CT检查的96例肺鳞癌患者的资料,总结肺鳞癌的CT征象及特征。结果:中央型肺癌65例,周围型肺癌31例;左肺34例(35.42%),右肺62例(64.58%);CT征象包括:分叶征78例、毛刺征44例、胸膜凹陷征26例、血管集束征21例、棘突征12例、空洞13例、坏死47例、钙化15例、支气管截断38例、远端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37例、小泡征7例、充气支气管影7例;胸膜受侵21例,纵隔大血管受侵7例,食管受侵2例,局部肋骨受侵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1例,肺门淋巴结转移35例,肺内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7例,脑转移5例,肝转移4例。结论:鳞癌多为致密性的软组织肿块,CT征象常见分叶、坏死、空洞、支气管截断及远端阻塞性的炎症、不张等征象,肺鳞癌具有多发点灶状坏死及空洞形成,纵隔、胸膜、胸壁的直接侵犯,占位效应强、扩展性大等特点。认识鳞癌的CT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21-123
目的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显示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与中纵隔紧贴3例,贴于后纵隔旁,呈肿块状突出3例,位于前纵隔4例,大小15 mm×13 mm~42 mm×36 mm。肺门呈结节状,癌肿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分叶状征象,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且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其中,13例可见内缘脂肪线影,19例无脂肪线影;边缘光滑5例,毛刺15例,分叶12例,5例可见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主支气管旁。病理诊断:肺腺癌5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8例。MRI诊断除前述情况外还可见肿块侵袭胸椎、胸壁及胸膜等,其中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中央高信号),且冠状面与矢状面可见支气管狭窄、闭塞,增强扫描后肿块出现明显强化表现。6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较均匀强化,9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7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结论纵隔型肺癌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点,用于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有效避免及减少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徐磊  王德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25-262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分型及诊断途径。方法:对65例SCLC的CT表现回顾性分析,18例病理对照、观察,分析SCLC的CT表现与病理关系。结果: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是SCLC的CT表现特点,CT诊断的可靠性大约为80%,结合经皮穿刺活检可提高到90%。结论:CT螺旋扫描结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SCLC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Iung cancer,ACLC)的CT表现,为日常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5例本院经病理证实的SCLC的64排螺旋CT(64-MS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证实病变均为中央型肺癌,20例延支气管壁匍匐生长,5例伴有远端阻塞性炎症,25例均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10例支气管管腔狭窄,其中1例完全闭塞.结论 大部分SCLC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即延支气管壁匍匐生长,多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现多为晚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磁共振及手术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病例,分析其磁共振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肺门区肿块10例(占66%,其中左侧4例,右侧6例);下叶背段肿块1例,占7%;支气管狭窄、阻塞8例,占53%;阻塞性肺炎5例,占33%;阻塞性肺不张8例,占53%;肿瘤侵犯纵隔及胸膜6例,占40%;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占33%;Gd-DTPA增强后,10例肿块均显著强化.结论:MRI在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肺癌的分期及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CT表现及其与小细胞肺癌(SCLC)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LCNEC及34例SCLC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30例LCNEC常表现为双肺上叶80%,体积较大(4cm者70%),边界清楚(70%),浅分叶(86%),平扫及增强扫描密度不均匀(73%、100%),轻到中度强化(90%),坏死常见(100%),且为多发或弥漫坏死(80%),肿瘤内部血管多变细、模糊(85%),常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肿大(60%)及坏死(77%);而空洞(6%)、支气管血管征(3%)少见。LCNEC相比SCLC沿支气管血管束生长,肺门及纵隔侵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融合比率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CNEC具有一定CT特征,与SCLC相比存在一定鉴别点。  相似文献   

12.
许川  王荣品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25-1227
目的:总结分析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SCUC)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纤支镜病理证实的18例SCU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中央型肺癌13例,肿块有分叶者7例,其余肿块平扫与肺不张及肺门肿大淋巴结分界不清,增强检查可区分肿块及累及范围、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外围型肺癌5例,原发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3例,不规则肿块状1例,小片状1例;边缘光滑3例,浅分叶1例,毛剌1例;增强后平均CT值增加35.3Hu;有纵隔及肺门转移3例。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SCUC的累及范围,有无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为临床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CT检查在青年型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47-1848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青年型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青年型肺癌的X线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青年型肺癌患者胸部X光片表现多样性,X线征象不典型,以肺内斑片状浸润影及胸腔积液为主,典型的块影或单侧肺门影增大相对少见;本组中X线平片25例误诊,误诊率达83%;CT检查8例误诊,误诊率27%。结论:青年型肺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多,转移早。CT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狭窄、阻塞、肺门肿块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等特征性表现,因此在青年型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新记 《求医问药》2014,(19):55-56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组)和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其肿瘤所在的位置、形态、发生支气管闭塞肺不张、肺门纵隔淋巴肿大、血管受侵犯的程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进行强化扫描的均匀度、胸腔积液的CT表现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LC患者在进行螺旋CT检查时可出现中央型发病、肿瘤组织的形态不规则、肺门纵隔淋巴肿大及血管受侵犯率较高等征象,这是对SCLC与NSCLC进行鉴别诊断的主要螺旋CT征象。  相似文献   

15.
邹龑  李佩 《四川医学》2011,32(8):1302-1304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所有支气管恶性肿瘤的12%~15%,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通常中央型居多,伴有广泛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并易于通过血道向远处播散。SCLC由肺Kulchitsky细胞恶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特点.结果:22例肺肉瘤样癌中,周围型19例(86.3%),中央型3例(13.7%);均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密度大部分不均匀,1例(4.5%)钙化,5例(22.7%)空洞.17例(77.3%)呈类圆形,3例(13.7%)呈楔形,1例(4.5%)呈葫芦状,1例(4.5%)呈条状.19例(86.3%)有分叶,7例(31.8%)有毛刺,3例(13.7%)有胸膜凹陷征.3例(13.7%)支气管狭窄伴阻塞性肺不张,1例(4.5%)纵隔大血管被侵犯,12例(54.5%)侵犯邻近胸膜或胸壁,15例(68.1%)肺门淋巴结增大,14例(63.6%)纵隔淋巴结增大.转移到同侧肺2例(9.1%%),骨1例(4.5%).结论:肺肉瘤样癌以周围型为主,肿块较大,密度不均匀,易侵犯邻近胸膜或胸壁,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早期的X线、CT表现,分析其分型及组织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6例小细胞肺癌的初次X线平片及CT片进行分析。根据小细胞肺癌的特殊细胞生物学特征,将其大致分成中心型和周围型两类。结果 肺内结节或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肺内肿块少空洞、少不张呈流注性生长是小细胞肺癌的影象学特征。结论 根据X线或CT特征再结合经皮穿刺活检,可大大提高SCL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分型。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且行CT增强检查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45例,参照CT八分型法分析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45例SCLC患者中,中央肺门型10例(22.2%),中央合并纵隔型21例(46.7%),周围型6例(13.3%),周围合并纵隔型3例(6.7%),沿淋巴管扩散型2例(4.4%),胸膜转移型2例(4.4%),肺叶型1例(2.2%),类肺炎型0例(0)。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SCLC的特征,特别是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血管受侵情况,CT八分型法根据原发灶部位及转移情况进行分型,较传统两分型(中央型、周围型)更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煤工尘肺大阴影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伴有大阴影的尘肺的辅助诊段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煤工尘肺大阴影病例的螺旋CT表现,总结其大小、分布、密度、内部征象、周围征象、胸膜改变、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CT特点。结果阴影最小者为15mm×12mm×23mm,最大者为64mm×53mm×52mm;多位于肺的背侧部内中带,右肺多于左肺;CT值范围47~87HU,平均值65HU;60例患者中伴有钙化灶者55例,8例可见空洞;周围征象:47例大阴影周围伴有小阴影,52例大阴影周围纤维索条影及毛刺样改变,43例大阴影周围肺气肿、肺大泡;胸膜改变:49例可见胸膜增厚、粘连、钙化、牵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58例可见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增大、增多、钙化。结论螺旋CT可以明确显示尘肺大阴影的大小、分布、密度、内部征象、周围征象、胸膜改变、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煤工尘肺大阴影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