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近年来,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实施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少侵犯上述组织,术后生存时间长,改善生活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中心大部分患者术前已行细针穿刺诊断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所以术中先将单侧腺叶切除,送术中冰冻,等待期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后,进一步实施功能性的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根治术,研究组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术+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外科医师的口头语:"暴露好,要有张力,保持平面,把间隙拉出来!"一台成功的手术一定思路清晰、解剖精细、术野干净,而前提就是找到正确的层次,在正确的间隙里分离,方可做到病变组织的整块切除,又保护周围的重要脏器。而今,传统的"间隙"、"层次"、"平面"等已上升到"层面外科"的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位弧形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彻底性、安全性和感官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8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和峡部切除术+中央区(Ⅵ区)及同侧或双侧颈部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分别比较低位弧形切口(低位组,279例)和传统“L”形切口(传统组,36例)病人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并通过量表评价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低位组病人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与传统组病人侧颈区的总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位组病人Ⅱb、Ⅴ区淋巴结清扫数低于传统组病人(P<0.05)。低位弧形切口在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以及病人肩部僵硬、紧缩感、疼痛和麻木感等方面得分均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累及Ⅱa区时,Ⅱb区转移风险增高(r=0.197,P<0.001);多区转移时,Ⅱa和Ⅴ区转移风险均增高(r=0.242、0.243,P<0.001)。结论 低位弧形切口保留颈丛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在保证治疗彻底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但对于Ⅱa区或多区转移的病人,仍推荐采用传统“L”形切口。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区淋巴结指喉前,气管前及两侧气管旁淋巴结,是甲状腺癌最常见转移的一组淋巴结。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即是清扫该区域的淋巴脂肪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改变及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病人46例,分析性别、年龄、抽烟史、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式等因素对术后肺部改变及发热的影响。结果左侧颈部清扫10例,右侧颈部清扫24例,双侧颈部清扫12例,不同清扫方式术后的病人肺部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改变阳性8例,其中4例术后发热(50%),肺部改变阴性38例,其中1例出现术后发热(2.6%)。是否肺部改变术后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廋4例,体重正常25例,超重13例,肥胖4例;不同身体质量指数病人的肺部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比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更容易出现肺部改变,而发生肺部改变的病人更容易术后发热。偏廋或者肥胖的病人更容易出现肺部改变及术后发热。  相似文献   

7.
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428例(506侧),其中在标准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简化操作过程(简称简化术式)完成手术349例侧。术后分组检测各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中行中央区淋巴结(Ⅵ区)清扫者441例侧,转移发生率为52.83%(233/441);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Ⅱa、Ⅲ、Ⅳ、Ⅴb区)者385例侧,转移发生率为44.42%(171/385),其中Ⅱa区23.98%、Ⅲ区67.84%、Ⅳ区53.80%、Ⅴb区4.68%。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即便是微小癌也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对于临床颈侧区淋巴结阴性(cN0)病人也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消除病变遗漏及复发隐患,全面准确评价颈部淋巴结状态。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创伤,更加符合功能性根治的原则,适应证广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占绝对优势,目前发病占比>90%,其转移主要发生在颈部,有报道转移率为30%~80%[1]。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乳糜漏是颈淋巴结清扫术少见但严重且处理棘手的并发症,多见于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滨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3):139-140
已具有60年历史的颈淋巴结清扫术目前仍然是治疗甲状腺癌非常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外科手段。但近年来,随着对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颈淋巴结清扫术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改进,现在主要有三种术式应用于临床:(1)经典式全颈淋巴结清扫术;(2)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3)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但目前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有些争议。哪种情况的甲状腺癌需要做颈淋巴结清扫术,做哪种颈淋巴结清扫术,是许多学者所争论的焦点。现就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做一粗浅的讨论。一、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不做预防性颈…  相似文献   

10.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大多分化程度较高,预后较好,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1].DTC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滤泡性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FTC约占DTC的10%[2],主要经血循环转移,较少经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加Ⅱ~Ⅵ区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61例,4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共65例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滤泡状癌3例,甲状腺髓样癌4例。结果 61例中保留耳大神经60例次,枕小神经50例次,锁骨上皮神经59例次,颈横动、静脉48例次。术后患者随访0.5~4年,1例术后18个月复发,1例3年复发,59例无复发,术后患者均于3个月内耳廓感觉恢复,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外观无改变。结论多功能保留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既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又能有效保留耳廓区、颈部、锁骨上区的感觉,具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或术中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125例,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或患侧全切+峡部+对侧近全切除术,同时加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如术前、术中怀疑或明确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则进一步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结果 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7.6% (72/125),5例发生跳跃性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P =0.705)、单双侧(P =0.504)及有无周围组织侵犯(P=0.086)无明显相关;而年龄<45岁患者、非微小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的患者(70.8% vs 43.3%,P=0.002)、微小癌患者(68.8% vs 25%,P=0.000).cN0患者中仍有43.8%(25/57)术后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甲状腺全切组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并发症发生率(29.1%)与患侧全切+峡部+对侧近全切组(10%)相比有明显升高(P=0.008).结论 中央区淋巴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有较高的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可以清除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以指导手术后治疗,故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早,但预后好。甲状腺切除手术和彻底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是公认治疗甲状腺癌的最佳选择。cN1 病人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但cN0 病人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或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很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切除颈部所有的病灶,目前我国尚没有甲状腺癌的手术指南,本文就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89例行双侧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示踪组、对照组,每组30例,示踪组术中在甲状腺腺体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根据淋巴结黑染情况作为标识来指导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直接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统计淋巴结获检情况,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见示踪组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黑染,手术过程中便于识别,示踪组检获淋巴结中央区平均7.2枚,外侧区(Ⅲ、Ⅳ区)平均14.2枚;对照组中央区平均5.2枚,外侧区(Ⅲ、Ⅳ区)平均8.7枚,示踪组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1例双侧淋巴结清扫患者出现短时间低钙,复查时恢复正常,无长时间声音嘶哑,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术中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最为多见,约占90%。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高达50%~75%。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是外科医师常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指导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人中88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88例中,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8例,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6例,全甲状腺切除2例,颈淋巴结活检32例,结果:甲状腺微小癌11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5.91%(58/88),甲状腺残癌率31.59%(12/38)。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对侵及包膜,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甲状腺微小癌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癌应再次手术。再手术需彻底切除癌灶,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9.
取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切口,左侧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右侧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于颈阔肌深面游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和颌下腺,下至锁骨和胸骨上凹。打开胸锁乳突肌外侧缘,打开颈动脉鞘,暴露右侧颈动脉、颈内静脉,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术中解剖显露二腹肌、舌下神经降支和静脉角,注意保护副神经、膈神经和颈丛。3-0丝线缝合颈阔肌,医用胶水关闭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20.
<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中行颈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但术后可能发生淋巴漏[1-2]。本研究总结笔者医院2008-2014年行甲状腺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例,对术后淋巴漏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行甲状腺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人234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152例,年龄46.8(16~79)岁。淋巴漏的发生界定为术后第2天引流量明显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