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u H  Qian J  Wang L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0):675-677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伴随的肠外表现,探讨其与病变部位和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χ^2检验方法对392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2例UC患者中,82例(20.9%)有肠外表现,其中34例(8.7%)有1种以上肠外表现;全结肠型与左半结肠型UC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率均较单纯直肠型者增高(P<0.05),其中全结肠型的发生率最高,左半结肠型次之,单纯直肠型最低,呈递减趋势,但前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种常见肠外表现的发生率在重度UC患者较轻度明显升高(P<0.05),从轻度、中度到重度呈递增趋势;除强直肠脊柱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外,多数肠外表现的发生与UC活动性密切相关,经氨基水杨酸类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后消失。结论:UC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较高,累及的部位依次为关节、肝胆、皮肤、口腔和眼睛。UC肠外表现的发生与病变部位和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多数肠外表现与UC活动性相关,但与UC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前的住院IBD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指标和入院时血生化检查。分析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2组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IBD患者146例,其中UC 68例,CD 78例。低磷血症总发生率为26.0%(38/146),其中轻度19例(13.0%)、中度17例(11.6%)、重度2例(1.4%);UC患者与CD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C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钙、镁与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0、0.314、0.424、0.986,P分别为0.002、0.009、<0.001、<0.001);CD患者中,血磷除与清蛋白、钙和镁呈明显正相关外(r分别为0.327、0.361、0.985,P分别为0.004、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U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病情程度、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以及诊断与预后。结果211例UC病例,男117例、女94例,中位年龄42岁、中位病程3.1年。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腹泻(90.52%)和血便(82.46%),全身症状有体重下降(38.86%)、活动力下降和纳差(10.90%)等。206例(97.63%)结肠镜检查病变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另外5例(2.37%)除了直肠-乙状结肠有连续性病变外,盲肠-回盲瓣也可见局限性的炎症改变。仅20.51%病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直-乙结肠型最多(40.28%),其次是左半结肠型(20.85%);轻度53.55%、中度26.07%、重度20.38%。肠道大出血6例(2.84%)、肠穿孔1例(0.47%)、结肠癌1例(0.47%)。肠外表现:强直性脊柱炎6例(2.84%)、关节炎2例(0.95%)、虹膜睫状体炎2例(0.95%)。211例都使用磺胺类药物,79例(37.44%)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仅4例(1.90%)应用免疫抑制剂,临床缓解率39.23%、有效率56.94%,8例(3.79%)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福建省UC的病情多较轻,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少,内科治疗多可获得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外表现(附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78-01~2003-12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年间共收治IBD患者201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82例,克罗恩病(CD)患者19例。IBD伴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0·9%(42/201),UC患者为21·43%(39/182),CD患者为15·79%(3/19)。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UC患者年龄小于2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P<0·01),年龄大于5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低(P<0·01)。发生于UC活动期者占89·74%(35/39),而发生在缓解期者仅占10·26%(4/39);CD患者肠外表现均发生在活动期。肠外表现中关节、肌肉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损害。侵犯泌尿系统、甲状腺及肝胆系统者罕见。伴有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及外周关节炎的患者多易合并其他种肠外表现。结论IBD患者伴有肠外表现者并非少见,女性年轻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关节、肌肉及皮肤损害是IBD患者最多见的肠外表现,肠外表现的发生随IBD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增加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调查350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UC患者性别、年龄、肠镜表现、临床表现、病变分布、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350例UC患者中,男191例(54. 6%),女159例(45. 4%),男女性别比为1. 2∶1,年龄(47. 0±15. 7)岁。按每年收治UC患者数统计,总体呈递增的趋势,2017年UC住院数是2013年的3. 3倍。主要临床表现:腹痛237例(67. 7%),腹泻309例(88. 3%),黏液脓血便298例(85. 1%),里急后重280例(80. 0%)。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0例(36. 9%),中度96例(29. 5%),重度109例(33. 5%);病变分布范围:直肠型46例(14. 2%),左半结肠型164例(50. 5%),全结肠型115例(35. 4%)。老年组(≥61岁)与青年组(21~40岁)病变严重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8,P=0. 005),且青年组重度UC发生率更高。不同性别病变严重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6,P=0. 02),女性重度UC发生率更高。给予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好转318例(90. 9%),无效32例(9. 1%),其中初始治疗无效者20例(5. 7%),给予生物治疗后好转,外科手术8例(2. 3%),死亡3例(0. 9%)。结论 UC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与老年组(≥61岁)相比,青年组(21~40岁)重度UC发生率更高,女性较男性患者重度UC发生率更高;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受累较为常见,大多数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探讨昆明市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内镜表现.方法 选取昆明市199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7家大型综合医院379例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UC诊治标准,分析UC患者内镜下表现.结果 有98.2%的病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其诊断符合率为88.4%.100%为活动期,其中轻度38.3%,中度42.2%,重度19.5%.分型如下:直肠型者13.2%,直肠和乙状结肠型26.9%,左半结肠型34.9%,右半结肠型3.2%,全结肠型21.7%.内镜下表现病变呈弥漫性分布90.50%,充血水肿86.20%,糜烂或溃疡76.90%,活动性出血60%,脓性分泌物25%,假性息肉18%.结论 昆明市UC患者的病期以中度为主,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型和直肠和乙状结肠型为主,以弥漫性分布、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肠道神经系统(ENS)异常越来越受学者们关注。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U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UC患者40例,选取同时期单纯性结肠息肉患者10例和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肠黏膜标本和静脉血。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法检测NGF在UC患者和对照组肠黏膜和血清中的表达。结果:NGF在UC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与中度、重度UC患者肠黏膜组织N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与重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肠黏膜组织中NGF表达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505,P0.05)。NGF在UC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病变部位无关。NGF在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9,P0.05)。结论:NGF在UC肠黏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UC发病机制有关,NGF可能是连接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桥梁,且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GF在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可有助于疾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高达40%的肠外表现,其中合并风湿病表现的患者约有30%,是IBD最常见的肠外表现[1].郑连鹏等[2]对我国大陆地区炎性肠病肠外表现分析显示,UC和克罗恩病骨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5.12%和7.49%.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12例;肠易激综合征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VEGF的表达情况,判断不同组间其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VEGF阳性细胞数为64.50±6.15,高于正常对照组VEGF阳性细胞数的27.05±4.10(P0.01)。轻度、中度、重度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组织中,VEGF的阳性细胞数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黏膜表达显著升高。VEGF在轻度、中度、重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黏膜表达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近20年来我院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和临床病理变化,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20年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特点、治疗情况、病程与预后.结果 近20年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增多,并呈逐渐上升趋势.40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23∶1,年龄6~84岁,平均年龄(42.7±14.8)岁,平均病程3.4年.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血便(80.2%)、腹泻(74.O%).肠外表现17例(4.2%),并发症19例(4.7%).病变以慢性复发型(62.1%)为主,轻、中度病变多见(85.9%),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68.3%).93.8%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手术患者14例(3.5%),死亡1例.结论 近20年来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病呈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偏大,病情较轻,病程较短,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少,手术病例少,死亡率低,内科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448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UC患者(UC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结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miR-448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UC疾病活动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UC组的miR-448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的miR-448相对表达量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轻度组低于中度组及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7例UC患者随访期间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1.79%。预后不良组的miR-448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48评估UC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4、75.00%和92.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肛周病变、miR-448与U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miR-448与UC疾病活动度及预后关系密切,检测miR-448相对表达量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和中青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性。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276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老年组(≥60岁)25例及中青年组(60岁)251例,比较两组在性别组成、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类型、肠外表现、并发症、内镜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激素疗效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老年组男17例,女8例;平均病程(71.24±92.01)个月。中青年组男130例,女121例;平均病程(71.84±82.60)个月,老年组中男性比例较中青年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无一例有家族史,中青年组有家族史者4例(1.6%);老年组以直肠和左半结肠受累多见(68.0%),中青年组以广泛结肠受累多见(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型所占比例(36.0%)较中青年组(18.7%)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比例(52.0%、4.0%)较中青年组(71.3%、30.7%)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中,老年组发生骨质疏松者3例(23.1%),中青年组5例(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临床类型、肠外表现、并发症、内镜及病理表现、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使用率、手术率、激素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中青年UC患者相比,老年UC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升高,遗传因素影响小,病变范围以直肠和左半结肠为主,病情相对较轻。老年UC患者内科治疗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为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相对较少。激素疗效同中青年UC患者相似,但激素相关副反应,如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确诊的UC住院病人60例。结果60例UC患者中,男多于女(1.07∶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60%~87%UC患者有腹痛、腹泻、血便和粘液便;UC病变范围分型为直肠炎3例(5%),直肠乙状结肠炎24例(40%),左半结肠炎7例(12%),全结肠炎24例(40%),区域性结肠炎2例(3%);病情轻、中、重度分别为32例(53%)、16例(27%)、12例(20%);临床类型为暴发型3例(5%),初发型25例(42%),慢性持续型10例(17%),慢性复发型22例(35%)。结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UC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对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UC住院患者36例,均接受IFX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为难治性UC(合并肠外表现5例),3例合并特殊肠外表现(2例合并肛周脓肿,1例合并强直性脊柱炎)。IFX治疗后,13例临床缓解(3例黏膜愈合),16例有效,7例无效。IFX治疗总有效率为80.6%,缓解率为36.1%;8例合并肠外表现者中,5例肠外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为62.5%。观察期间未发生IFX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FX对难治性UC及合并肠外表现UC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左半结肠型)在临床和内镜表现上有一定相似之处,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初步诊断颇具难度。目的:分析IC与UC的临i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为IC或UC左半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IC和25例UC患者纳入研究。IC患者以老年女性居多,病程相对较短,常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后24 h内出现便血,贫血少见;UC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血便伴腹痛,贫血常见。IC病变多仅累及单一肠段,直肠受累少见,溃疡小而表浅,病理学表现为慢性炎,隐窝炎罕见;UC病变多起源于直肠,呈连续性,溃疡弥漫,病理学表现为慢性炎伴多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常见。结论:根据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实验室、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IC与U 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25(OH)D3及跟骨骨密度水平,分析两者与UC临床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0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25(OH)D3水平,应用Mayo评分法对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分级,将25(OH)D_3水平与UC患者临床资料以及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射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跟骨骨密度,并分析与UC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10.64±5.72)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3.41±6.27)ng/ml(P0.05)。UC缓解期、轻度、中度和重度UC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为(12.84±3.28)ng/ml、(12.56±3.61)ng/ml、(8.96±3.15)ng/ml、(6.88±3.28)ng/ml。重度UC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低于UC缓解期。UC患者跟骨骨密度(0.82±0.32)g/m2、T值:(-0.62±1.86),显著低于对照组(0.98±0.21)g/m2、T值:(-0.98±0.92)(P0.05)。UC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分别为37.9%和4.6%。[结论]UC患者存在血清25(OH)D3水平缺乏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R-129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活动期IBD患者设为IBD组,其中9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设为UC组),82例为克罗恩病(CD)患者(设为CD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设为对照组。在IBD组患者行肠镜检查时取肠黏膜病变组织,在对照组患者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时取距息肉>5 cm的回肠或结肠黏膜活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miR-129和PDCD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肠黏膜组织中mi R-129和PDCD4诊断IBD的效能。结果 IBD组肠黏膜组织中miR-129、PDCD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23、0.67±0.19,均低于对照组(1.36±0.35、1.02±0.27),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UC组、中度UC组、重度UC组的miR-129和PDCD4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轻度CD...  相似文献   

18.
陈志涛  夏冰  张姮  吴杰  王萍  姜挺  宋敏 《胃肠病学》2013,18(7):421-424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过度活化有关,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TPN22)参与T细胞活化的负性调节。目的:探讨PTPN22在U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0年7月~2012年7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UC患者60例,同时纳入35例IB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全自动红细胞沉降系统分析仪检测血清ESR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7;P=0.021)。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ESR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05;r=0.58,P<0.01)。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与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1;r=0.44,P<0.01)。中重度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轻度UC患者相比显著升高(P=0.005),病变位于广泛结肠者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病变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者相比显著升高(P=0.029;P=0.008)。结论:PTPN22 mRNA表达水平与UC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相关。PTPN22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在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 确诊的125例UC患者经白光内镜和EUS检查,其中51例行放大内镜检查.根据白光内镜黏膜形态、放大内镜腺开口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级下内镜超声测得的肠壁总厚度.结果 白光内镜下判断UC炎症程度:重度16例、中度46例、轻度44例、缓解期19例,EUS测得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903±1.551 )mm、(4.673±1.235 )mm、( 3.756±1.322) mm、(3.464±0.970) mm,除轻度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内镜下根据UC炎症程度分为,绒毛状结构(9例)、典型珊瑚礁状结构(9例)、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例)、规则腺开口(13例)、上皮微小缺损(6例)、小黄色斑(6例),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701 ±0.941) mm、(5.518±0.581) mm、(5.181±0.751)mm、(3.763±0.659) mm、( 3.587±0.461) mm和(2.505±0.330 )mm,除上皮微小缺损与规则腺开口、典型与重度珊瑚礁状结构和绒毛状结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评估黏膜深度,小黄色斑(6/6)、规则腺开口(10/13)多位于黏膜层,而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8)病变均浸润至固有肌层.结论 EUS对判断UC炎症程度及浸润深度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达到辅助或替代放大内镜判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发现肠神经胶质细胞(EGC)和环氧合酶-2(COX-2)参与了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OX-2在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部位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中重度活动期UC、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和正常对照者各30例纳入研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标本中的GFAP、COX-2表达。结果:UC组GFAP强阳性表达率和免疫组化评分均低于IBS-D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中度UC显著高于重度UC(P〈0.05);UC组COX-2强阳性表达率和免疫组化评分均高于IBS-D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中度UC显著低于重度UC(P〈0.05)。UC病变累及广泛结肠者COX-2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病变仅累及部分肠段者(P〈0.05),GFAP表达与UC病变范围无关。结论:活动期UC GFAP表达强度降低,COX-2表达强度增高,两者均与UC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