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戒烟药物伐尼克兰的服用时间长短与戒烟效果的关系。方法观察自愿戒烟的吸烟者25例,均采用伐尼克兰治疗,服药后第2、第4、第6、第8、第12 W进行电话随访,对吸烟者的服药时间及戒烟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在25例吸烟者中,9~12 W戒烟成功者12例,占48%(12/25),戒烟未成功者13例,占52%(13/25)。戒烟成功者的服药时间平均为7.23 W,明显长于戒烟未成功者的4.83 W(P=0.011),服药时间较长者(8~12 W)戒烟成功率高于服药时间较短者(<8 W)(P=0.027)。结论伐尼克兰戒烟有确切的效果,戒烟效果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酒石酸伐尼克兰片1 mg(2次/d)戒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比较酒石酸伐尼克兰片和安慰剂从第9周到第12周的4周持续戒烟率、从第9周到第24周的持续戒烟率、第12周和第24周的7d时点戒烟率、第24周的4周时点戒烟率.结果 ①9到12周的持续戒烟率、9到24周的长期戒烟率及第12周的7d时点戒烟率治疗组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第24周的7d时点戒烟率和第24周的4周时点戒烟率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②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的主要不良事件是集中在胃肠道方面,并未观察到与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直接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酒石酸伐尼克兰片剂根据推荐剂量(1 mg,2次/d,12周)使用时,戒烟疗效优于安慰剂,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A+5R干预联合伐尼克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0)给予伐尼克兰口服,干预组(n=60)在此基础上给予5A+5R策略进行戒烟干预,共持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3、6个月时的戒烟率,干预前后尼古丁依赖检测量表(FTND)评分、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随访3、6个月时,干预组戒烟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TND评分亦明显升高(P0.05)。随访6个月,两组各肺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干预组FVC、FEV_1、FEV_1/FV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干预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5A+5R干预联合伐尼克兰可提高具有烟草依赖性的COPD患者戒烟成功率,改善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戒烟门诊应用伐尼克兰联合强化心理行为干预的临床戒烟效果以及分析戒烟成功预测指标.方法 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吸烟及其相关疾病门诊”进行戒烟咨询和干预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合适对象,分为加强随访组和普通随访组,主要观察第9~12周持续戒断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戒烟成功预测指标分析.结果 戒烟门诊烟草依赖患者应用伐尼克兰联合强化干预治疗第9~12周持续总体戒断率为52.3%,加强随访组60.9% (28/46),普通随访组46.2% (30/65),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39.6%,44/111),睡眠差和梦境异常(17.1%,19/111),均可耐受,戒断症状少.戒烟准备程度和服药时间可作为戒烟成功预测指标.结论 伐尼克兰联合心理行为干预临床戒断率高,强化心理行为干预更明显增加成功率,是戒烟门诊很好的治疗方案,充分戒烟准备和规律足疗程服药能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酒石酸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气道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目标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对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从极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靶剂量.在增加剂量过程中,应用美国JAEGER TOENNIES体容积描计仪随访患者肺功能指标,主要指标包括SR eff、Reff、FEV1、FEV1/FVC、PEF.结果 2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早期小剂量增加酒石酸美托洛尔过程中出现SR eff升高(P〈0.05);服药至目标剂量后SR eft与服药前SR eff无变化(P〉0.05);维持服用目标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1个月后的SR eff较服药前SR eff有下降趋势.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服用目标剂量的酒石酸美托洛尔不会增加气道阻力. 相似文献
6.
吸烟是引发许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减少烟草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戒烟药物有助于吸烟者戒烟。常用一线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制剂、安非他酮缓释制剂和伐尼克兰。该文对以上戒烟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气道阻力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判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10余年来 ,我国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遗憾的是 ,尚缺乏更特异的检测方法。为此 ,我们拟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气道反应性的变化 ,以及随着病情变化 ,观察各项指标 ,寻找更能反映病情 ,指导用药的检测方法。对象与方法 将 5 3例 1995年 1月~ 1996年 5月因持续咳嗽达 2个月以上 ,伴或不伴有喘息症状 ,在我呼吸科门诊初次就诊的患者分为 :支气管哮喘组 (A组 ) 31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42± 10 )岁 ,诊断符合 199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 ,并… 相似文献
9.
气道阻力测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7,5(1):80-80
体描法气道阻力曲线优于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V-V),对各种呼吸病有鉴别诊断价值,从图形上可以直观的估计出疾病的类型,再结合阻力数值可进一步的确定疾病的程度。在气道阻力测试中,应注意病人配合的几个重要环节,可获得测验中最佳结果及完善图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哮喘患者和老年正常对照者两组人群的最大口腔吸气压(PIMAX)、最大口腔呼气压(PEMAX)、中枢呼吸驱动(P0.1)、最大通气时的中枢呼吸驱动(P0.1MAX)、中枢呼吸驱动储备(P0.1/P0.1MAX)、每分通气量(MV)校正中枢呼吸驱动(P0.1/MV)、PIMAX校正中枢呼吸驱动(P0.1/PIMAX)、有效吸气阻抗(P0.1/MIF)、吸气时间/总呼吸时间(TIN/TTOT)(也称吸气时间分数)、MV、呼吸频率(BF)、平均吸气流速(MIF)、潮气量(VT)以及4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Rfo4Hz)的水平;并同时探讨上述呼吸驱动诸项指标与4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哮喘组118例、正常对照组120例,均为男性,年龄60~80岁,使用SPSS10.0forWindows对各项参数加以分析。两组之间各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哮喘患者的PIMAX和PEMAX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1、P0.1/MV、P0.1/PIMAX、P0.1/MIF、P0.1/P0.1MAX均明显高于正常人;Rfo4Hz与PIMAX、P0.1及其校正指标、P0.1/P0.1MAX和P0.1/MIF均明显相关。结论中枢呼吸驱动与气道阻力的测量对于老年哮喘患者的病情与预后有较确切的评价效果,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常规使用具有支气管扩张功能的药物可改善气道阻力,从而改善中枢呼吸驱动诸项指标,最终改善哮喘患者的病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短期氟伐他汀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阻力血管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阻力血管结构和血压进程的影响。方法14只8周龄雄性SHR大鼠,氟伐他汀20mgkg-1d-1灌胃,作为治疗组(SHRflu),同周龄、同性别给于安慰剂的SHR和WKY大鼠作对照组。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计算血管壁腔比,以观察三组大鼠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及主动脉结构变化。结果8周后,氟伐他汀治疗组(SHRflu)收缩压比对照组(SHR)平均下降了21mmHg(191±13mmHgvs212±8mmHg,P<0.05)。SHRflu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比SHR的血管壁薄,管腔大,血管的壁腔比显著小于未治疗的SHR(P<0.05)。结论短期氟伐他汀治疗,抑制了SHR大鼠血压发展过程中伴随的血管壁肥厚现象,延缓了SHR大鼠高血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1,6-二磷酸果糖对组胺升高豚鼠气道阻力的抑制作用白春学方晓惠洪群英钮善福钱梓文1,6-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理产物。我们比较研究了静脉注射组胺对豚鼠有无FDP保护时肺阻力(RL)和肺顺应性(CL)的影响,以探讨其平喘作用。1...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老年稳定期哮喘患者呼吸驱动与呼吸阻力的关系,我们于2001年3月至2002年9月对118例此类患者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烟、戒烟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17例健康男性分为不吸烟组、吸烟组、戒烟组,戒烟组依据戒烟时间分为三个亚组。检测受试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糖、血脂,比较各组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与吸烟组比较,不吸烟组、戒烟组血清TAOC、SOD升高,MDA降低(P均〈0.05);戒烟组各亚组SO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TAOC、MDA无统计学差异。戒烟2 a后各检测指标基本上同不吸烟组。结论吸烟可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戒烟可使其逆转,戒烟2 a以上者体内氧化应激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向食管下段灌注盐酸对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症状、咳嗽敏感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17例慢性咳嗽患者经鼻插入5F胃管至食管下段,注入0.1 N盐酸共10 min,于灌酸前后测量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和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记录灌酸期间患者自觉症状、咳嗽次数.比较灌酸前后咳嗽症状、咳嗽敏感性和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 灌酸后呼吸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2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共振频率(Fres)及外周气道阻力(R5-R20)无显著性变化(P>0.05);灌酸前后患者咳嗽敏感性也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远端电极多项反流指标与灌酸总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停止灌酸后pH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向慢性咳嗽患者食管下段灌注盐酸可使气道阻力增加,尤其是中央气道阻力,这可能与胃食管反流诱发咳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向食管下段灌注盐酸对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症状、咳嗽敏感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17例慢性咳嗽患者经鼻插入5F胃管至食管下段,注入0.1N盐酸共10min,于灌酸前后测量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和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记录灌酸期间患者自觉症状、咳嗽次数。比较灌酸前后咳嗽症状、咳嗽敏感性和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灌酸后呼吸阻抗Zrs、中央气道阻力R20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共振频率(Fres)及外周气道阻力(R5-R20)无显著性变化(P〉0.05);灌酸前后患者咳嗽敏感性也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远端电极多项反流指标与灌酸总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停止灌酸后pH值恢复正常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向慢性咳嗽患者食管下段灌注盐酸可使气道阻力增加,尤其是中央气道阻力,这可能与胃食管反流诱发咳嗽有关。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由于增龄的机能衰退和呼吸生理的改变、长期生存于污染的大气环境、主动和被动吸烟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气道炎症及阻塞.小气道功能检查对评价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尤其重要.小气道病变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早期和可逆阶段.因此,早期检查、及时预防和治疗小气道病变,对预防发展为不可逆阶段的COPD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是一种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既相似而又不同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常规多导睡眠图检查并不能发现。本文对其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呼吸流量和呼吸方式对体描法测定气道阻力、胸腔气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流量及呼吸方式测定28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性疾患病人和8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病人的气道阻力及胸腔气量,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呼吸流量在05~15L/s与呼吸流量大于15L/s时所测气道阻力值差异显著(P<001),尤以COPD病人更明显,用气喘式呼吸法和静息呼吸法所测气道阻力差异显著(P<001),而不同呼吸流量或不同呼吸方法所测胸腔气量无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的呼吸方式、不同的呼吸流量对气道阻力测定影响较大,对胸腔气量测定影响较小。建议测定气道阻力应限定呼吸流量,在测定气道阻力、胸腔气量时优选静息呼吸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