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指令分钟通气(MM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MMV组(30例)进行脱机,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数据。两组患者除脱机时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住重症医学科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少于MMV组(P=0.000 1)、ASV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MMV组(P=0.029),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ASV组与M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脱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P=0.640)。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指令分钟通气相比,可以显著缩短脱机时间,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自主呼吸实验(SBT)两种脱机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纳入观察。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SBT组(30例)进行脱机,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指标。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住ICU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SBT组(P=0.000 1、P=0.000 5),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与SBT组比较无差异(P=0.283)。脱机成功率及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率两组间无差异(P=0.222、P=0.765),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P=0.687)。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和总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553、0.640)。结论可以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可能略优于自主呼吸实验法,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OPD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策略.方法 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108例,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106例患者成功脱机、拔管,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 采取恰当有创机械通气脱机策略,有较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两类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和ILD均以活动后气短、运动耐力下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5.
热卡摄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气等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卡摄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气等影响聂秀红林英翔张洪玉翁心植一般认为营养支持中并发的高碳酸血症与过量碳水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热卡摄入有关[1,2],我们通过观察碳水化合物热卡摄入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气和代谢的影响,试图探讨适合此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不同水平的目标每分钟通气量(MV)对接受机械通气支持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呼吸监护中心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49例,男性37例,女性12例,年龄62~89岁,基础疾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有人选患者均为机械通气支持至少24 h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程序化脱机法、智能化脱机法和经验性脱机法三种脱机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脱机过程中的优劣。方法选取9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程序组和智能组有创机械通气( MV)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分别为18.8%、25.0%、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三组住院病死率、脱机成功率和48 h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程序化脱机法和智能化脱机法与经验性脱机法比较,均可减少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对2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序贯应用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和A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 总呼吸频率降低及潮气量升高(P<0.05);平台压、平均气道压、顺应性、0.1秒的口腔闭合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SV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用的脱机技术包括T型管自主呼吸试验(SBT)、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在脱机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没有呼吸困难,需要多次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为克服这些不足,新的闭环通气模式(closed-loop mechanical ventilation)逐渐开始应用于脱机阶段。  相似文献   

11.
脱机是从完全通气支持向自主呼吸转变的一个过程,过去常用的脱机模式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变化,便于及时调节呼吸参数,无疑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新的闭环通气模式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的脱机效率、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均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此阶段的观察及护理配合对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脱机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闭环通气模式阶段的观察及护理配合谈谈自己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量化脱机参数模型.方法 对已有的64例患者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各项自主呼吸试验参数及附加参数计算均数,采用非参数估计ROC曲线法界定参数的阈值,两分类Logistic回归法得出优似比(OR值),以OR值作为系数,ROC曲线法界定评分的阈值.结果 各参数的阴性阈值范围及OR值分别为MV≥8.5L,8.0;f≥20次/min,8.0;P:F≤220,6.0;HR≥90次/min,6.0;年龄≥65岁,5.0;pH≥7.46,5.0;FiO2≥40%,4.5; PaO2≤70 mm Hg,4.0;舒张压≤75 mm Hg,4.0;SaO2≤95%,4.0;Vt≥0.360 L,4.0; RSBI≥54次·min -1·L-1,3.0;收缩压≥125 mm Hg,1.5;PaCO2≤40 mm Hg,1.0.以45分为评分阈值,诊断COPD患者成功脱机拔管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96.2%.结论 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量化脱机参数模型,可将脱机拔管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6.2%.期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黄敏容 《内科》2007,2(6):889-891
目的比较不同的脱机与护理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的影响,为COPD机械通气患者寻找一种有效的脱机与护理方法。方法对符合临床脱机的103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SIMV PSV通气法,逐步降低通气条件后至完全脱机;Ⅱ组采用间断直接脱机法进行脱机锻炼,脱机期间以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给氧等,Ⅲ组采用间断直接脱机法进行脱机锻炼,脱机期间使用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加温湿化、给氧护理。比较3组间的脱机时间、48h后脱机失败发生率,以及Ⅱ组与Ⅲ组在脱机锻炼过程中的不同湿化效果和氧合状态。结果3个组脱机时间分别为Ⅰ组(120±43.2)h,Ⅱ组(86±12.6)h,Ⅲ组(50±21.2)h,Ⅲ组的脱机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脱机时间短于Ⅰ组(P<0.05),Ⅲ组湿化、氧合效果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脱机过程中采用间断直接脱机法进行脱机锻炼,脱机期间使用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加温湿化、给氧护理,能明显缩短脱机时间,提高脱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近3年因AECOPD入住我院ICU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0例,随机平分成2组,实验组应用ASV模式通气,参数设置为患者预期体重(kg),分钟通气量百分比(MV%)和高压报警限制。对照组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潮气量在6~8mL/kg,指令频率12次/min。2组FiO_2、PEEP、流量触发、压力上升时间设置均相同,通气2h后记录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病例,实验组在潮气量、肺动态顺应性、呼气时间常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通气模式在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V用于治疗AECOP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智能化通气模式,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成果,患者的舒适性更高,同时也避免了以往呼吸机复杂的参数调节。  相似文献   

15.
改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病种,但目前机械通气应用中多有不妥或不尽人意处。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病情复杂,支气管肺部感染、气道阻塞、呼吸肌疲劳、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交错存在。如何更加合理、经济、有效地运用机械通气,是需要认真加以考虑和探索的问题[1,2]。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在有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通气策略加以改进,可以在比较大的程度上提高对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一、关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上机指征一…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的无创通气护理要点。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 32例 , 型呼衰 2 8例 , 型呼衰 4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平均 (5 8± 6)岁 ,病程平均 (16± 3)年。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排痰的基础上应用 VPAP(澳大利亚、Res Med公司产品 ) ,经鼻罩行双水平正压通气 ,吸气压 10~18cm H2 O,呼气压 3~ 5 c H2 O,疗程 3~ 2 5天。2 结果2 .1 症状 气急、闷喘 2 3例均有改善 ;咳痰均比上机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 (PAV)不同辅助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PAV辅助通气 ,并按不同辅助比例 80 %、6 0 %、4 0 %和 2 0 %分别通气 30min后采集数据。监测患者在不同通气模式时气道峰压 (PIP)、呼吸频率 (RR)、潮气量 (VT)、每分钟通气量 (MV)和吸气 /呼吸周期时间比 (Ti/Ttotal)的变化 ,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 (VT/Ti)。结果 在EPAP/CPAP相同情况下 ,PAV通气时的PIP和VT/Ti与BiPAP(S)相比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Ti/Ttotal与BiPAP(S)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MV无明显变化 (P >0 0 5 )。PAV辅助比例为 2 0 %时的VT明显低于BiPAP(S)时的VT(P <0 0 5 ) ,同时低于辅助比例为 4 0 %时的VT(P <0 0 5 )。当PAV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VT在不同辅助比例时均无明显变化 ,且与BiPAP(S)时VT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 ( P >0 0 5 ) ;同样在辅助比例≥ 4 0 %时 ,所有患者的RR、MV、Ti/Ttotal和VT/Ti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AV不同辅助比例与BiPAP(S)相比 ,PIP显著降低。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 4 0 %~8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智能监护(SmartCare)脱机模式和间断停用呼吸机两种脱机方法,探讨智能监护脱机模式是否可以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呼吸科收治的男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8例,为机械通气时间均超过3 d的COPD患者,年龄70~91岁,平均(83.3±4.3)岁;随机分为智能监护脱机组(SC组,13例)和间断停用呼吸机组(SBT组,25例)进行脱机治疗。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准备脱机。SC组在吸入气氧浓度(FiO2)≤45%,调节吸气压力(IPAP)水平,使动脉血pH值≥7.3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呼吸频率(RR)在10~30次/min。SBT组每天逐渐延长停机时间。记录每位患者脱机开始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血钙、镁、磷,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脱机成功标准为停用呼吸机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脱机失败为在脱机过程中患者死亡或者脱机40 d后仍然需要机械通气。结果在脱机开始时,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浆白蛋白含量,血清磷、镁、钙含量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34,0.696,1.384,0.682、0.467、0.816,0.384,P均>0.05);脱机前SBT组pH值(7.45±0.05)显著高于SC组(7.40±0.04,t=3.263,P<0.05)。SC组脱机时间[(8.54±2.09)d]短于SBT组[(13.32±2.19)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251)。SC组第7天时脱机成功率(77%)显著高于SBT组(40%,X2=4.677,P=0.031);但第14天时两组的脱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64%,X2=0.661,P=0.416)。SC组的血气分析次数[(3.5±3.1)次]显著少于SBT组[(6.6±3.7)次,t=2.710,P=0.011]。结论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在7 d内的脱机成功率要优于间断停用呼吸机的脱机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重要治疗措施,其中无创通气(NIV)是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NI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动脉血氧饱和度和降低通气插管率。NIV治疗COPD稳定期慢性呼吸衰竭也能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严重酸中毒、高血糖和患者病情严重等是预测NIV治疗失败因素。该文对NI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NIV参数设置、影响NIV疗效因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无创机械通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无创机械通气(NIV)由于应用的便利及技术的提高 ,使得临床应用日趋广泛。NIV对COPD稳定期的应用尚无定论 ,但部分临床研究表明 ,对二氧化碳较高 ,伴有夜间睡眠紊乱呼吸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可能有益。对COPD急性加剧导致的急性呼衰 ,临床研究较一致表明对一部分选择的患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