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应用及CT脑灌注成像对术前、术后脑血流量及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18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提示单侧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术前行脑CT灌注成像,通过评估感兴趣区内相关指标,明确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脑血流动力学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以及CT灌注成像,通过测量术后相关指标,与术前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患者的血管吻合口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所有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搭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T灌注成像显示患侧脑血流量明显较术前升高(t=-6.443,P0.05),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减少(t=6.270,P0.05),峰值时间也减少(t=3.574,P0.05)。术后12周随访NIHSS评分较术前下降(t=3.310,P0.05),神经功能症状有明显缓解。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通过增加手术侧的脑血流量,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有改善。CT灌注成像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前评估及术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颞浅动脉敷贴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脑部血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在慢性颅内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单支/双支STA-MCA端侧吻合术后短期的安全性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8月收治并行STA-MCA端侧吻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桥血管闭塞、颅内感染、头皮切口愈合不良等相关并发症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本文共纳入患者35例,共行手术41次,其中单支搭桥25次,双支搭桥16次。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搭桥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血流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几率(20%)低于双支搭桥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单支搭桥组和双支搭桥组中术后7 d的CT脑血管成像未见桥血管显影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 结论本研究目前暂时没有发现双支搭桥可能增加的手术风险,但是双支搭桥术后可能增加脑血流灌注较单支更为明显,后续研究将做进一步的量化研究,以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院在开展颅内一外动脉搭桥、大网膜脑内移植、颞肌贴敷血管束植入等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又试用大脑中动脉分支松解、疏通术治疗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并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相似文献   

6.
王明盛  金保哲 《山东医药》2012,52(45):48-49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5例,CT或MRI检查显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18例,顶枕交界区皮质小面积脑梗死5例,无异常发现12例.均采用颞浅动脉—桡动脉—MCA搭桥术.结果 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发生手术死亡、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者.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吻合口通畅31例(占88.57%),其血流量增加,经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皮层支显影良好;17例肌力恢复正常,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4例术后3个月出现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术后随访3 ~12个月,患者疗效均稳定.结论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STA-MCA)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5年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STA-MCA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19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量、血流通过时间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7~10 d出院。PCT检查结果示术后患者健侧脑血流量、血流通过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脑血流量高于术前,血流通过时间短于术前(P0.05)。术前患者患侧脑血流量低于健侧,血流通过时间长于健侧(P0.05);术后患者患侧脑血流量、血流通过时间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mR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STA-MCA可有效改善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介入疗法治疗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的疗效.方法 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126例.58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1例动脉瘤以弹簧圈加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其余67例单纯应用弹簧圈填塞;12例伴有动脉狭窄者行支架成形术,3例术后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4例术后行脑—硬膜—颞浅动脉融合术.结果 动脉瘤致密栓塞83例,瘤颈残留38例,动脉瘤大部分栓塞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死亡1例.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或单纯弹簧圈填塞可有效治疗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宏春  彭涛 《山东医药》2010,50(3):74-7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AST)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对20例SSS患者PAST前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患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转11例、双向9例,桡动脉均呈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术后均恢复正常;窃血程度为Ⅲ度的9例患者术前大脑中动脉流速偏高、血管搏动指数偏低,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AST治疗前后SSS患者大脑前后循环动脉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TCD可作为了解颅内软脑膜动脉侧支开放情况及评价介入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Moyamoya病是一种累及全脑血管的慢性进展性闭塞性脑血管病。作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和(或)颞肌脑贴敷术等治疗的一组400例moyamoya病人,大脑中动脉区的脑缺血症状通常有显著改善,但不能解决大脑前动脉区及大脑后动脉区的脑缺血问题.对其中30例儿童moyamoya病人,作者采用将大网膜移植到受累脑区重建血管供血进行治疗。30例病人中17例为大脑前动脉区脑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颅内-外动脉搭桥术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意义已被公认。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手术种类很多,最简便和最常用的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STA-MCA)。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进行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7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C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65例(86.7%)出现脑缺血症状及体征.70例(93.3%)头颅核磁共振或CT显示不同类型脑梗死,最常见的是低灌注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60例(80.0%)闭塞侧大脑中动脉深度范围血流速度明显降低,70例(93.3%)闭塞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45例(60.0%)闭塞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为了解颅内侧支循环代偿状况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应用他汀类药物等,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表明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1]。本研究将通过颅内支架置入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干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认知电位P300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76年7月至1981年2月经脑血管造影诊断闭塞性脑血管病变30例,并对其中13例进行了颞浅动脉——中动脉搭桥术,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仅就颈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问题作一分析。30例均做患侧颈总动脉直接穿刺血管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对颅内侧支循环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33例,行双侧经颅超声造影检查,观察Willis环、颅内大动脉和眼动脉的走行、血流方向及血流信号,记录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并对健侧或患侧颈总动脉行压迫试验。结果经颅超声造影对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84.6%、56.5%,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侧[(74.71±13.07)cm/s vs(100.46±19.15)cm/s,P<0.01]。经颅超声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颅内侧支循环及血供,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病人30例,其中单纯颅骨钻孔治疗3例、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治疗10例、经显微镜下颞肌颞浅动脉贴敷结合颅骨多点钻孔术同时应用17例。分析病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并对其中15例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结果随访6~24个月,经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所有病人未出现再出血,除3例单纯颅骨钻孔的病例外其余病人均无缺血性症状发生,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随访的15例病人颅外血管参与颅内供血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烟雾病病人,选择合适的病例,经显微镜下颞肌颞浅动脉贴敷结合颅骨多点钻孔术同时应用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自1967年10月,Yasargil等首次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对患有Marfan综合征伴大脑中动脉(MCA)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后,STA-MCA吻合术逐步应用于动脉瘤、卒中急性期、烟雾病等的治疗中。该吻合术逐渐成为显微神经外科颅内血管重建术的一种重要的术式。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该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CT灌注(CTP)联合4D-CT血管成像(CTA)探讨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病人的病例资料。所有纳入病人均于术前、术后行全脑CTP联合4D-CTA检查,然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划定特定区域作为感兴趣区(ROI),取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灌注时间(TTD)、起始时间(TTS)以及达峰反应时间(TMax)的参数值。采用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P参数的差异。利用4D-CTA图像直观观察血管吻合口及侧支循环形成状况。结果 25例病人手术前后全脑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OI的灌注参数值CBF较健侧明显减少(P0.01),MTT、TTD、TTS、TMax均较健侧明显延长(P0.01),CBV则与健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病变区CBF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TT、TTD、TTS、TMax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CBV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可清楚显示桥血管及吻合口。结论全脑CTP联合4D-CTA检查可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对术前及手术效果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脑血管病患者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并行TCD及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6例老年患者全部支架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指标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个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SPECTS评分中显示患者术后1个月、1年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地治疗老年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相对来说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相对于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