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后丘脑微血管密度、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依达拉奉治疗组、缺血对照组。采用电凝右侧椎动脉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模型。分别给予治疗组和缺血对照组依达拉奉及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于相应时段灌注取材,每组标本分别采用单宁酸-氯化铁法染色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脑组织中的BDNF和NGF。光镜下观察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NGF和BDNF的变化。结果微血管密度、NGF、BDNF灰度值治疗组均低于缺血对照组。结论 NGF、BDNF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上调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GF、BDNF的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丹星通络汤( DXTLD)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DXTLD预处理小剂量组、DXTLD预处理大剂量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灰度分析等方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海马区NGF的表达. 结果 各治疗组缺血侧海马区的NGF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DXTLD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GF的表达,起到保护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组和黄体酮组各24只.应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缺血区皮层NGF和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 在缺血区皮层,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再灌注组NGF和BDN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回复到假手术组水平;缺血2h再灌注12 h后,黄体酮组NGF和BDNF mRNA及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表达仍高(P<0.05). 结论 黄体酮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的mRNA表达上调,促进脑内NGF和BDNF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冲击造模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天。处理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脑组织NGF、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脑组织NGF、BDN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可促进神经再生相关营养因子NGF、BDNF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韩凡  刘吉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40-294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构成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前后分别检测VEGF、BDNF,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等分别做出评定。结果 (1)两组之间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BDNF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VEGF、BDNF含量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VEGF、BDNF与ACI密切相关;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是脑梗死急性期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NGF1组,NGF2组(脑缺血再灌注并脑室注射NGF,分别注入0.5及2.5μg/100 g体重)。用放免法检测缺血周边区脑组织cAMP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蛋白激酶A(PKA)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组6、24 h cAMP的含量下降,GAP-43及PKA mRNA表达减少,NGF治疗组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较缺血组增加,且这种变化与cAMP的含量及PKA mRNA表达增加相一致,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NGF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轴突再生,cAMP-PKA信号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NGF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DNF、NGF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NGF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BDNF、N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其进行治疗,监测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研究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缺血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后进行再灌注。治疗组于再灌注后30min腹腔内及皮下各注射依达拉奉1次(按依达拉奉3mg/kg),30min后重复一次。设再灌注后2h、6h、12h、24h、48h不同时间点,各时间点以0.4%戊巴比妥钠深度麻醉后快速断头法将大鼠处死,以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再灌注后2h在大脑额叶和顶叶皮质和海马即可见到Caspase-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12h达高峰,24h后开始下降。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Caspase-3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171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依达拉奉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均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血清VEGF、Hcy、BDNF及NGF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5%vs 71.4%,P0.05)。2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在治疗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都可喜对照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痴呆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记忆功能及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缺血组水迷宫表现同对照组、都可喜组及依达拉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与都可喜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同时电镜观察结果也发现依达拉奉组及都可喜组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神经细胞病理改变较轻,且依达拉奉组线粒体及前膜突触小泡增多,代谢活动较都可喜组旺盛。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来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证明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VD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分别于缺血后2 h进行再灌注。依达拉奉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 h及1.5 h在腹腔内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按照3 mg/kg)2次,在缺血再灌注后6、12、48 h处死大鼠。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在再灌注48 h梗死体积最大,12 h凋亡细胞数最多。缺血再灌注后6 h在大脑额叶和海马即可见到Caspase-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12 h组最高。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Caspase-3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皮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后行再灌注,设再灌注后2、6、12、24h不同时间点,检测脑组织及血清NO、T—NOS浓度。结果对照组再灌注期间NO浓度先下降后升高,T—NOS变化与NO一致;治疗组脑组织及血清NO、T—NOS水平均明显下降,以再灌注6h最明显。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NO、T—NOS水平,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应用依达拉奉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慢性脑缺血实验研究,通过观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探讨慢性脑缺血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线结扎离断法制作大鼠颈动脉的局灶性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3w后给予依达拉奉3 mg/kg腹腔注射,于不同时间点用卒中指数评分标准和神经病学症状标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用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匀浆测定MDA和SOD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模型鼠卒中指数1~3d死亡率为35% ~ 38.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脑缺血4 w MDA含量升高明显,12 w恢复正常,依达拉奉和脑蛋白水解物组与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脑蛋白水解物MDA含量增加不如依达拉奉组显著(P<0.01);脑缺血模型组和给药组在4w时SOD含量明显减少,依达拉奉组和脑蛋白水解物组在8w、12w额叶皮层与海马区SOD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脑缺血模型组(P <0.01),且依达拉奉组各时点SOD的含量均高于脑蛋白水解物组(P<0.01),但16w后SOD含量恢复正常,脑缺血模型组在12w时额叶皮质及海马区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脑缺血是痴呆的病理基础,梗死灶多发生在缺血的2~4w,以分水岭区较多见;依达拉奉具有抑制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清除自由基、抑制脑水肿,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有效性优于脑蛋白水解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 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 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剂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神经生长因子(NGF)干预对哮喘大鼠肺内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鸡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抗NGF干预组,每组16只。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哮喘大鼠肺内NGF表达水平。结果 NGF的表达与呼吸道平滑肌厚度呈正相关。哮喘组呼吸道平滑肌厚度及N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抗NGF干预组(P0.05);抗NGF干预组N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验哮喘大鼠中,肺内N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抗NGF干预后肺内NGF表达水平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网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刹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凋亡原位TUNEL检测评价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段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在48 h达到高峰,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在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12 h起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期.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后48、72 h可明显降低 caspase-3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后 caspase-3表达增高,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以保护脑组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清脑益元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究清脑益元汤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19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再分为4个亚组:空白组(n=6)、假手术组(n=30)、模型组(n=30)、清脑益元汤组(n=30)。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除空白组外,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清脑益元组按缺血损伤后1 d、3 d、7 d、14 d、28 d 5个取材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造模成功后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 mRNA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法: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清脑益元组在缺血侧Nestin、NGF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脑益元组Nestin、NGF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P<0.05);(2)Real-Time PCR法: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清脑益元汤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 mRNA表达量增加(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脑益元汤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 mRNA表达量升高(P<0.01,P<0.05)。结论清脑益元汤可能通过上调脑缺血损伤后Nestin、NGF蛋白及mRNA表达,促进脑组织损伤修复、保护神经元,进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S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于3、7、14d对兔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测定血清NGF、BDNF含量变化,14dTUNEL法检测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SC组缺血再灌注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3、7、14d血清NGF和BDNF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MSC组3、7、14d血清NGF和BDNF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MSC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兔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增加血清NGF、BDNF分泌,并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CI/RP)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不同时间段表达的影响,探讨ASA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的CI/RP动物模型,CI/RP后6h,1d,2d,4d及7d5个时间点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日实验组腹腔注射ASA80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ASA溶媒。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皮质缺血半暗带N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NGF的表达高峰提前至CI/RP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神经胶质细胞NGF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给予ASA,可以从时相上提前和数量上增加脑组织内源性NGF的表达;ASA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诱导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