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间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分析其阳性检出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中38例顺利完成检查,1例胶囊滞留在小肠,病变检出率为94. 9%。能解释出血病因的28例,阳性率为71. 8%,其中小肠溃疡11例,血管发育异常10例,小肠肿瘤2例,小肠过敏性紫癜2例,胃溃疡1例,寄生虫1例,小肠憩室l例;可疑阳性9例,包括炎症性病变(糜烂、红斑、充血水肿) 6例,小肠息肉2例,小肠静脉显露l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2例(5. 1%)。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血管病变和炎症性病灶较敏感,临床价值肯定。作为一种新型的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可减少上消化道病变的漏诊,提高OGIB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耐受性、并发症。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15例胶囊内镜下发现异常,12例明确为出血病灶,诊断率为60%(12/20),包括克罗恩病5例,间质瘤4例,晚期肿瘤1例,新鲜出血1例,血管瘤1例。20例受检者均耐受良好,2例出现了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率,易耐受,胶囊滞留是其主要并发症,易发生于克罗恩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P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OGI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比较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因OGIB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及检查结果.老年组97例,男性40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70.8±6.8)岁;非老年组99例,男性6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4.4±10.3)岁. 结果 老年组显性出血89例,隐性出血8例;非老年组分别为91例和8例.两组胃排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胶囊延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小肠转运时间较非老年组显著延长(P<0.05).老年组2例因胶囊内镜滞留于食管未纳入诊断统计,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2例(65.3%),血管病变为最常见病因;非老年组获阳性诊断67例(67.7%).小肠克罗恩病为最常见病因.两组获得阳性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诊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老年OGIB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血管病变为老年OGIB患者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常规的消化内镜(包括检查食管至十二指肠降段的胃镜与肛直肠至回盲部的结肠镜)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以小肠处最常见[1].胶囊内镜作为无创、可视的全小肠检查手段,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现总结我院近年来采用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在OGIB诊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结肠镜和上消化道内镜未发现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由于O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而诊断率较高的双气囊小肠镜,不仅操作费时、患者耐受性差、并发症多,而且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也仅62.5%。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的小肠检查方式,患者无痛苦,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其在OGIB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的诊断.方法 总结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11月~2009年7月因不明原因疑为小肠疾病而接受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胶囊内镜在28例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中均检出了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1.8%,确诊病例为27例,确诊率为69.2%.胶囊内镜的检出率高于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钡餐及腹部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OMOM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在诊断不明原因的腹痛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胶囊内镜是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率可能受到检查时机和出血自然病程的影响。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OGI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最佳检查时机。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6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疑诊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检查时机对OGIB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为71.7%,疑诊率为13.0%,阴性率为15.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75.0%、92.9%、85.7%。活动性出血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组(96.3%对68.4%,P=0.030),显性出血者的检出率与隐性出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75.0%,P=0.148)。出血停止≤2周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2周者(90.9%对37.5%,P=0.041)。结论:胶囊内镜是诊断OGIB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出血后尽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高阳性诊断率并为进一步干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MCE)对胃部疾病、小肠疾病和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行MCE检查者纳入本研究。MCE采用武汉安翰公司生产的MCE系统。结果共4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主要为无症状体检者,其次为有症状者,主要是上腹部不适者。MCE诊断胃部疾病情况:446例患者中,321例有阳性发现,共发现405处病变,阳性发现率为71.97%,主要为糜烂性病变。在219例体检者中,148例发现胃部病变168处。446例患者中有428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完成率95.96%,发现阳性病变139处。MCE在73例患者中发现76处食管病变。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检查,检查中无明显不适,1例患者发生胶囊滞留,后经小肠镜取出,其余患者胶囊均排出体外,最长时间为1周。结论 MCE对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特别适用于无法耐受传统胃镜和无痛胃镜者,此外,MCE因有较高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也可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106例OGIB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隐性出血组和显性出血组,均采用CE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6例OGIB患者中74例获阳性诊断(69.8%),显性出血组占50例(69.5%),隐性出血组占24例(70.6%),2组阳性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诊断结果中以血管病变居多,其次为小肠恶性肿瘤。[结论]CE检查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是一种安全、简便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气囊小肠镜在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情况,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的诊断价值,探讨小肠疾病导致慢性腹痛的常见病因。方法将46例经胃镜、结肠镜、钡餐等检查结果阴性的慢性腹痛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选进镜方式为经口和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另70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组46例患者中,15例经口进镜,22例经肛门进镜,9例行口-肛门进镜。通过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28例,小肠病变检出率60.87%;胶囊内镜组70例患者中,29例发现小肠病变,小肠病变检出率为41.43%;双气囊小肠镜的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胶囊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和胶囊内镜组检出病变中,以克罗恩病最为常见(分别为9例和8例),其次为非特异性肠炎。结合小肠镜检查结果、手术及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双气囊小肠镜组诊断疾病的准确率为82.14%(23/28)。其中除1例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外,其余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出血、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病变所致的慢性腹痛阳性病变检出率高于胶囊内镜,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导致慢性腹痛的小肠疾病最常见病因为克罗恩病,其次为非特异性肠炎。  相似文献   

11.
12.
与传统内镜相比,胶囊内镜提供了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式,尤其是在小肠疾病的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胶囊内镜是依靠自身重力和胃肠道蠕动被动行进,随机拍摄消化道黏膜,无法对消化道进行主动、全面、有效的拍摄,造成一定的漏诊。磁控胶囊内镜(MCE)的出现,弥补了胶囊内镜的这一缺陷。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MCE除了消化道检查,亦向镜下操作方面发展,其舒适、安全、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风险等优点,在人群中接受度高,已成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磁控胶囊内镜与胃镜的优劣性,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以及在体检个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分别接受胃镜检查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两组体检个体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上消化道疾病发现率,经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后追加胃镜情况,以及两组个体检查的舒适度、安全性。结果磁控胶囊内镜组205例中共检出11例食管病变,51例胃部病变,37例十二指肠病变;胃镜组314例中共检出65例食管病变,63例胃部病变,65例十二指肠病变,磁控胶囊内镜组除检出胃和十二指肠病变外,还检出了空回肠甚至结肠病变。磁控胶囊内镜运行到空回肠有149例,其中检出病变有38例,运行到结肠有106例,结肠腔内由于肠道准备不足,见大量粪渣及粪水,严重影响视野,无法观察。两组上消化道检查结果对比,除食管处观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控胶囊内镜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及耐受性,甚至能检查出胃镜无法检出的下消化道疾病。磁控胶囊内镜组中有28例受检者在检查结束后行胃镜复查或有关治疗,其中18例胃息肉患者在胃镜下行内镜下摘除术,7例胃溃疡行胃镜复查,病理证实为良性溃疡,3例胃部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2例诊断为胃间质瘤,1例为脾脏压迫。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不低于胃镜,且更易被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因OGIB行C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类型分为显性失血组(n=67)和隐性失血组(n=11)。总结CE对OGIB小肠病变的检出情况,分析其对OGIB的诊断效率。结果 78例患者均完成全小肠检查,且均未出现误吞气管、胶囊滞留等并发症。其中显性失血组中2例患者因肠道清洁度差,未纳入本次研究。在76例患者中,CE检出P2病变33例,包括血管发育异常10例、多发糜烂8例、活动性溃疡11例和无明确原因的活动性出血4例;P1病变19例,包括单纯的黏膜充血/糜烂9例、息肉/黏膜下肿物4例、陈旧性出血3例和淋巴管扩张3例;P0病变24例。CE对显性失血组和隐性失血组的病变诊断率、检出率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对OGI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OGIB小肠病变的有效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是临床难题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革新,OGIB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目的:评价胶囊内镜诊断OGIB的价值。方法:回颐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3年5月~2008年4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的资料。结果:胶囊内镜的OGIB总检出率为82.6%(228/276)。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7.5%(214/276),其中以血管动静脉畸形(AVM)最为常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小肠克罗恩病(CD)。14例(5.1%)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以外,其中5例位于胃内,9例为结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症状。与〈50岁的患者相比。≥50岁者的小肠AVM检出率显著增高(33.9%对19.6%,P=0.016),小肠占位和寄生虫病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男性患者的小肠CD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7.1%对6.8%,P=0.018)。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OGIB以小肠AVM最为多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CD。  相似文献   

16.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2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明确出血部位;另5例未做过任何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经M2A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病变20例,检出率为74.1%。检出病变主要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小肠多发息肉4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4例,小肠黏膜溃疡7例,小肠黏膜糜烂9例,小肠憩室1例,胃内小动脉出血2例,胃内黏膜糜烂、溃疡5例。有12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以上的病变。结论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部位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与多排螺旋CT(mutiple-detector computertomography,MDCT)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E和MDCT对6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E的诊断阳性率为60.0%(36/60),MDCT的诊断阳性率为38.3%(23/60),P〈0.01。CE和MDCT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66.7%(40/60),与单纯CE相比P〉0.05,与单纯MDCT相比P〈0.01。诊断的主要病变有间质瘤、血管瘤、克罗恩病、血管畸形、Meckel憩室、钩虫病等。在手术确诊病例中,两者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CE的诊断阳性率高于MDCT,联合检查并未提高诊断阳性率,但综合考虑CE和MDCT检查的优缺点,认为MDCT检查在小肠肿瘤的病变性质及肠外情况全面了解中具有优势,建议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进行CE和MDCT的联合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及CT小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clysis,C T 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 b s c u r 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6-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OGIB且先后接受CE和CTE两项检查的70例患者,比较CE和CTE在OGIB患者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及两者诊断符合率.结果(1)C E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显著高于CTE(90.00%vs 22.86%,P=0.000;61.43%v s 10.00%,P=0.000),两者病变检出符合率仅为27.14%;(2)CE联合CTE病变检出率及病因诊断率均略高于CE,但无显著差异(P0.05);(3)在显性出血中CE病变检出率高于隐性出血(94.83%vs 66.67%,P=0.015);(4)CE对血管性病变、糜烂/溃疡、憩室的诊断高于CTE(P0.05),然而,CTE对肠道肿瘤的检出高于CE(4例CTE提示肿瘤后经手术证实者,通过CE仅发现其中2例).结论CE和CTE均是安全、有效的用于OGIB检查方法,CE在OGIB中的诊断率明显优于CTE,两者联合应用价值并不明显优于CE,但对于OGIB患者CE检查无阳性发现者,行CTE检查可成为有益补充,尤其对于小肠肿瘤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传统小肠俭查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67例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道钡餐、肠系膜动脉造影、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包括手术中肠镜结果。结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上、中消化道钡餐检查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13.4%;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检出率、诊断率为.32%;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率为80.6%,诊断率为67.7%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通过体外巡航胶囊内镜控制系统对磁控胶囊内镜进行控制,完成磁控胶囊内镜对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观察,并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磁控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病变34例,磁控胶囊内镜发现病变32例,两者检查一致率为86.5%.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检查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67%,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40%.结论 磁控胶囊内镜对发现上消化道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并且检查过程无创、可控,可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