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标志物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大面积PTE(大面积PTE组)15例,次大面积PTE(次大面积PTE组)21例]及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的血浆凝血烷(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D二聚体,并比较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PTE患者大面积PTE组及次大面积PTE组血浆D二聚体、TXB2、TXB2/6KetoPGF1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大面积PTE组血浆D二聚体、TXB2、TXB2/6KetoPGF1α值明显高于次大面积PTE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PTE患者经溶栓和抗凝治疗后1周血浆D二聚体、TXB2及TXB2/6KetoPGF1α值较治疗前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浆6KetoPGF1α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结论:检测凝血纤溶标志物对急性PTE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估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不同时相血管内皮细胞和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PTE患者7例(溶栓组),用低分子肝素(LMWH)为主的抗凝药物治疗PTE患者17例(抗凝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抗凝前后不同时相(溶栓组于溶栓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24h,4、7d5个时相;抗凝组于抗凝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h,7、14d4个时相)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变化,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溶栓后4h ET-1、D-dimer均有一明显的高峰出现,分别为(103.7±26.6)ng/L、(5.0±1.7)mg/L,与其他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5、后者P<0.01)。抗凝组抗凝后14d与抗凝前比较,ET-1由(72.0±18.3)ng/L降至(52.8±13.9)ng/L,NO由(48±14)μmol/L升至(66±24)μmol/L,AT-Ⅲ由(90±7)%升至(99±4)%(P均<0.05)。溶栓后4h ET-1的升高与PaO2、D-dimer的升高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1、0.782,P均<0.05)。结论ET-1、D-dimer的水平在溶栓前后,ET-1、NO、AT-Ⅲ的水平在抗凝前后均发生了变化,溶栓后早期ET-1、D-dimer的变化可反映溶栓效果。溶栓和抗凝治疗有助于调节凝血纤溶平衡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程兆忠 《山东医药》2002,42(19):69-7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治疗目的是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溶解血栓,疏通血管;防止进展为慢性PTE.急性期主要是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以纠正右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低氧血症,止痛和抗心律失常.当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时应选择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 1 抗凝治疗 1.1 肝素标准的普通肝素是一种硫酸酯粘多糖,分子量3000~30000,平均15000.肝素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起作用,后者是一种酶,通过抑制凝血酶因子Ⅱa、Ⅹa、Ⅸa、Ⅺa、Ⅻa,促进ATⅢ构形变化,提高其活性100倍到1000倍,预防附加血栓的形成,使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块.但肝素不能直接溶解已存在的血栓.肝素的作用迅速,具有防止栓塞发展和再发的作用,可预防静脉血栓的延伸,促进人体纤溶机制溶解已存在的血栓,还可抑制血栓引起的神经体液分泌.肝素的最大副作用是出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急性期等忌用肝素;近期(2周内)大手术、外伤、需行活组织检查时则慎用或不用肝素,严重肝肾疾病时肝素用量应减少.肝素持续静脉泵入比间歇静脉注射发生出血的机会少.  相似文献   

4.
及时诊断和溶栓抗凝治疗对肺血栓栓塞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及时诊断和溶栓抗凝治疗对肺血栓栓塞(PT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PT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溶栓抗凝治疗,并以诊断时间是否超过2周为界,观察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3例(71.7%),有心肺疾患者23例(50%),外科手术后6例(13%)。有36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和灌注扫描确诊。有13例患者误诊为心肺疾病,误诊率为28.3%。诊断时间在2周以内的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1%,超过2周的患者总有效率为52.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诊断时间在2周内疗效显著,超过2周,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立宇  王辰  庞宝森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081-108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因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致慢性缺氧,可继发红细胞增多和血黏滞度增高,引起血流高黏、高聚、高凝及微血栓形成。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进一步恶化,对病情进展的影响已经为临床高度关注。研究同时发现COPD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关系密切,其合并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血栓栓塞症(PTE)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当代溶栓疗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的治疗有数种方法可供选择 ,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等。最佳方法的选择要高度个体化 ,主要决定于栓塞面积的大小、血流动力学状态、基础疾病、原心肺功能状态、年龄、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每种疗法本身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若溶栓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则应进行审慎的评估 ,并认真做好溶栓治疗各项的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肺栓塞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两种表现 ,因此 ,溶栓治疗也必须遵循这一概念 ,始终要考虑这两方面治疗的需要 ,做全面的评估和观察。一、溶栓疗法的概况溶栓治疗早在 196 4、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治疗主要是于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后即刻血流恢复、血液动力学改善,临床效果显而易见,但对其远期疗效研究甚少。有研究显示PTE溶栓与非溶栓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对非大面积PTE仅抗凝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最常见的类型,估计人群年发病率为70/1 000 000[1],急性PTE病情危重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PTE诊断和治疗指南,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重点阐述PTE的溶栓和抗凝治疗方面的若干临床问题,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9.
肺血栓栓塞症 (PTE)是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的急、危重症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PTE治疗的最大进展之一是急性期的溶栓治疗 ,国内外研究重点多在溶栓后即刻的肺血流恢复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而对溶栓后远期的观察研究甚少 ,国内也尚无PTE治疗后的临床病程资料。为此 ,我们对41例急性PTE患者在溶栓及抗凝治疗后 7、30及 180d进行了随访观察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我科在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PTE患者 6 5例 ,排除病程超过 2周的PTE患者 2 0例及在慢性PTE基础上发生急性PTE患者 4例。我们前瞻性观…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 ,改善肺血流动力学 ,降低大面积PTE的病死率 ,对改善次大面积PTE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各种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PTE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核素肺灌注显像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前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方法  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分析图像 ,计算灌注缺损百分数 (PPDs) ,溶栓前、溶栓后 1~ 5d、6~ 30d和 3个月以上PPDs分别表示为PPDsD0 、PPDsD5、PPDsD3 0 和PPDsM3 。结果 全部 80例患者PPDsD0 平均为 (5 7 3± 16 4 ) %。其中 6 4例溶栓前PPDsD0为 (5 5 5± 16 8) % ,溶栓后早期PPDs明显降低 ,PPDsD5为 (4 0 0± 18 6 ) % ,两者比较P <0 0 0 1。其中30例PPDsD0 ,PPDsD5和PPDsD3 0 分别为 (5 7 5± 16 1) % ,(39 3± 16 8) %和 (2 9 5± 17 3) % ,三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为P <0 0 0 1。溶栓 3个月以后 ,PPDs仍有一定程度的减低 ,11例患者PPDsD3 0 和PPDsM3 分别为 (4 0 9± 18 1) %和 (2 9 1± 2 7 1) % ,P <0 0 5。病程在 7天以内和病程在 8~ 14天的两组患者溶栓后PPDs均有十分明显的降低 ;而病程在 14天以上的患者 ,溶栓后PPDs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降低的程度小于前两组患者。结论 应用肺灌注显像可以准确观察溶栓后肺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过程 ,是评价急性肺栓塞溶栓疗效的简便可靠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与抗凝治疗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根据现有临床研究评价肺血栓栓塞症 (PTE)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 196 6~ 2 0 0 3年 5月MEDLINE光盘数据库和 1978~ 2 0 0 3年 5月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 ,检索以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为研究对象、比较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文献 ,并对RCT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 12项RCT 884例患者入选。与抗凝治疗比较 ,溶栓治疗降低PTE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合并比数比 (OR)分别是 0 975 (95 %可信限为 0 5 0 4~ 1 886 )和0 6 5 3(95 %可信限为 0 378~ 1 12 7)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溶栓治疗增加出血并发症的OR为 2 4 6 1(95 %可信限为 1 6 36~ 3 70 2 ,P <0 0 1)。结论 与抗凝治疗比较 ,溶栓治疗不能进一步降低PTE病死率和复发率 ,且并发出血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心肺血管疾病,及时给予溶栓治疗非常重要,正确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又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80例PTE患者(急性大面积PTE组20例、非大面积PTE组60例)、4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浆蛋白S(Ps)、血浆蛋白C(Pc)、凝血酶调节蛋白(TM)、抗心磷脂抗体(ACA)、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结果急性大面积PTE组患者血D-D、t-PA、PAI-1、Ps、TM、含量分别为(1.46±0.62)mg/L、(11.4±6.9)μg/L、(88.2±27.5)μg/L、(22.40±9.40)mg/L、(6.8±1.1)μg/L,非大面积PTE组分别是(0.92±0.27)mg/L、(6.6±1.5)μg/L、(60.1±26.1)μg/L、(23.90±10.70)mg/L、(6.3±1.5)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8±0.10)mg/L、(4.7±1.4)μg/L、(35.7±9.2)μg/L、(16.10±6.20)mg/L、(3.0±0.5)μg/L(分别P<0.01、<0.05)。急性大面积PTE组患者血AT-Ⅲ含量为(86.0±11.8)%,非大面积PTE组为(90.1±9.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2.6±9.20)%(P分别<0.01、0.05)。两PET组患者ACA-IgG、IgM、Ig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和肺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或凝血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变化对早期诊断和观察血栓形成具有更敏感更特异的意义。临床上常见的肺血栓栓塞(PTE)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我们对PTE患者在不同溶栓治疗方法过程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探讨这些分子标志物在PTE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E)患者溶栓治疗时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2 0例肺栓塞患者在溶栓治疗前 ,溶栓治疗后 2 4h、7d、14d的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及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并与 18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E患者溶栓治疗前血小板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溶栓治疗后 2 4h ,PLT低于溶栓治疗前 (P <0 0 5 ) ,而MPV、PDW高于溶栓治疗前 (P <0 0 5或P <0 0 1) ;溶栓治疗后 7~ 14d ,PLT逐渐高于溶栓治疗前 (P <0 0 1) ,MPV逐渐下降 (P <0 0 1) ;而PDW无统计意义。结论 :溶栓治疗时可影响血小板的变化 ,应注意动态观察以防出血或再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大面积肺栓塞 (MassivePE)是引起肺栓塞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肺栓塞在药物溶栓和抗凝方面有很大的进展 ,但仍有部分病例因溶栓、抗凝禁忌而不能接受治疗 ,是肺栓塞治疗领域里的一个难题。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 :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是肺栓塞的病理基础 ,去除栓子可能是肺栓塞最直接的治疗手段。 196 0年Greenfield等[1] 首次报道了利用右心导管真空抽吸实验动物狗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 ,并于 1971年将此项技术成功的用于 2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病例[2 ] 。从此开…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方法 对2 60例急性PT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随访 ,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引起远期临床事件 [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发PT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 (或 )右心衰竭、抗凝治疗出现大出血、依赖家庭氧疗 ]的危险因素。结果  2 60例PTE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 2 2例 (8 5 % ) ,其中 1 5例 (62 8% )死于PTE。随访 2 2 7例患者 ,为期 3 9~ 8 4年 ,死亡 72例 (31 7% ) ,其中有 2 1例患者死于再发PTE。对随访资料完整的 1 65例患者进行远期临床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 ,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抗凝治疗不足 6个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相关 ;多变量分析显示 ,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是PT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高危因素的确立 ,可予患者更积极的治疗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发病急,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很高[1-2]。笔者在心导管室遇到一例突发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经即时溶栓治疗,临床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改善肺血流动力学,降低大面积PTE的病死率,对改善次大面积PTE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各种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PTE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