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对22例(2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肝紊钠+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22例中,1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结合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及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法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常见多发疾病,且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及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据国内最新研究报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P)后的发生率为40%-88%,发生肺栓塞(PE)风险达10%-20%,病死率达2%[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20.6%.股骨干骨折的患者DVT发生率为30.6%,髋部骨折发生率为15.7% [2],从2007年以来我们对56例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总结出一套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即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练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涛  李强  于振生  张田  武威  张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46-146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应用对持续骨牵引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持续骨牵引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应用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两组均在固定时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结果 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持续骨牵引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张会平  朱素梅 《吉林医学》2010,(33):6138-613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2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精心护理,总结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26例中,仅有1例发生了DVT,发生率为3.8%。结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大幅度地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120例,给予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与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同类手术患者87例比较,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系统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03~2015~3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给予双下肢腓肠肌按摩,预防DVT的形成,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7.5%、20%;观察组在术后7、14d,DVT的发生率均为7.5%。结论 腓肠肌按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改善了静脉回流,明显的减少了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活血通脉汤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3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活血通脉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33例住院患者,均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给予活血通脉汤口服每日1剂,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和配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手术后7天做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栓形成与否。结果8侧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形成。结果33例患中6例8侧出现DVT占18·6%;比较无任何预防措施的TKA术后DVT发生率有明显降低。所有病例均无肺栓塞临床表现。结论利用中药活血通脉汤防治人工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取老龄髋部骨折患者16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与对照2组,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10 d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患者髋部骨折后早期采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是必要的,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的预防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芙蓉 《吉林医学》2014,(17):3818-3819
目的:观察掌握足底泵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早期应用足底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将骨科60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患者自主功能锻炼方法,试验组采用足底泵辅助锻炼的方法,观察两组锻炼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应用足底泵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无论是肿胀程度、肌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足底泵,可增加血流速度,消除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因,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了骨科术后肺动脉栓塞导致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对高原地区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实验组运用前瞻性思维方法从患者入院起的第一时间即尽早行术前宣教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医护沟通和严密观察。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后对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只有1名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8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5)。实验组DV 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原地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该从术前开始的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服务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预防DV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一组为实验组,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浮肿发生率和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给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系统的早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股患者发生DVT,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将6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2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及下肢弹力袜、物理治疗,对照组32例仅穿下肢弹力袜及物理治疗。结果:治疗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出现10例,2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地防止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3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27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根据病人情况,提出临床护理问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的观察与应用。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例发生DVT,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术后使用抗血栓压力袜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140例高龄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开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术后联合使用间歇压力泵治疗,直至可自行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术后传统护理.术后(3~8)天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2,9%,对照组DVT发生率14.3%,P<0.05,两组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开始应用抗血栓压力袜及间歇压力泵治疗,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压泵治疗(IPC)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存在DVT发生风险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压泵治疗仪行双下肢气压治疗,在干预一周后,对两组DVT发生率、静脉栓子检出率及栓子直径、疼痛、肿胀、舒适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护理操作简单,安全及舒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闭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照组术前预防性使用右旋糖酐40抗凝,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大于实验组(t=3.065,P=0.003;t=2.504,P=0.014;t=3.568,P=0.001);实验组3例发生下肢DVT(5.17%),为腓静脉血栓1例,股静脉2例;对照组11例发生下肢DVT(19.97%),为腓静脉血栓3例,腘静脉2例,髂外静脉2例,股静脉4例,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于实验组(χ2=5.198,P=0.023)。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临床疗效优于右旋糖酐4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与评价.方法 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出相关性研究; 结合Harris评分标准(见附录2)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研究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53 例平均Harris评分(86.3±3.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4例,发生率7.5%.观察组 53例平均Harris评分(91.4±2.7),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 1 例,发生率 1.9%.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t值为4.9,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万咏柏  张寿  刘军  程月琼  曾玲 《海南医学》2010,21(17):69-70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泵预防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renous thronr bosis,DVT)的疗效。方法应用下肢静脉泵对118例粗隆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DVT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出现患肢肿胀无症状DVT病例12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发生率为10.17%。结论应用下肢静脉泵进行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合理的预防方案,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足底静脉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的应用能减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患肢肿胀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