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措施由以往的单纯药物治疗发展到饮食指导、运动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1~5〕。同时,对于降糖药的关注也从单纯的降糖作用发展到对机体代谢状态的影响〔6,7〕。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我院于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成二甲双胍单独用药组和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均治疗12周,检测、分析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糖、餐后2h血清C肽、体重指数、血脂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糖、餐后2h血清C肽、体重指数、血脂等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慢性炎症反应、降低体重指数及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脂,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 1g顿服对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脂餐后代谢的急性影响 ,探讨其降糖机理及临床新用途。 方法 初诊T2DM、葡萄糖耐量低减 (IGT)患者共 30例 ,按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2、Homa IR≤ 2分为A、B两组 ,观察服二甲双胍 +脂餐及对照脂餐后 8h内血糖、胰岛素 (INS)、血脂变化。 结果 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餐后血糖及体重指数 (BMI)相似情况下 ,A组显示高胰岛素血症 ,餐后长时间高甘油三酯 (TG)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 1g顿服显著抑制A组餐后 2h血糖、游离脂肪酸 (FFA) ,长达 8h的TG及 8h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P均 <0 .0 5 )而不引起胰岛素变化 ,而B组未见显著改变。 结论  1g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抵抗的T2DM及IGT患者起了明显的胰岛素增敏作用 ,此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TG的清除或利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R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BMI、FBG、PB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参考组(西格列汀),对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其体质量指数,效果显著,可作为有效方案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肥胖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岁)使用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使用二甲双胍的228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肥胖和非肥胖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谱、肝肾功能、血乳酸、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肥胖和非肥胖老年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FBG、PBG、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和甘油三酯(TG)在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均有显著降低,且在肥胖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差异,228例患者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无论是肥胖还是非肥胖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降糖、调脂及减轻体重的效果,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对5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BMI、FBG、PB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C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盐湖分院就诊的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均较对照组低,HDL-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OMA-IR、CIMT水平较对照组低,HOMA-β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与CIMT。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多是因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引发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下降以及胰岛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应激能力减弱等原因,发生胰岛素分泌迟缓、高峰后移以及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2],即使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但仍不能维持正常代谢的需要,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3].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如何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是治疗的重点[4].本研究主要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Klotho(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8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格列美脲治疗组(C组)。采用ELISA测定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KL水平。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患者KL水平变化。结果 1T2DM组KL水平低于A组〔(2.62±0.51)vs(5.21±0.72)ng/ml,P<0.01〕;2血清KL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白细胞介素(IL)-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2、-0.616、-0.517、-0.598、-0.526、-0.638、-0.512,P<0.05或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相关(r=0.523,P<0.05);3经二甲双胍治疗后KL水平明显升高(P<0.05);4HOMA-IR、TNF-α是影响K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KL水平降低。二甲双胍增加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增加KL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改善绝经后T2DM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绝经后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Met)和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组(Met+Sag),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CTX-β)、尿液中吡啶啉(PYD)、骨密度(BMD)、全身脂肪百分比(FAT%)、腹/臀部脂肪比(A/G)、内脏脂肪面积(VFA)、脂肪量指数(FMI)、FPG、HbA1c、TC、TG等。结果 治疗后Met+Sag组BALP、BMD、PINP、CTX-β、PYD、HDL-C、HOMA-β及VFA高于Met组(P<0.05),OC、FPG、HbA1c、LDL-C、HOMA-IR、FAT%、A/G、FMI、TC及TG低于Met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绝经后T2DM患者,可有效改善糖脂、BMD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VFA、FMI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们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现二甲双胍除了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外,还能起降脂、改善血液的流变性等有益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选取接受足量二甲双胍治疗至少3个月且血糖不达标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给予联合沙格列汀治疗3个月,监测患者联合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变化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早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期间无明确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而且对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改善作用,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不显著考虑与随访时间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筛选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皿压、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重,改善BMI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20例腹型肥胖2型DM,随机分成二甲双胍组、马吲哚组和二甲双胍、马吲哚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各组间治疗前后的体重、BMI、腰围/臀围、血TG、CHDL、HDL、IAI、FINS、FPG。结果:①马吲哚、二甲双胍及联合治疗三组间治疗后的体重、BMI、腰围/臀围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各组下降更为明显,统计学上有显差异,P<0.05。②治疗后各组的TG、CHDL、FINS、FPG及IAI均有下降,HDL有缓慢上升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改善更显P<0.05。结论 二甲双胍、马吲哚联合治疗腹型肥胖的2型DM疗效确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浆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104例老年T2DM患者的资料,按有无使用二甲双胍分为两组:使用二甲双胍超过3个月者51例(老年双胍组);未使用二甲双胍者53例(老年对照组)。同时收集使用二甲双胍的中年T2DM患者91例作为中年双胍组。比较三组血浆乳酸水平。结果老年双胍组血浆乳酸水平较老年对照组(t=0.902,P=0.369)及中年双胍组(t=0.359,P=0.720)无显著差异;老年双胍组及对照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低于中年双胍组(t=8.924,P=0.000和t=2.865,P=0.005);老年T2DM患者二甲双胍的用量与中年患者无显著差异(t=0.686,P=0.494)。结论二甲双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用于治疗老年T2DM患者不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慢性代谢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与生命。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对控制血糖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其中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具有基石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3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00 mg,3次/d)及吡格列酮组(15 mg,1次/d),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IRI、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指数(BMI)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T2DM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IR)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降低BMI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达美康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达美康结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另外3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独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FPG水平,2hPG水平等血糖水平较低(P<0.05),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