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管状腺瘤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巾的微血管内微血栓与年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血管病变的慢性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其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有无微血栓形成的大肠管状腺瘤病例112例,其中97例经电话访问或住院病历证实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结果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有微帆栓形成的病例:60及60岁以上的病例数明显多于60岁以下的病例数(P〈0.05),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例数明显多于无慢性疾病的病例数(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微血栓与年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血管病变的慢性疾病有关,其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肠息肉及其癌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癌胚抗原(CEA)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简称多抗和单抗)、结肠癌单抗MC3、抗人分泌成分(SC)多抗,花生凝集素(PNA)、荆豆凝集素I(UEA-T),检测其相应标记物在410个大肠息肉、癌变及癌标本中的表达,并评价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标记物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间变等相关,表达的增强或减弱(SC)提示恶变可能;尤在CEA单抗、MC3强阳性而SC减少或消失,以及UEA-I和/或PNA强阳性时,对癌变及癌的诊断颇有价值。作者认为,标记物的正确配套使用以及与病理形态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窦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17-918
目的分析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组织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mammary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的表达。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检测42例散发性大肠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50例大肠腺瘤癌变和40例大肠黏膜患者中Maspin和P53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大肠腺瘤癌变组患者Maspin和P53表达与大肠腺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Maspin蛋白的丢失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以作为提示大肠腺瘤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动相关蛋白Fascin在胰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SW1990、Patu8988、BxPC3、CfPAC1 4株胰腺癌细胞株Fascin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54例胰腺癌及42例相应癌旁胰腺组织Fascin蛋白表达.结果 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tu8988、CfPAC1有Fascin mRNA表达,BxPC3无表达;54例胰腺癌组织Fascin蛋白表达阳性35例,占64.8%,42例癌旁胰腺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Fasc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和淋巴转移(P<0.05)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肿瘤大小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scin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并有助于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Fascin与Ki-67在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Fascin与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对选自2004-06~2005-02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档案的肺叶切除标本对51例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Fascin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Fascin的阳性率及Ki-67指数,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5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Fascin的总阳性率为52.9%,其中2例高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和4例支气管肺泡癌Fascin表达均为阴性,而4例大细胞癌和3例多形性癌Fascin表达阳性;腺癌中Fascin阳性率为43.5%,而在鳞癌中阳性率为66.7%。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Fascin的阳性率上升,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Ki-67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且Fascin阳性组的Ki-67指数显著高于阴性组。除Fascin表达在男性病人较高外,没有其它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论Fascin在分化差的NSCLC中表达上调,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Fascin是NSCLC分化差、恶性度高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dk3在结肠息肉、结肠腺瘤、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k3在结肠癌变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22例结肠癌组织、22例结肠腺瘤组织、24例结肠息肉组织中Cdk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Cdk3蛋白和mRNA在结肠息肉、结肠腺瘤、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核.质型,以质为主.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Cdk3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0.80±0.36)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0.48±0.22)和结肠息肉组织(0.25±0.13)(P<0.05),结肠腺瘤组织中Cdk3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结肠息肉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266.5±40.2)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132.0±37.4)和结肠息肉组织(129.3±26.7).结论:Cdk3在结肠癌变过程中表达逐步增强,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在结肠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survivin和hTERT在大肠黏膜癌变中表达及其与c-myc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urvivin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在大肠黏膜癌变中表达及其与c—myc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mRNA、survivin、c—myc蛋白在45例大肠腺癌、20例腺瘤、10例正常组织的表达,并对各指标阳性率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肠腺癌中stirvivin阳性率66.7%,hTERTmRNA85%,c—myc53%,三者在腺瘤中分别为30%、45%、20%,正常黏膜为0%、10%、0%,stirvivIn和hTERTmRNA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与c—myc明显相关,Survivin与hTERTmRNA呈正相关性(x^2=10.235,P=0.001)。结论Survivin和hTERT在大肠癌中高表达,非癌组织中低表达,可成为诊断治疗的新靶点,但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标志物,survivin、hTERT、myc可能在大肠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大肠癌癌组织、34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22例大肠腺瘤组织L-FABP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癌组织、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L-FABP表达率分别为50.O%、88.2%及72.7%,大肠癌中L—FABP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腺瘤组织(P〈0.05)。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L—FABP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FABP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肿瘤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P〈0.01)。结论L—FABP的下调可促进大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Fascin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56例肝门胆管癌及14例正常胆管上皮组织中Fascin和MMP-9的表达.结果:Fascin和MMP-9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都明显高于正常胆管上皮组织(58.9%vs0%,P<0.05)和(73.2%vs14.3%,P<0.05);且Fascin和MMP-9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浸润有关(P<0.05);Fascin和MMP-9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Fascin和MMP-9在肝门胆管癌的进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之间起相互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p53蛋白在大肠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陈大伟,高瀚,王元和,陈泳莲,叶挺军笔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研究p53蛋白表达在大肠癌演变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关系。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研究共收集2...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血管形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在正常成人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而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却有高水平的表达,对诱导和调节肿瘤血管形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 RT-PCR和免疫组化法对大肠肿瘤组织中 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以探讨 VEGF在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大肠肿瘤血管形成的调节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取自我院 1995年 4月至 1999年 8月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 62例、正常大肠粘膜 62例(为距肿瘤两侧… 相似文献
12.
Survivin、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和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他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例大肠腺癌、35例大肠腺瘤(包括21例低度异型增生和14例高度异型增生)和12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SurvivinmRNA和MMP-9的表达。结果在大肠腺瘤-癌序列演变过程中,Survivin蛋白、mRNA和MMP-9的表达率逐渐升高;正常大肠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与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间Survivin、MMP-9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和高度异型增生腺瘤的Survivin、MMP-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mRNA阳性强度均低于蛋白表达水平;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型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MP-9的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与MMP-9两者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73,P<0.01)。结论Survivin在大肠腺瘤至癌的演变阶段起重要作用;MMP-9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表达的调控可能发生在转录以后水平;Survivin与MMP-9存在协同作用或相互调节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即大肠正常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PTE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2例大肠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应用等级相关的秩和检验分析PTEN在大肠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大肠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肿瘤分期及性别无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相关(P=0.002)。结论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存在异常表达,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4.
Ras p21,GST-pi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ras p21是ras癌基因共同编码的Mr21000蛋白质.ras癌基因激活致p21过量表达[1].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酶.较多的研究表明,GST-pi在人体肝肿瘤、胃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含量显著升高[2-4].我们检测大肠腺瘤及其在癌变中ras p21,GST-pi表达状况,观察其分布和量的变化,探讨大肠腺瘤在癌变中两种标记物复合表达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Survivin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中PTE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大肠癌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0%(27/60),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6%(46/6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PTEN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PTEN蛋白低表达和Survivin蛋白高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而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PTEN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PTE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对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Jun、Smad7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0例大肠腺瘤及65例大肠腺癌中c-Jun、Smad7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Jun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2.3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腺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Ⅲ+Ⅳ期表达率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Smad7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与高分化者、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Jun蛋白与Smad7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r s=0.3460)。结论 c-Jun、Smad7蛋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临床诊断大肠癌及判断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otch-1与Jagge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癌远端组织中Notch1与Jagge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Notch1与Jagged-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Notch-1、Jagged-1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远端组织(P〈0.05);大肠癌中Jagged-1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0.355、0.385、0.248,P均〈0.05)。大肠癌中Notch-1蛋白与Jagge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05,P〈0.05)。结论Notch.1及Jagged-1蛋白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大肠腺瘤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腺瘤-腺癌序列(正常大肠上皮-腺瘤-腺癌)也被认为是经典的大肠癌发病过程.研究表明,大肠腺瘤恶变的过程中,多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会发生变化,某些蛋白发生结构的变化,这些蛋白涉及许多种如细胞内酶蛋白、骨架相关蛋白、信号蛋白等.其致癌机制也有很大差别,并且还未完全明确.本文就近年来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的致癌机制进行简要描述.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其检测手段先进,高通量而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蛋白,已经被逐步应用于差异蛋白的检测和定性,所以本文就大肠腺瘤与腺癌之间的差异蛋白组学也做了简要介绍,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标志物,早期诊断及了解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钙依赖黏附素(E-cad)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大肠腺癌组织(大肠癌组)及1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中β-cat、E-cad的表达。结果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大肠癌组(58.06%、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0%,0%,P0.01)。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70.00%、82.50%)高于无转移组(49.06%、62.26%,P0.05);低分化组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β-cat与E-cad呈正相关(r=0.561,P0.01)。β-cat与E-cad同时异常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56.00%)高于两者同时正常组(21.74%,P0.05)。结论大肠腺癌中E-cad、β-ca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两项指标,对大肠腺癌的预后评估和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肠腺癌中p53、Bcl-2及Bax阳性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腺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53、Bcl-2及Bax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比较,大肠腺癌组织中p53、Bcl-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Bax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 p53、Bcl-2、Bax表达与大肠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 P均<0.01),与性别、年龄无关。 p53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Bcl-2的表达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p53、Bcl-2及Bax可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